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东村位于
崔各庄乡西北部,东邻何各庄,南接崔各庄,北与
孙河乡接壤。相传元代辽金时期,这里为养马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因此这里是专门养马产奶供给蒙古贵族饮用的地方,久之这里也就称为“奶子马房”。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发展成东西两村,民国之前就已正式改名为“
奶子房村”,但仍分“奶东村”和“奶西村”。顾名思义,奶东村与奶西村相邻,位于其东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有
常住人口1374人,
流动人口1700余人。
村子初探
走进奶东村,人们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方正雄浑的气势。与印象中农村房屋常有的私搭乱建、凌乱不堪的格局不同,这里的民居依然秉承着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中正对称:东、西各10排,每排20户,纵观恰如一个方正的棋盘;单个来看,每家每户是颇具地方特色的三合院落(奶东村拥有距离市区最近、保存最完整的三合院落)。整齐划一的布局不仅营造出典型的美学效果,更加便于维护和管理。
农业结构
奶东村现有耕地2452.2亩,历史上以种植
粮食作物为主,经过种植结构调整,现已发展成为以京承农业走廊为依托的
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美全美樱桃园、葡萄示范体验园等项目为发展绿色休闲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示了新型农业的生态、经济、景观和美学多重价值。
福利待遇
目前,奶东村村民各项福利待遇相较前几年有了大幅提高。老年人生活补助金每人每月400元,
劳动力外出就业补贴每人每年2600元,逢年过节更是米面油酸枣汁等福利品一应俱全。全村
农业人口现已基本纳入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范围,实现农村人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奶东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发展为今天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的新农村,得益于党中央对农村的多项惠民政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工作在这里的一批勇敢、有魄力的年轻基层干部。村两委班子8人紧密团结在以党支部书记陈明为核心的领导下,怀着一颗对家乡、对村民的赤诚热爱之心,为加快地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崔各庄乡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于奶子房村的相关历史请参阅百科词条的“奶子房”村。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9088.60亩(其中:水田1950亩,旱地7138.6 亩),人均耕地3.8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6465.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30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46亩,其中养殖面积18亩;茶园面积603亩;甘蔗面积4997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88户通自来水,有688户通电,有59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 59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8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4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95户(分别占总数的65%和43%)。
该村到乡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 、砂石 路面;村内主干道多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 公里,距离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8辆,拖拉机128辆,摩托车21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1950亩,有效灌溉率为4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19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8亩。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8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81户。全村有1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 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834.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9.90万元,占总收入的74.3%;
畜牧业收入 104.50万元,占总收入的12.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 1043头,肉牛32头,肉羊90头);渔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1.8%;林业收入4.35万元,占总收入的 0.5%;第二、三产业收入90.8万元,占总收入的10.9 %;
工资性收入6.56万元,占总收入的0.8%。农民人均纯收入178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0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3人(占劳动力的8.7%),在省内务工68人,到省外务工35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甘蔗 、水稻、茶叶,主要销售往县内。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该村特色产业为制作土陶,目前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茶叶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个,其中,已登记注册1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10人 。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88户,共有乡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农业人口2854人,劳动力1180人。该村以汉族、傣族为主,其中汉族1786人,
傣族787人,
布朗族22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7人,占人口总数的0.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477 人,参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6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5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1757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334人,距离沙河中学7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4人,其中小学生334人,中学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被县评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 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其中男党员45人、女党员9人。2003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忙开、岗东、忙东、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摆、骂梅树、忙嘎、回堆、邦协、忙勒、新村 垛火、忙开等15个
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173人。该村2005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团总支。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428.33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新农村建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新农村建设后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1元;人均有基本农田0.7亩;人均有经济林果0.03亩;每户有1院安居房、有688个科技明白人、有8个好的发展项目、有281个以沼气为主的洁净能源;有1个党群致富联合体,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15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8条进村入社硬板路;村级建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8个,有村容村貌整治规划8个,有产业发展规划14个。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耕地复种指数不高,形不成产业化经营模式,贫困面大,发展步伐缓慢。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养殖小区方式推进养殖业发展,培育运输业,最终实现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4684万元,每年递增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以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根据这一总体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基本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春节走会
奶东村的春节走会,是从明朝嘉靖年间该村娘娘庙庙会走会沿袭下来的。此前都会在正月初五举行,由于2010年首次举办元宵灯会,索性把春节走会移至正月十五,时间也从上午改为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