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年入锡兰佛教大学,专攻南传佛教,然对维护
大乘佛法仍不遗余力,屡次对南传上座部之非议北传佛法,予以辩正。此后仍以弘传大乘为志。一九五八年,法师受聘任法主。其后二寺创办能仁学校,法师代任校长,主持校政。并于此一期间,创办
能仁中学。毕生致力于佛教之弘化及教育之提倡。
简介
妙钦法师(1921~1976)
福建惠安人,俗姓黄。名腾庄,别号白云,又号慧庵。五岁依厦门白鹿洞觉斌和尚披剃,十五岁于
泉州承天寺受具足戒。先后于南普陀寺养正佛学院、
闽南佛学院深造。旋负笈江苏,入淮阴觉津寺,亲近
大醒法师。抗战军兴,参加僧侣救护队。民国二十九年(1940),至
四川就学于汉藏教理院,亲近太虚、法尊、法舫、印顺等大德。后受聘为汉藏教理院教师,编有中国佛教史略、初机佛学读本。之后,任教杭州武林佛学院,讲俱舍论颂。后赴
菲律宾弘法。
出家受戒
妙钦法师法名腾庄,字妙钦,别号白云,又号慧庵,福建省
惠安县人,一九二一年出生。俗家姓黄,为家中独子,在他五岁的时候,一家三口同时出家——他父亲带他出家,他的母亲到女众道场带发修行。五岁的妙钦,童真入道,在厦门白鹿洞,依觉斌和尚座下披剃,法号觉彻。
五岁就入寺院的妙钦法师,在寺中随著师父读书识字,诵经礼佛。十五岁的时候,师父送他到泉州承天寺受具足戒,圆戒后到厦门南普陀寺,入佛教养正院受学。养正院是一所专门培育沙弥的学校,创立于一九三〇年,由
瑞今法师担任教务主任,负责院务。妙钦法师在养正院受学一年,以成绩优秀,且已圆戒,翌年即升入闽南佛学院深造。
闽院的院长,由南普陀寺住持
常惺法师兼任,教务主任是寄尘法师,课程有佛学、国文、日文、史地、论理学等,而以佛学为主。妙钦法师在校,与演培、圆拙、达居、白慧、达灵等五位同学最为投契,他们不愿白度一生,相约每人起一个以白字的别号,妙钦法师的白云别号,就是此时起的。一九三六年秋季,以养正院和闽南佛学院同在
南普陀寺内,两院学僧素不融洽,时有冲突,因此妙钦法师等几个人决定转学。乃于一九三七年初,与演培、达居二师同赴江苏淮阴觉津寺,入觉津佛学院,依大醒法师受学。
七月,七七芦沟桥事变,佛教界组织僧侣救护队,妙钦法师参加救护训练,然后到上海参加战地救护工作,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抢救伤患。后来战事逆转,上海沦陷,救护队随军撤退到
武汉。一九三八年,武汉外围发生战事,救护队解散,妙钦法师脱下戎装重披袈裟,辗转到
香港,挂单弥陀阁,勤修不辍。在港期间,遇到了早先一同由厦门到淮阴,入觉津佛学院的同学演培、达居等人,他们时相聚会,讨论未来继续求学的问题。
太虚大师在重庆创办
汉藏教理院,教师都是学德俱优的法师,他们十分向往,相约同赴重庆求学。目标决定后,妙钦、演培、达居、白慧、文慧五个人积极准备行动。
远行学法
一九三九年初,妙钦法师五个人由香港动身。战时国内交通隔阻,交通工具也十分困难。他们由香港坐船到越南海防,再坐火车到越南首都河内,转车到河口,接上
滇越铁路,坐了全长近千公里的火车,到了云南的省会
昆明。他们在昆明等候汽车赴重庆时,太虚大师于二月中旬也由重庆到了昆明,驻锡翠湖的云南省佛教会,他们五个人去礼谒大师,报告他们要到汉院求学。大师对他们这种千里求法的精神十分赞许,给汉院的代院长
法尊法师写了一封信,要院方对他们妥为安置。昆明到重庆的汽车票极难购买,还是大师请人代他们设法买票,才得成行。
抵达重庆,到北碚汉院入学,教务主任
法舫法师要他们考试后,未把他们编入研究班及普通班,却命他们以旁听生的名义自由听课。他们以为考的成绩太差,后来才知道是太虚大师信中的意思,认为他们程度不错,要他们做旁听生自由听课,可以多学点东西。他们在院中听过法尊法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法舫法师的《俱舍论》等课程。一九四〇年冬,
印顺法师也到了汉院,太虚大师写信给印师,令为妙钦等特别讲授一些启发佛学思想的课程。印师就专为妙钦、演培、文慧三人讲授《摄大乘论》,由他三人记录下来,就是现在《妙云集》中的《摄大乘论讲记》。
在汉院听了两年多课,
演培法师奉太虚大师之命,到合江县法王寺去办“法王佛学院”。未久,妙钦法师也被教理院聘为教师,在汉院授课。他讲课时言词清晰,条理分明,深受学僧欢迎。他性好静,不喜交游,课余之暇,读经写书。《中国佛教史略》一书,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主持学院
一九四五年秋季,抗战胜利,政府复员,外省人也急于还乡。唯
交通工具缺乏,买不到轮船票,磋跎到一九四六年春天,听说坐汽车由四川到陕西这一条路可走,妙钦法师乃与演培法师随侍印顺导师,由西北公路坐汽车东下,颠簸数日到达西安。在西安受到陕西佛教大护法
康寄遥居士的款待,他们瞻礼了
鸠摩罗什塔、
玄奘大师塔,也参观了
慈恩寺和大兴教寺。原本想到洛阳去参观
白马寺和少林寺,但因买不到洛阳的火车票,所以直接到了河南省会
开封。
开封的名刹铁塔寺,住持净严老法师,毕业于武昌佛学院第一期,是河南佛教界的长老,对印顺导师热烈欢迎与招待。这时,曾在汉藏教理院读过书的
续明法师也在铁塔寺,对他们照应得十分周到。印顺导师因旅途劳顿,身体不适,留在铁塔寺休养,妙钦法师和演培法师先离开封赴上海。
太虚大师驻锡上海玉佛寺,他们二人谒见大师,大师命二人到杭州灵峰寺,去主持刚开办不久的“武林佛学院”。武院是灵峰寺住持若瓢和尚所创设,请太虚大师派人主持。杭州古名武林,所以命名为武林佛学院。院中有学僧三十余人,程度参差不齐,经他们二位的努力,年余之间,武院声誉日隆,成为一所颇受人重视的僧侣学府。这时印顺导师想在西湖成立“西湖佛教图书馆”,作为安心讲学之处,他二人负起了筹备的责任。地点选在西湖香山洞,已有几部藏经和若干佛书,后来以时局变化,未能实现。
那时是胜利还乡期间,妙钦法师离乡十年,尚未回去过,福建厦门方面不断函电催促,希望他回去看看,他乃于一九四八年回闽礼祖探亲。这时,适逢南普陀寺前任代理方丈,在菲律宾弘化的性愿老和尚回厦门传戒,召妙钦法师襄助。传戒圆满,妙钦法师建议性老,在南普陀寺设立“大觉讲社”,请印顺导师前来主讲。讲社成立,印老到了厦门,后来演培、续明二师也到了厦门,免于他们后来在战乱中逃难的危险。一九四九年,国共战火延及福建,他们三位到了香港。
海外传法
性愿老和尚传戒后回到马尼拉,函召妙钦法师赴菲襄助弘化,妙钦法师于一九四九年飞抵
马尼拉,在信愿寺协助性愿、瑞今二位老和尚弘扬佛法。在这段时间,菲律宾佛教之得以蓬勃发展,信佛人士日渐增多,妙钦法师的弘扬之力功不可没。一九五三年,他感于东南亚诸国,除
菲律宾及星马地区外,盛行南传佛教,为一窥
南传佛教的真貌,远赴锡兰(斯里兰卡),入佛教大学攻读四年,对于上座部教义颇能有得于心。在锡期间,有人非议北传大乘佛教者,他都予以指正解释,维护大乘,不遗余力。学成返菲,仍驻锡信愿寺,担任弘法部主任,法筵屡开,讲说不休。
信愿寺住持性愿老和尚,早在一九四七年曾协助刘梅生居士创办普贤学校,办得颇有成绩,妙钦法师曾在普贤学校授课,并为学生编著了一套四册的《初级佛学读本》。一九六〇年,性愿、瑞今二长老,感于社会教育之需要,乃由华藏、信愿两寺出面,约请普陀寺、
宿燕寺、宝藏寺、观音堂等寺院共议,决定创办一所包括中小学在内的能仁学校。学校成立,敦请印顺导师为校长,实际上是妙钦法师以副校长名义负责校务。自此以后,在他的有生之年,把全部的精力时间奉献于能仁学校,使这所草创的学校,由小学部开始,增设幼稚园、初中部、高中部,由二、三百人逐年增加,数年后增加到一千数百人,在佛教的教育史上,可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
妙钦法师尽瘁于能仁学校先后十六年,学校日益成长茁壮,而他自己却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一九七五年初,他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是肝病,治疗的三个原则,一要节劳休息,二要控制饮食,三要按时用药。医生说“肝病”是保留的说法,后来医生告知法师的病是
肝硬化,百分之四十的功能已经丧失,若控制得住,可活三、五年,控制不住,就很难说了。医生所说的三点,妙钦法师只做到了两点,他按时服药,吃白水煮菜,但完全休息这一点也做不到。养病期间,最初他仍每天到学校工作一、二小时,后来病情恶化,不能到校,在病床上批阅学校文件。他一生中,与印顺导师及演培法师二人情谊最为深厚。事实上,印顺导师在香港那几年,妙钦法师初到马尼拉,他自己生活也十分辛苦,但他为了师友,以微薄的单银汇到香港去。
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农历丙辰年二月三十日,妙钦法师灯油干竭,他圆寂之前,犹以菲律宾将实行侨校菲化案,能仁校长须由菲籍人士担任一事为念。他生于一九二一年,世寿仅得五十六岁,僧腊五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