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钧,
浙江杭州人,1925年12月1日生。1978年孙培钧同志与中国几位著名的南亚学者共同筹建了
南亚研究所。孙培钧同志从事印度经济研究几十年,其著述颇丰。2010年7月7日病逝,享年85岁。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1946年10月在浙江云和县上小学和初中,在浙江青田联合高中学习;
1946年10月——1950年4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50年4月——1951年6月北京中国银行总处办事员;
1951年6月——1953年4月加尔各答中国银行副主任;
1953年4月——1957年1月北京人民银行总行国外局科员;
1957年1月——1961年8月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组组员;
1961年8月——1962年8月外交部第一亚洲司科员;
1962年8月——1964年5月学部亚非所印度组召集人;
1964年5月——1968年6月中联部东南亚研究所;
1969年6月——1972年8月中联部干校 黑龙江肇源 河南沈丘;
1972年8月——1978年6月中联部一局;
1978年5月——1978年6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1978年6月——1985年3月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
1982年11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3月——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
1985年12月任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1986年——1988年任中国社科院南亚与
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1990年2月自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正局级离休;
2010年7月7日病逝,享年85岁。
人物事迹
1978年孙培钧同志与中国几位著名的南亚学者
季羡林、
黄心川先生等人共同筹备、建立了南亚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合办)。这些老同志没有把南亚研究仅仅看成是自己个人的事业,而是胸襟广阔地把它当作国家的事业。孙培钧同志与几位所领导一起成立了
中国南亚学会,创办了学术刊物《南亚研究》,在我院研究生院建立了南亚系,先后培养了几十名从事南亚政治、经济、宗教、哲学、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和梵文的硕士和博士。
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成立之后,孙培钧同志担任了所长职务。他在任职期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研工作的指导方针,强调科研要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该所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委托研究的课题及其它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同时,该所还与国内外的许多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成为全国的南亚研究中心。
孙培钧同志在职期间,为中国的南亚研究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几年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离休以后,仍为这一事业倾注着心血。65岁的孙培钧同志于1990年离休之后,并没有成为伏枥的老骥。他依然与以前一样,象一头老黄牛,为中国的南亚研究事业不辍劳作、耕耘不已。
孙培钧同志从事印度经济研究几十年,其著述颇丰。在国内南亚学界久负盛名,在国外的南亚学界、特别是在印度学者之间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孙培钧同志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给本所年轻一代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给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的南亚学界,孙培钧同志不仅以他的学识、学风得到同人的普遍尊重,而且他为南亚研究事业忘我服务的精神也深受大家的爱戴。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如一地组织了南亚学界的学术活动。就在他临终前,仍然关心着学会的事情。孙培钧同志廉洁奉公和严于律己,无论是担任所长,还是作为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他从不以权谋私。孙培钧同志就是这样为中国的南亚研究事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余热。1996年他被光荣地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优秀共产党员。对此,他谦虚地说道:“我虽然作了一点工作,但做得还很不够,今后尚需努力。”
孙培钧同志一直在努力,努力实践着一个光荣的共产党员的一生;努力实践着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南亚研究的一生。他那有着强烈亲和力,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念和坚持为国家、集体、他人奉献的一生,值得永远缅怀。
告别仪式
人民网北京13日电 (记者王南)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孙培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兰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全立,前中国驻印度大使程瑞声,中国社会科学院现国际学部主任、原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所长黄心川,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长高来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现任所长李向阳、副所长孙士海、韩锋等党委班子成员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他们来到孙培钧同志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孙培钧同志遗体三鞠躬,并与孙培钧同志的长子孙悦平等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沉痛哀悼和亲切慰问。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孙培钧同志的生前好友,孙培钧同志的学生以及他生前工作过的单位领导、职工等共计100余人。 上午10时,孙培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兰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兰厅中央的鲜花翠柏丛中,安卧着孙培钧同志的遗体。兰厅正上方悬挂着孙培钧同志的遗像,两侧挽联上写着“品高德厚止于至善”、“学渊识广实至名归学“”敬献花圈、所”。兰厅内外还摆满了花圈、花篮和菊花,寄托着各方人士对孙培钧同志的哀思。
孙培钧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正局级离休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7日凌晨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自孙培钧同志逝世,到今天孙培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南亚研究编辑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系、
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中亚研究所、四川国际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华师范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云南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人民日报国际部亚太编辑室、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语言文化系、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等单位及其负责同志,以及其他人士,还纷纷以发布唁电、敬献花圈和花篮等方式,表达对孙培钧同志的深切哀悼。
许多同志在唁电中表示,“孙培钧同志是中国南亚学界的前辈。他的为人、治学口碑甚好”。“他的离去,是中国南亚学界的巨大损失”。“他刻苦认真的学术风格、平易近人的思想作风、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崇敬”。“我们一定要向孙培钧同志学习,为中国南亚研究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