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路率
公路养护部门的考核指标
好路率是公路养护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实际上是公路养护部门质量优劣的标志。公路部门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地利用公路部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增强公路瞬时通过能力,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路运输条件这个总目标的实现。通常是由公路好路率的稳定保持和不断提高来实现的。好路率是公路部门检测,评定公路路况质量的主要尺度,也是体现养路职工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认识与正确确定好路率指标,以发挥其激励生产、检测生产、指导生产之作用,确有研究之必要。
发展历史
好路率是反映某养护单位的优良等路里程之和所占养护里程的比重,是公路部门检测、评定公路路况质量的主要尺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养护工作的最终成果。理论上讲,只要坚持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认真执行部颁《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好路率指标就是实实在在的。但由于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好路率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即通常所说的“还有水份”。
交通运输部发文,2009年1月1日开始取消好路率的评定,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标(MQI)代替好路率。这意味着公路好路率的评定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本质作用
好路率是依据养护里程中优良等路所占比重而取得,所以其本质作用应包括三个方面:
(1)表示公路的路况质量。
(2)体现养护工人的劳动成果。
(3)为编制养护生产计划,安全方面的重点。
好路率指标特点
(1)它应当包括每个道班的全部养护里程,剔除正在施工路段之外,不能有任何的遗漏。
(2)在相交的重复里程所在道班,不得重复计算,只能计算一条主要线路的成果。对于好路率指标的性质存在着一些误解或不正确的计算。不少人认为受检里程与好路里程之比的好路率,是反映公路路况的质量,受检与好路各自累加之比的计算,反映管辖内的公路路况质量。这种提法不够科学、不够确切。因为受检里程不一定等于管辖内的养护里程。所以,由好路里程计算出来的好路率也反映不出来管辖内任何一个时期的公路路况质量。正是由于好路率指标,是受着管辖内养护里程剔除施工路段、或者强调所谓客观而减掉的路段—上年未完工程、未养护路段等影响因素,而反映不了管辖内的好路率。虽然好路率上升、幅度高,但是管辖内都已通车,可是公路路况的好坏有着差别。这就决定了它不能用为反映养护工作成绩、公路路况的质量。好路率不允许在管辖内重复计算。由于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的存在,势必出现相交的重复线路。在管辖内的线路有长有短,如果不严加剔除,就容易发生重复计算。这样计算也影响着好路率。
确定好路率的基本因素
任何物质都经历着由新到旧、由新到坏的演变过程。公路质量状态的变化,也受到内在的结构质量因素的变化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说影响好路率的基本因素有:
公路结构上的内在因素
如路基、路而、桥涵的技术质量状态。不同的结构设计、不同的材料质量、不同的施工技术质量都会造成不同的使用年限,所以在养护维修上应有不同的要求,确定好路率指标也就有了不同的等级。
客观条件变化的外在因素。
如交通质量的变化,自然灾害的侵袭,养护资金的多少,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等等,都与好路率发生着制约关系。可以说,好路率计划指标与公路的使用年限,自然灾害损害程度及交通量的大小成反比,而公路改建、大中修的频李和质量,养护投资的多少及现代化技术、设备应用程度成正比,所以确定好路率指标必须考虑上述多种因素,只有取得准确的科学依据,才能确定出真正的正确的好路率指标。
人为因素
由于养护人员不能积极养护,不能以科学的方法进行适时养护,都会造成公路质量的迅速下降,以至不能保证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对于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能完成好路率计划指标的均应视为人为因素。所以应从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素质方面,认真加以解决;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而过高要求的好路率则不应列为人为因素。
确定好路率指标的方法
确定好路率指标的基本原则应是:“实事求是,科学检测、合理升降、定期调整”。在具体方法上,建议采取以下方法:
(1)依据公路路基、路面的基本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确定出基本指标,并从路况变化规律上划分三个阶段。
一是最佳完好期。指公路经过改建后初期达到的路况质量最佳期,这时期好路率指标应处于最高峰。可以根据公路等级、结构的不同及施工质量状况确定不同年限内控制指标。一般应为3-5年不变,好路率指标应控制在100%-80%。
二是正常稳定期。指公路超过质量最佳期后,在未超过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随使用年限的延长逐年递减好路率指标,直至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为止,好路率应控制在80%-60%。
三是衰老化期。当公路路基、路面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或者受到自然灾害严重损害而又未及时安排改建、大中修等回复其技术状态时,应按衰退老化指标下达好路率计划指标,一般控制在60%以下。当路况得到及时修复,保证了良好的通过能力,则不存在衰退老化期。
(2)按照交通量增减变化情况,养护资金投入量的增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自然情况发生等因素,确定浮动指标,以不同因素的不同系数,同基本指标一并计算,或增加或减少。在路况量化个期,都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考虑浮动,这样使好路率计划指标更切合实际、合理。
(3)加强科学检测,摸清底数,按照不同路线,不同条件,逐段确定。按照不同路线,不同条件,逐段确定。要达到路率计划指合理,对公路技术状态必须搞清、准,进行一次实际检测鉴定,确定公路技术状态和使用年限,以此确定基本指标。中部段过改建,大中修则应按质量、年为生完期指,否则就应定为正常稳定期指标,对超期使用路段则应定为衰退老化期指标,今后每年进行一次路况检测,对影响路况变化诸因素提出科学数据。交通量变化,弯沉值变化,平整度,自然灾害及治理状况,油老化程度等等,并依此提出浮动指标。凡予投采了措决了的,路率指标应向上浮动;如未予处理解决的,应向下浮动。
新时期合理制定好路率指标的方法
(1)好路率指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应“ 以人为本” 、“ 实事求是” 、“ 科学检测” 、“合理升降” 、“ 定期调整” 。
(2)新时期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应逐步从“ 好路率”向综合服务水平方向转化, 确定能体现“ 安全、经济、舒适、快捷”服务理念的路况评价指标。
(3)按照交通量增减变化情况,养护资金投入量的多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等因素,结合用户对路况养护的意见,确定浮动指标,以不同的因素、不同的系数,同基本指标一并计算,或增加或减少,在路况质量变化三个期界内都应按照实际情况考虑浮动,这样使好路率计划指标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合理。
(4)路面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定要求真务实,加强科学检测,这是合理制定好路率指标的根本保证。 数据采集与录入是一项艰难而又繁琐的工作,为了减轻人们的工作强度,避免重复劳动,建议处、段、站三级都进行计算机联网,将公路站每天的巡查记录及实地照片按照管理系统的格式要求录入到电脑,以利于各级资源共享,动态掌握诸多变动因素对好路率指标的变动影响,及时解决问题,亦能够促进公路站对公路巡查的深入开展,使好路率指标真正起到反映生产 、指导生产的作用,为公路事业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应解决好的几个实际问题
(1)好路率指标的具体数据指标,应通过专业人员进行测算提出,尤其是浮动指标系数。
(2)处理好计划指标与实际完成指标的关系。好路率计划指标是以客观实际为依据确定,并不考虑人的因素。而实际完成指标则是检验养路员工劳动态度,劳动效率,劳动成果的尺度。所以两者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对待,也不能以实际完成值做为下年度计划指标值,而应把实际完成值做为考核奖罚的依据。当人员以巨大劳动代价取得较好的劳动效果时,应该奖励,多超多奖,少超少奖,欠标则罚。尤其是超期保持最佳完好期和超期正常稳定期的,更应多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好路率的真实性,真正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起到激励上进,主动创新的作用。应切忌:鞭打快牛,层层加码的作法。
(3)加强科学管理。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检测制度及资料档案制度,如路况档案,每年检测记录,自然灾害发生及处置资料,交通量变化资料,改建、大中修资料等等。这些都是确定好路率指标的依据,也是指导养护工作、推动公路养护和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
(4)严格履行责任制。在对待好路率指标上,改变只由基层负责的状况,应该责任分明,各负其责。当基层部门接收新建和大中修路段后,即承担了养护责任,对好路率指标的实现负责。但当公路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而未能及时改造,好路率下降到50%以下时,其责任应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公路不好,不应责备基层单位。所以上级与基层在好路率指标上,各有各的责任。这样才能上下一致负责搞好公路养护。上级部门对养护资金的使用上、改建大中修安排上也就可以主动安排解决,可以避免不正之风的发生。在质量检测考核上,上级也会认真坚持标准,注意质量,对未达到好路率指标的地方,不会轻易放过,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8:2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本质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