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福升
清朝官员
姚福升(1848-1929),字申五,汉军正黄旗人,世居吉林。先为汉文教习,后入吉林水师营担任武职。、清光绪三十三年,奉旨署理瑷珲副都统,收复了江右被俄罗斯占领六七年的国土,重建瑷珲城。1909 年,姚福在任瑷珲兵备道期间,修建了小学堂、倡议儿童引种牛痘,后定居瑷珲,1929年逃难时病逝哈尔滨
人物生平
姚福升自幼家境贫寒,由祖母养育成人。13岁读书,4年后,再无力就学,只好到吉林将军衙门印务处充当了10年差役。后来考取汉文教习,3年任期期满,转任武职,入吉林水师营,先后任六品、五品和四品总管。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冬调来瑷珲,总办镇边军粮饷。1894年秋奉旨调驻齐齐哈尔。1905年夏,入盛京将军府,经将军增棋举荐,再次调人黑龙江,督理全省财政善后事宜。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2月20日,奉旨署理瑷珲副都统,在瑷珲城西三家子屯接印视事,后定居瑷珲,1929年逃难时病逝哈尔滨。
主要功绩
收复瑷珲
姚福升到任瑷珲,正是“庚子俄难”逃离六七年的难民陆续归来之时。面对土地荒芜、房屋被毁的凄凉景象,他决心对内安定民心,重建瑷珲;对外据理力争,竭力捍卫国家主权。上任后,立即亲自带人逐屯逐户查看慰问归来的难民,按各户困难情况,分别给予救济,并嘱咐各屯民:救济是国家恩典,“务须父率其子,兄率其弟,各安生理,勿作非为”。当他看到大、小黑河屯被俄人和朝鲜人等10几户占作菜园后,又亲率交涉局帮办等数人,按户将外国人驱逐,把土地归还给原主。
姚福升多次与俄阿穆尔总督交涉,根据《交收东三省条约》,要求俄方归还强占的中国领土。经过斗争,终于促使俄军于1907年5月17日从瑷珲、黑河撤出,收复了江右被占领六七年的国土。但沙俄野心不死,又无理提出将瑷珲魁星楼北至头道沟南地段划为俄国商埠,姚当即予以驳回。俄阿穆尔当局几次玩弄伎俩,都被姚戳穿。这时有人劝说,不如从权处理,以后交涉不至棘手。姚福升说:若遂其要求,恐怕欲壑难满。如果我因此事受到谴责,而国土得以归还,不是很好吗!由于姚福升的坚决抵制,使沙俄攫取中国领土的阴谋未能得逞。
重建瑷珲
为了加强防务和治安工作,俄军撤走不久,姚福升即请示重建瑷珲城。在建城中,他亲自率领善后各员进行勘查,为减轻人民负担,还作出了城内街道由官府出钱修筑和原住户建房基地不收地价的决定。副都统衙署七月动工兴建,当年十一月竣工,衙署即从西三家子屯搬入瑷珲城内办公,其余房舍亦相继建成居住。1908年8月,姚还亲自带领随员,乘船上至额尔古纳河河口,下至通河河口,对辖境2000余里的山川形势、自然资源进行查勘。年末,因姚福升办理善后成绩卓著,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请朝廷,准予姚福升副都统记名。
1908年春-1909年秋,姚福升为索还“ 庚子俄难”被沙俄霸占的中国江东六十四屯,曾数次照会、两次面晤俄官,并几次报省转请政府核办。同时他还两次派人去江左,调查六十四屯情况。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索还未能实现。事后谈及此事,他不无感慨地说:“江左余未索还,实难对各屯难民”,并写下著名诗篇《龙江吟》。
瑷珲难民返回家园后,占地不均,江东各屯难民聚居在瑷珲,多数无地,缺乏食粮。为此,姚福升制定了《瑷珲垦务章程》4章26节,派人清丈各户地亩。经过1908、1909两年的努力,丈量完毕,并按人口分田,安定了民心,使地方经济得以发展。1909 年(清宣统元年)清政府撤销瑷珲副都统后,姚福升改任瑷珲兵备道,在任期间,修建了瑷珲初、高两等小学堂。在瑷珲城中心建钟楼一座,称之为治安楼。还倡议儿童引种牛痘,以保护健康,得到人民赞赏。
离开瑷珲
1912年6月,黑龙江行省改瑷珲兵备道为黑河兵备道,道署移到黑河时,姚福升曾以年事已高,体衰病多为由致电辞职。未批准,随之改任黑河兵备道。这年冬,在改兵备道为观察使时,再次辞职,并获准,于1913年2月交卸离任。姚福升离任后,拟开江后乘船回吉林原籍,经瑷珲各界父老挽留,定居瑷珲城。1929年(民国十八年),瑷珲人民因“中东路事件”纷纷赴外地避难,姚福升亦携家眷暂居哈尔滨,当年在哈病故,葬于极乐寺,享年82岁。建国后,尸骨迁回瑷珲
著作
龙江万里戍楼空,斑点离离塞草红。六十四屯今安在,何人复我大江东。
参考资料
爱辉史志.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政府.2012-02-27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8 06: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功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