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屋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
孙屋村,位于茶山镇东南部,距镇政府5千米。面积0.58平方千米。相邻自然村有何屋村、韩边村、南社村、麦屋村、刘黄村,村北与伟建工业园相接。始建于明朝,因村民为孙姓,故名孙屋村。
历史沿革
明朝,属东莞县文顺乡第三都。清初沿袭明制;清中后期,属京山司。民国时期,属茶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粟边乡;1957年属茶山大乡粟边小乡;1958年10月,属石龙人民公社粟边生产大队;1959年,属茶山人民公社孙屋生产大队;1983年,属茶山区孙屋乡;1987年,属东莞市茶山镇孙屋管理区;1999年,属茶山镇孙屋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孙姓,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南京迁南雄珠玑巷,后迁东莞圆头山孙屋村。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725人,其中男性351人,女性374人;80岁以上17人,最年长者95岁(女);归侨5人。外来暂住人口约100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75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30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村民均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社会经济
传统农业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甘蔗、橙橘。改革开放初期,村中有粮油、红砖、榨糖、碾米等加工厂。1992年后大力推进工业化,传统农业逐渐衰退。2015年,全村有工业企业20家,经营行业涉及服装、纸品、配电设备、绣花、皮具等,总产值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有个体工商户23家,村集体有厂房配套设施9间,经营总收入326万元,总支出146万元,集体资产总额累计2450万元。村民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利润、工资收入、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等。
村中有树龄500年细叶榕1棵,为市一级古树;有树龄130年、150年细叶榕各1棵,为市三级古树。
特色农产品有荔枝、龙眼;传统节庆食品有松糕、米饼、油角、糖环。
园头山大道经过该村。20世纪50年代末通电话,60年代末通电,80年代末通自来水,2000年初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及通互联网。有篮球场、文化广场、老人活动中心各1个,公园1座,农家书屋和电子阅览室1间(2015年藏书2000册)。
历史文化
村内有广府传统民居20座,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村中有孙氏宗祠,建于明初时期,1994年重修,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二进二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2015年,仍作宗祠使用,同时也是老人活动中心。孙氏宗祠供奉上百位历代祖先神位,村民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等节日都会自带祭品前往拜祭。
楹联“诸父老欢天喜地而来今日幸闹元宵但愿好年好时好节;各子弟食洒分餚已去大家请囘尊府更欣添丁添寿添財”“文斐金石;武著韬钤”,匾额“满祠吉庆”,均存于孙氏宗祠。
村里有庆灯宴、祭祖等活动。上一年有男丁出生的家庭,都会在农历正月十二日举行“庆灯宴”,请全村所有男性一起吃饭。每年农历七月初,村里妇女自发组织,收集捐款,购买祭品。七月十三日晚,在村各个路口前实行祭幽,祈求保佑村民出入平安、风调雨顺。
村里有《孙氏族谱(上卷)》和2015年制定的《孙屋村村规民约》。
村中有“孙中山先代”传说。相传,国父孙中山的先祖故乡为东莞长安镇上沙村,而上沙始袓孙贵华,则是圆头山孙屋始祖孙常德的儿子,由圆头孙屋迁长安上沙村居住,后因长安上沙近海边、海鲜多,母亲喜欢吃海鲜,随儿子在长安上沙定居。故圆头山孙屋也是孙中山故乡之一,孙屋宗祠内有孙中山图像。
1959年,东江沿岸连降暴雨,河水猛涨,孙屋村有近40间房屋倒塌。
代表性人物
孙光祚(生卒年不详),任里复庵教渝,历益府审理。
孙瑜(生卒年不详),明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
孙士登(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元年(1736年)举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钦赐翰林院典簿。
孙扬清(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
孙斌(生卒年不详),惠州教渝。
孙琏(生卒年不详),贡生,信宜学正。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孙屋村.东莞地情资料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5: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