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庄园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氏庄园,又称姜氏庄院、姜氏宅院,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刘家峁村,占地面积40亩,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历史沿革
姜氏庄园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由第一代主人姜耀祖亲自监修。
光绪十二年(1886年),姜氏庄园正式建成。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姜氏庄园除留上院正窑仍留给姜家后人,其他部分均分给贫雇农。
2004年,米脂县政府对姜氏庄园开展移民搬迁工作。
2005年,米脂县政府正式接管姜氏庄园并对外开展服务。
建筑格局
姜氏庄园是一座结构结构为由上而下的陕北庄园型建筑,布局可分为院前、下院、中院、上院四部分,共占地40亩。
姜氏庄园第一层是院前,从山脚到姜氏庄园的大门,有一条甬道可供通行,第二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第三层是中院,中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第四层是上院,为全建筑的主宅,坐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
主要建筑
综述
姜氏庄园四周均有寨墙,主要建筑可分为四大部分,为院前、上院、中院及下院,内有暗道相通。
院前
院前为姜氏庄园的第一层,通往大门有一条石甬道,中途有九十度的转弯,马车可以由此直接进入姜氏庄园,雨天也可用作排水,甬道的右首是庄园的寨城,高约9.5米,寨城右侧为瓦窗,甬道尽头是一间水房,内有33米深的水井,活水不断。水井右侧有一个白石砌的大水槽,用来蓄水。蓄水池旁为水槽,是洗衣之处。水房的地板装有排水装置。水房的另一个用处是放置轿子,轿子抬到这里,一般不再进入。房顶建有横梁,用来将轿子吊起,防止发潮。
通过甬道即可到达姜氏庄园的大门,其大门窄仄,仅容两人并肩或者一辆马车进入,大门上方是姜耀祖的亲笔题词:“大岳屏藩”,这四字嵌入了姜氏父子的名字,左首一行小字:姜耀祖建并书,右首小字为:光绪丙戊孟冬之吉。
下院
下院是姜氏庄园第二层,位于中院下层,甬道从山麓盘旋而上,路面宽4米,中间用石片排列竖插,两侧分置宽1米的青石台阶。穿寨门登高到下院。下院正面石拱窑三孔,坐西北向东南,两厢各有石台阶,拾级直至寨门,门额嵌有“天岳屏藩”石刻,倒座石板布顶房屋。大门门额题“大夫第”,门道两侧置抱鼓石。正面窑洞北侧窑腿处设置直通上院的暗道。院外寨墙北端有井窑,保证用水。寨墙上砌炮台,用以扼守寨院。
中院
中院是姜氏庄园第三层,在下院的上层,上院的下层,在通往后山的门洞上书“保障”二字石刻匾额。中院坐东北向西南,门额悬挂“武魁”匾,表示祖上有人中武举。大门两侧各有石鼓门墩,上雕双狮捧面,麒麟负子,浮雕“福寿”图案。门内是月亮门,上有琴棋书画、姜太公钓鱼等人物。院内方形石板铺地,倒座有石板铺顶的马棚。院中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另附带有小耳房,瓦简卷棚,雕镂窗棂。厢房两侧各有通道,可直接与东西两侧仓窑、碾磨房和通往后山的地洞相连。每孔仓窑内有12个大石仓,每石仓可存粮50余石。中院主要是帐房和客人居住的场所。
上院
上院是姜氏庄园第四层,是姜氏庄园的最高层,正面五孔石窑,称上窑,院子两侧各三孔厢窑。在五孔上窑的两侧分置对称的双院,院内面向西南各有两孔窑,俗称暗四间,上院被当地人称为“五明四暗六厢窑”。
上院的垂花门是整座宅院的精品,砖木结构,柱梁门框举架,双瓣驼峰托枋,雕花彩绘,门楼两侧各设审龛、护墙、照壁等,影壁上砖雕廊心画,鹿奔松林,鹤唳寿石,寓意福寿延年。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姜耀祖,米脂县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人,20世纪初陕北财主,对建筑有一定建树,为“姜氏庄园”的建造者。
文物保护
2003年9月24日,姜氏庄园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米脂县政府开展姜氏庄园维修。
2006年5月25日,姜氏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米脂县政府对姜氏庄园实施一期抢救性维修和停车场硬化工程
2013年,米脂县政府开工建设姜氏庄园改造维修工程。
2014年,米脂县政府对姜氏庄园开展寨墙抢救性维修工程。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姜氏庄园位于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南16千米桥河岔乡刘家峁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信息
榆林市内乘大巴至米脂县城,在米脂县搭乘开往桃镇的班车;或在米脂银河东路上南门宾馆旁的旅游专线7路,再步行到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7 09: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