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的分布比较分散,大多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与
经络系统仍有一定关系。有的经外奇穴并不专指某一个部位,而是指一组腧穴,如
十宣、八邪、八风等。经外奇穴在临床应用上,针对性较强,如
四缝治
疳积、太阳治目赤等。
历代中医文献中多有关于奇穴的记载。《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
奇输”是“未有常处也”,可见界于阿是穴与经穴之间的一类腧穴就是后世所说的奇穴。晋代《
肘后方》里奇穴又有增加。唐代《
千金要方》里散见于各卷的奇穴达187穴之多。明代
方书《
奇效良方》,首次将“奇穴”单独立节专论。《
针灸大成》论穴有“奇”、“正”,
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穴35个,对后世影响很大。《
针灸集成》汇集奇穴144穴。这些都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74年郝金凯所著《
针灸经外奇穴图谱》续集,已将奇穴收集达1595个。得到公认的奇穴是48个,它们是:四
神聪、当阳、
印堂、
鱼腰、
太阳穴、耳尖、球后、
上迎香、
内迎香、
聚泉、
海泉、金津、玉液、翳明、
颈百劳、
子宫穴、
定喘、
夹脊、
胃脘下俞、痞根、腰宜、
下极俞、
腰眼、
十七椎、腰奇、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点、外劳宫、八邪、
四缝、
十宣、
髋骨、鹤顶、
百虫窝、
内膝眼、
膝眼、胆囊、阑尾、
内踝尖、
外踝尖、八风、
独阴、
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