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文化,也叫天平文化,是指710年-794年
日本以平城为京城时期的文化。710年(和铜三年),日本
元明天皇奠都平城(奈良),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山城国长冈(京都西郊),是日本史上的奈良朝,其间729—748年以天平为年号,以后又以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天平神护等为年号,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
含义
狭义上指日本创造或再创造的文化。广义上指在当时日本背景之下,在日本流传的
外来文化和
本土文化的统称。
奈良文化也叫
天平文化〔710年-794年〕。于天平年间达到全盛。
奈良曾是日本的首都,以平城为京城时期的文化。这一时期文化繁荣,
天皇和国家
本位主义的倾向,贵族中心化的都市文化,
佛教中心的
艺术以及
唐朝文化风格的强烈影响。在城市规划、
寺庙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对外
文化交流也很活跃。那时的奈良是日本文化、艺术和工艺的摇篮,在各代皇帝和皇后的庇护下,佛教首先在此兴旺起来。同时,在这时期,日本逐渐摆脱了对
唐朝文化的简单模仿,与唐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所谓
国风文化。这一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日本文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奈良时代的文化,受到了
佛教和唐朝文化的影响很深。在绘画方面的像药师寺的吉祥天画像,正仓院的
鸟毛立女屏风等更为有名。在佛像方面,像东大寺的四天王像,日光,月光菩萨像,都是美丽的艺术品。奈良时代的文化,是在圣武天皇的天平年间(729~749)达到最高峰是在这个时期,所以称为“天平文化”。
起源
自
元明天皇建都,到恒武天皇迁都。奈良城在纷纷扰扰中做了70年的日本皇都。而建都
奈良期间,也正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一次大吸收,大萃取的时代。此时形成的文化氛围又有别于飞鸟地方为首都之时,所以称为奈良文化。
在奈良文化时期,首先是佛教在日本的勃兴。飞鸟之时,佛教还是在少数贵族中流传,如
苏我氏、圣德太子等。
佛教文化本就是宣扬众生平等的大文化,并非如此小众。到了奈良时期,就推而广之了,为了解决外来佛教和本土
神道教的矛盾,日本的统治阶级采取了和稀泥式的态度,即本土大神们其实是这些佛爷来到日本搞的变装秀,他们其实是一群人,不过是为了解放日本人民的思想,采取了两步走的方法。这个思辨的成功,是让佛教在日本的畅通一直无阻。而通过佛教的传播,僧人也积极的干预政事,我们从前面几回里的玄昉、
道镜的故事即可了解,当日日本僧人在政治中的力量确为强大。
发展历史
据史料记载,在289年(中国
西晋太康十年),
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汉献帝的玄孙-刘阿知率其家族东渡,前往日本避难。当时刘阿知率领他的儿子刘都贺,舅舅赵兴德和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鹤明、刘信子等男女共2,040人,离开中国本土,飘洋过海,几经艰难,于日本应神天皇二十九年(另一说为二十年)九月五日来到日本。阿知王到达日本后,被日本天皇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因此在今天日本的奈良县桧前村和冈山县
仓敷市妙见山顶,现在都有阿知宫,就是刘氏后裔祭祀阿知王的地方。
当年
刘阿知归化日本后,被赐姓为“东汉使主”。到372年(
仁德天皇六十年)四月八日,阿知的后裔被赐姓阪上,再到471年(雄略天皇十六年)十月初一,阿知的后裔又改赐姓为大藏。
发展
日本在奈良时代更是学着唐朝的汉诗,大量模仿,再把往日的诗词歌赋新曲一起精选的放在一个集子里,成就了日本一大著名诗歌总集《万叶集》。《万叶集》涉及面及广泛,从
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无所不包。其中万叶集按时间分有四个组成部分,最终的集大成者是在奈良时代完成。
奈良时代,也不仅仅是日本文化全面学习中国文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日本的典章制度同样全面照搬中国大唐的模式,从大化改新开始,到大宝律令再到大宝律令的2。0版养老律令,等等,从
土地所有制、军队模式再到文官系统。无一不效法大唐。唯一没有学去的就是科举制度,当然有人又说了,这正是后来日本先进的原因,科举制度害了人。要我说这就是胡扯,科举制度本身是很先进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比组织考察来的靠谱,害了我们的是科举考试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日本不实行科举制度是因为他们一直有着贵族管理的模式,不愿意把权利分散到全国老百姓里去,从这点讲,到今天日本都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和我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有不同。哪个更先进些呢,不言自明,社会发展到现在,在官员选拔制度上又有哪个真正能比科举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重要人物
鉴真大师
说到和尚,就不得不谈到中日友谊的一大使者,鉴真大师。到如今这大和尚的木像还端坐在奈良的唐招提寺中,他那犹慈祥的双眼,目睹着上千年的来来往往的信众,此端庄大德,真法像庄严。
鉴真东渡
历尽沧桑,他的俗家是复姓淳于,是个扬州人,从小就对出海有着憧憬,到了14岁就出家做了和尚。通过了艰苦的修行,在他40多岁的时候,已经是名贯南北的大禅师,此时日本王室对他亦有耳闻,派了日本两个高僧,分别是荣睿和普照。前来邀请鉴真东渡日本讲学。而这二人不敢即去见鉴真,居然又苦读了十年佛经,才到那鉴真面前说明来意。鉴真当时就表示此为大善缘,应该走一遭。于是就开始了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始或成功的故事。前两次遇到风浪,连那舟子都吹翻。再后来第三次居然算了他非法出境,那时节搭船出海已然有了限制,居然被官家扣住,得了几年得牢狱之灾,之后是第四次,也不巧得很,路遇海市蜃楼,船家迷了方向,一路向了南,居然漂泊到了海南岛,在没有什么基本医疗保证的时代,这一行人又得了南方的瘴气之病,鉴真大师就是在这之后双目失明。这次连从日本迎接他的普照和尚都泄气不再,只去寺院修行不再尝东渡之事。可大菩萨,真慈悲,为了
普渡众生又行了一次日本去,这次终于成行,其实最终也事侥幸,同航的日本遣唐使返航居然给大风吹到了越南,而那鉴真大师却真的被吹到了日本,真万幸也。
鉴真大师到了日本,受到国宾的待遇,当日正是日本圣武上皇、
光明皇后所在的日子,
这些个皇族在日本东大寺修建一大戒台,皇族们还一一到大师前受了戒,并尊鉴真为传灯大法师。此次鉴真东渡最所幸的是,他带去了
王羲之、
王献之的真迹,在日本受到国宝级的保护直至到今天,在这些字画的祖国,如要存留下来到是千难万险的多呢。鉴真到了日本,还帮助了日本修正很多医药处方,那时的日本,医药非常幼稚,此一项又是功德无量,如他所编纂的药方汇总,被日本称“鉴上人秘方”一直也流传至今。鉴真在日本兢兢业业一直工作到他77岁圆寂,葬于唐招提寺,受到日本历代之膜拜。
阿部仲麻吕
奈良时期,为了中日友好,和日本中国化的大业,日本还派遣了相当多的官方留学生,来华考察学习,其中的佼佼者就有阿部仲麻吕、
吉备真备、僧玄昉这些人。后面两个我们前面几回的故事里也说了不少,这里就单说说阿部。
这阿部仲麻吕的确是个人才,他居然能在大唐用中文考取了
进士,而且大唐的朝廷里做了官。连唐玄宗自己都对他宠爱非常,最后回国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唐朝回访大使的身份。这日本友人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晁衡,而他的朋友们呢?甚至都是名动公卿的角色,最著名的两个,一个是和公主
搞对象,搞的唐玄宗都时常会去家里巡幸的
王维,再一个就是
力士脱靴,贵妃研磨的千古第一诗仙李白。 而以这一来一往的两个人作为代表,更足见当日中日关系之紧密。而日本的建筑、文学更是如葵花之向太阳般的向往着中国,日本奈良现存很多唐代的木质建筑,经历千年,历久弥新。
古迹
奈良盆地
奈良盆地从佛教传入日本的6世纪的飞鸟时代,至8世纪的奈良时代繁荣昌盛,这里发现了很多古代的遗址,如令人感受到巨石文明的石舞台、高松冢古坟、藤之木古坟等等。
奈良作为古老的文化城市,拥有众多的古寺
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奈良的重要名胜古迹有平城京遗址、皇陵、东大寺、唐招提寺、药师寺、兴福寺、大安寺、法隆寺、正仓院、春日
神社、元兴寺、西大寺、手向山八幡神宫、奈良公园等。平城京遗址是仿中国唐朝的长安城建筑的,其比例为缩小的1/4,呈正方形,皇宫坐落在北部,由太极殿、朝集殿和明堂构成。遗址位于城市西郊,已出土2万多件陶器以及2。5万片木简等文物,成为研究日本古代社会历史进程的珍贵史料。城市东面的奈良公园,密布参天的古杉老松,园内驯养着近千头鹿,环境幽静,风光迷人。坐落在奈良公园内的东大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建于743年至760年,富于中国瑰丽精细、变化多端的建筑风格,寺内有铸造于公元8世纪中叶的金铜佛像,高16米多,重约 5吨,是世界上最大的金铜佛像,代表了天平时代文化的精华,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东大寺
奈良时代中期,恶事连连,传染病不断流行,死了许多人,而贵族和僧侣之间也起了不少的斗争。这时信仰佛教的圣武天皇想要借由佛的力量使人心和国家安定。因此,在奈良首都建了东大寺,在那当中建了高16公尺的金铜大佛。
东大寺的旁边有个正仓院。正仓院中保存了许多圣武天皇使用过的东西。当中也有许多都是由中国或印度,伊兰等传来十分珍奇的工艺品(正仓院宝物)。这些收藏品在经历了1200年后现在仍是保存在通风良好而可以防湿气的日式木造的仓院中,此仓院没有天皇的充许,是不对外开放的!
朝廷从7世纪到9世纪时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到中国,引进了唐朝的进步的文化。当时,每次派遣唐使或留学生,船员共数百人,每次大约是4艘船,但是因为海上的风暴等的关系相当的惊险。像阿倍仲麻吕这样以留学生身份到唐去,而无法回日本,一生变成了唐朝朝廷的官员的也有不少。另外,在唐朝有个僧侣叫鉴真,他试著要来日本共试了多次都失败,最后在12年后总算来到了日本,那时他的眼睛已经不能看见了。鉴真来日本之后,在奈良建了唐招提寺,并宣传了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