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尼酸
化学物质
获得奎尼酸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植物提取法、化学合成法、酶工程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简介
名称: D-(-)-奎尼酸; 右旋奎尼酸; D-(−)-Quinic acid
CAS: 77-95-2
分子式:C7H12O6
分子量:192.17
编号系统
CAS号:77-95-2
RTECS号:GU8650000
BRN号:2212412
物性数据
1. 沸点(ºC):438.4
2. 熔点(ºC):162.5
3. 闪点(ºC):233.1
4. 相对密度(d204):1.828
5 折射率:-43.5 ° (C=10, H2O)
6 闪光点:233.1 °C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40.04
2、摩尔体积:105.0
3、等张比容(90.2K):361.1
4、表面张力(dyne/cm):139.5
5、极化率:15.87
性质与稳定性
存在于烟叶、烟气中。
合成方法
植物提取法
奎尼酸存在于许多植物中,最初人们主要是把金鸡纳树皮、越桔果汁与熟石灰作用提取得到的。但这种方法得到的奎尼酸量比较少,而且所耗费的原料大大超过了所生成奎尼酸的利用价值。塔拉单宁(tara tannin)是塔拉豆荚中的主要成分,属水解类没食子单宁,其化学结构为多没食子酰基奎尼酸,水解后可产生没食子酸和奎尼酸。在没食子酸的工业生产中,主要是对塔拉豆荚中富含的塔拉单宁进行水解,获得没食子酸或进而深加工成一系列衍生物产品。在此深加工过程中,相当于单宁质量15%-18%的另一水解产物奎尼酸留存于水解母液中,通过浓缩、溶剂萃取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等方法处理废液,分离去除各种杂质,经过精制提纯后,即可获得附加产品奎尼酸。但是该方法得到的奎尼酸纯度不高,成本仍比较昂贵,还未具备实用价值。
化学合成法
这是利用有机合成和化学工程相结合的制备方法。1954 年,有人首次报道了奎尼酸的化学合成法,该法较直接提取要经济,但是其产物为DL型外消旋体,必须经过光学拆分才能得到能够被利用的奎尼酸。后来,Smissman= 和Wolinsky加以完善,用不对称合成法获得了具有光学活性的奎尼酸,但工艺过程极其复杂,合成反应中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酶工程法
所谓酶工程法即利用酶催化的立体专一性反应,以奎尼酸化学合成的中间体为底物制备具有光学活性的奎尼酸。酶工程法可高选择性、高收率地获得所需要的光学活性物质,具有工艺简单、周期短、耗能低、专一性强、收率高等特点,但要将它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还涉及到底物的价格和酶源两个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酶源的获得不再成为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获得廉价的底物。奎尼酸的前体物脱氢奎尼酸和中间体莽草酸等经过酶法转化可合成奎尼酸5 但脱氢奎尼酸和莽草酸的价格比较贵,故通过该法获得奎尼酸也未能大量开展。
该方法借助产奎尼酸菌的特性,通过传统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奎尼酸。美国Michigan大学的Frost 博士领导的小组利用葡萄糖作为初始原料,在产奎尼酸菌株的参与下,葡萄糖糖酵解途径生成中间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和4-磷酸赤藓糖丙酮酸(E4P),这2种物质在3-脱氧-2-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DAHP)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DAHP,然后在脱氢奎尼酸(DHQ)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5-脱氢奎尼酸,在奎尼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奎尼酸。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可直接用于工业化生产的简单、经济且不会危害环境的合成法,也符合未来绿色化工的需要。
2 基因工程法
利用基因工程可把2个不同的代谢途径和2种不同微生物的酶结合到同一个微生物中,使微生物产生新的酶活性,生产出新的代谢产物或者生产出靠常规育种方法无法获得的新的产品,这是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DNA重组技术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一般有2种方法,一是导入一个新基因,另一种方法就是对已经存在的基因进行改造。这使奎尼酸菌株的构建成为可能。应用DNA 重组、基因定向诱变等技术,利用生物工程操纵大肠杆菌的莽草酸途径,可进行生产菌的定向育种,并能打破种属界限,集中不同菌株的优点,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产奎尼酸基因工程菌。奎尼酸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机理的深入研究,也为发酵生产奎尼酸奠定了基础。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立即就医。
安全信息
安全标识:S22S24/25S26S36
危险标识:R36/37/38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13:06
目录
概述
简介
编号系统
物性数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