在
经济学范畴中,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
失业率是
劳动人口里符合“失业条件”者所占的比例。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
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
定义
失业,英文unemployment,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对于就业年龄,不同国家往往有不同的规定,美国为16周岁,中国法定工作年龄也为16周岁。
广义定义
失业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狭义的失业
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失业人口划分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存在失业问题。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没有职业,但自身也不想就业的人,不称为失业者。对失业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往往有所不同。在美国,年满16周岁而没有正式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称为失业者。以下几种情况也算作失业:
(1)被暂时解雇而等待重返原工作岗位的人;
(2)于30天之内等待到新的工作单位报到的人;
(3)由于暂时患病或认为本行业一时没有工作可找而又不寻找工作的无业者。
按照
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一定期间内(如一周或一天)属于下列情况的均属于
失业定义
失业人口是指没有工作,在近期寻找工作,而且立即能去工作的人。这些人有工作能力、工作意愿,这属于失业人口。
(1)没有工作,即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
(2)当前可以工作,就是当前如果有就业机会,就可以工作;
(3)正在寻找工作,就是在最近期间采取了具体的寻找工作的步骤,例如到公共的或私人的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到企业求职或刊登求职广告等方式寻找工作。
没有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者,统称为失业人。
一个人有能力工作,又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状况。必须强调,一个人被认为是失业的要素是:他必须是劳动力当中积极的成员,而且是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
失业类型
1.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2.按消费者意愿划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
实际工资超过其
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
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
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行政性失业
行政性失业是指因行政原因限制生产经营导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是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空缺职位,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这种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造成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第一是技术变化,原有劳动者不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或者是技术进步使得
劳动力需求下降;第二是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
劳务的
偏好的改变,使得某些行业扩大而另一些行业缩小,处于规模缩小行业的劳动力因此而失去工作岗位;第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流动成本的存在制约着失业者从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或另一个行业,从而使得
结构性失业长期存在。
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
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即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普遍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
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周期中的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不足,因而厂商的生产规模也缩小,从而导致较为普遍的失业现象。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
也就是说,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比较严重。通常用
紧缩性缺口来说明这种失业产生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小于
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图1说明了紧缩性缺口与周期性失业之间的关系。
技术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从两个角度观察,从长远角度,劳动力的供求总水平不因技术进步而受到影响;从短期看,先进的技术、生产力和完善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取代一部分劳动力,从而使一部分人失业。
季节性失业
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引起的失业。
隐藏性失业
除了这几种主要失业类型外,经济学中常说的失业类型还包括隐藏性失业,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
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
就业人员而
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藏性失业。
度量指标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
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
平均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周数)÷失业人数
年失业率=该年有失业经历的人占社会劳动力总额的比例×(平均失业持续周期÷52周)
影响
失业会产生诸多影响,一般可以将其分成两种: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
社会影响
失业的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西方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解雇造成的创伤不亚于亲友的去世或学业上的失败。此外,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也受到失业的严重影响。一个失业者在就业的人员当中失去了自尊和影响力,面临着被同事拒绝的可能性,并且可能要失去自尊和自信。最终,失业者在情感上受到严重打击。
经济影响
失业的经济影响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当
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
劳务就损失了。衰退期间的损失,就好像是将众多的汽车、房屋、衣物和其他物品都销毁掉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
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
充分就业状态。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提出了
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被称为
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
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西方学者认为,奥肯定律揭示了产品市场与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关系,它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推测或估计GDP的变动,也可以通过GDP的变动预测失业率的变动。例如,实际失业率为8%,高于6%的自然失业率2个百分点,则实际GDP就将比潜在GDP低4%左右。
未来的一二十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量的
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镇就业,城镇新增的适龄
就业人员也有较大的就业需要,这就使得我国在未来这一二十年内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
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奥肯定律告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一定要保持GDP的高速增长,这样一方面能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较好的解决未来的就业压力。
失业者可领取一定的
失业救济金,但其数额少于就业时的工资水平,因而生活相对恶化,促使其重新就业。从这一点上来说,不少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合理的
失业率及其失业现象的存在,是促进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条件之一。
解决措施
可以采取扩张性
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
购买支出、增加
转移支付、减少税收;采取扩张性
货币政策,如降低
法定准备金率、降低
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证券。
供给政策,如通过使工人对工作职位作出更积极的反应而影响劳动供给。促使雇主愿意接受或雇佣现有技能的工人,以突破他们对劳动就业的限制。减少工会等
垄断组织对增加就业的制约。
相关概念
不充分就业
不充分就业一词,用以指称那些仅能找到比正常时间短的工作的就业人员——兼职工人、季节性工人、打零工的人或临时工——的状态。此词也可用以说明工人所受的教育或训练使其胜任当前的工作而绰有余力的状况。
多数国家政府劳工部门收集和分析失业的统计资料,最后并将其列为经济状况健全程度的主要指标。研究失业趋势和人口各组间统计数字的差异,以取得它们对经济发展总趋势和作为政府将采取行动的依据方面的含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充分就业一直是许多政府的既定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已草拟出各式各样的计划方案。应该指出的是,充分就业不一定与零
失业率的含义相同;因为在任何一定时候,失业率总要包括一定数量的游离于新、旧工作之间,但在长期意义上又不是失业的人们。在美国,2%的失业率时常被引作“基础”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