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
成语
如火如荼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
成语出处
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如火如荼”。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又雄心勃勃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吴王率领大军来到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同鲁、宋、晋等国的国君相会,准备仗势威胁,压服晋国,在会上取得霸主的地位。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领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这消息犹如给了吴王夫差当头一棒,他得到紧急报告之后,当即召集随行的大夫,研究对策。夫差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这次黄池之会就此终止,立刻把军队撤回国去,以便对付越王勾践;一是黄池之会按原定计划进行,但是自己不再争当霸主。而是改推晋定公为霸主,霸主确立之后再赶快回国。
大夫王孙雒说:“这两个办法都不好。黄池之会不能中止进行,霸主的地位也必须在这一次争取到。要不然,如果我们慌慌张张地撤回去,仗不一定能打胜,反而有可能助长了越军的气焰,使百姓失去信心。而且,当我们返程时,沿途各国必然会对我们趁火打劫。如果推晋国为霸主,那就更便于他们联合对付我们,我们的处境就将更不利了。”
大家都同意王孙雒的意见。大主意已经拿定了,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吴王夫差决定出奇制胜。
当天傍晚。吴王夫差就命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兵士饱餐,战马喂足。半夜里。又下令一律穿好铠甲,拿起兵器,不准人马喧哗,不许燃火点灯,只把灶火扒出来照亮道路。接着,就悄悄编列阵势。以一百人为一行,以一百行为一个方阵,分列为中、左、右三个方阵。中军一律白衣裳、白旗帜、白铠甲、白箭翎,远远望去,好像盛开的一片白茅花;左军一律红衣裳、红旗帜、红铠甲、红箭翎,望去好像一片通红的火光;右军一律黑衣裳、黑旗帜、黑铠甲、黑箭翎,望去好像一片黑黑的浓墨。鸡鸣时,吴军威风凛凛的阵势,就这样摆开了。等到天色微明,夫差升帐,亲自在中军擂起鼓来,一时间三军呐喊,声震天地。晋军及各路诸侯在梦中被鼓声惊醒,见吴军军容如此盛大,军威如此整肃,都惊呆了。晋国国君吓得连忙派人同吴军联系,表示愿意尊吴王夫差为霸主。各国诸侯都不敢和夫差相争,也不得不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黄池之会,就在吴王夫差显示如火如荼的盛大军容后,取得了成功。
成语寓意
吴王夫差巧用军容布阵,白、红、黑三军,军容整齐划一,如火如荼,气势逼人,晋军不战自败。夫差以心理战赢得了霸主地位,可见心理战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健康面临着严峻考验。人们要学会利用各种方法来缓解压力。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该成语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含褒义,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如火如荼,军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清·蓝鼎元《平台纪略》:“数大战写得如火如荼,五花八门,变化人妙,不啻亲提桴鼓,目睹垓下昆阳飞戈鸣镝时也。”
巴金《家》·六:“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汕头文旅业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人都想在“住宿业”中分一杯羹,短租公寓和连锁酒店下沉趋势日益显著。
参考资料
如火如荼.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4 14:48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