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祺荫
中国铁路有线通信专家
孙祺荫教授生于1911年,逝于1994年,享年84岁。他生前曾任吉林铁路局电务处长;铁道部东北特派员办事处电务部总工程师;哈尔滨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教授、副教务长,是我国著名的铁路有线通信专家。
人物简介
孙祺荫教授生于1911年,逝于1994年,享年84岁。他生前曾任吉林铁路局电务处长;铁道部东北特派员办事处电务部总工程师;哈尔滨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兰州铁道学院院务委员会常委、学术委员会委员、电信系教授、系主任;并被选为甘肃省第三届人大代表、政协甘肃省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常委;甘肃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组长;甘肃省电子学会理事长;甘肃省通信学会理事长。
孙祺荫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铁路有线通信专家,特别是在通信线路设计方面有较深的造诣。1934年他毕业于旅顺工科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即参加工作。曾在沈阳铁路总局、长春国立大学、长春工矿技术院任职;吉林解放后,在东满铁路局从事电气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曾任吉林铁路局电务处长;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三级教授;在哈尔滨任铁道部东北特派员办事处电务部总工程师,亲自组织领导东北地区铁路通信线路建设的规划和实施;1957年参与了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丰段)的电气化改造设计,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力机车线路。孙教授为中国铁路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经历
孙祺荫教授是原哈尔滨铁道学院、原北京铁道学院和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创建人之一 。1951年哈尔滨铁道学院成立,当时只有一个系——电务工程系,他担任教授和副教务长;1953年北京铁道学院和哈尔滨铁道学院合并,当时的北京铁道学院只有商务管理和运输两个系,哈尔滨铁道学院的电务工程系全部迁入北京,他就任北京铁道学院教授、副教务长;1958年成立兰州铁道学院时,他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参与创建一座崭新的兰州铁道学院,就任第一届兰州铁道学院电机系教授、系主任。在兰州铁道学院一直工作到1987年离休,离休时他已经是76岁高龄。因此,孙教授是铁路高校通信、信号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
孙祺荫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37年,辛勤耕耘,殚精竭虑,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通讯方面的专家、教授和高级技术人才, 是享誉全铁路系统的通信专家。在担任院、系行政领导时,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尤其是在1958年,当时孙祺荫教授已是国家三级教授,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服从党的安排来到大西北,条件很艰苦,他无怨无悔,和学生们同甘苦,满怀激情地带领师生投入建校、建系的各项工作中。 他和师生们一起艰苦创业,在一片荒滩上修建操场、平整马路、绿化校园。为了安装学校内教学楼和办公楼的通信线路,他亲自指导设计,并带领师生们挖沟、埋电缆、配线等,很快完成了这项任务。在学生开学典礼会上 他鼓励学生们,要不畏艰苦,学好知识,为西北铁路建设贡献力量。六十年代初,正赶上我国三年自然灾害 粮油短缺。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困和吃不饱,就想辍学。他不仅鼓励这位学生要坚持学下来,而且在自己不宽裕的情况下资助他。这位早已毕了业的学生还念念不忘他的恩情。
孙祺荫教授对哈尔滨、北京和兰州三个铁道学院电信系的创建与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对新建的兰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首要的任务。他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从安排进修、备课、上课、机房实践、毕业设计、现场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上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亲自听课指导,亲自授课示范,使全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科研方面 他经常到铁道部相关单位争取科研项目。他利用自己懂四国外语的技能,查阅外文资料,帮助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制定科研方案,从各方面给与指导,使电信系多项科研项目获得成功;孙教授非常重视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建校初期,组织全系有关教研室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到60年代末,电子、电工、通信、信号实验室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保证了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为兰院电信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祺荫教授一生致力于铁路电线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编写并出版了《通信电线路交叉理论》一书;参与编译了《铁路德华词典》;翻译并出版了由井上中雄主编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撰写论文 《日本铁路DACS系统》、 《计算机网的分析和路由程序》、《脉冲编码通信》、《世界电话自动交换的发展》、《数字滤波器》等。这对铁路及地方工程系统高级技术人员及高等学校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孙教授在电子学会、通信学会活动中,经常做新技术的报告,开展学术交流,并为当地政府制定电信发展规划。
孙祺荫教授热爱祖国。他早年经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侵略、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黑暗的旧社会, 他也幻想过以科学技术和教育来救国。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 他深感找到了救国的真理和途径,以及生活的方向,树立了跟着共产党走,为党的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 从五十年代起, 孙教授多次提出入党的申请。把自己做的工作与党的事业联系起来,虚心听取教工的意见,专心致志的从事教育事业。文革期间虽受到审查和冲击,但他坚信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信党组织。文革结束后,他毫无怨言,正确认识文革运动,对冲击过他的同事和学生,也宽宏大度,不计前嫌,他的这种高风亮节的品格让我们敬重。恢复职务后,他立即组织教师新编教材,并亲自编写通信方面的教材,及时恢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1981年,在他70岁高龄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宿愿实现了,他很高兴和激动。在他的党员转正思想汇报中写道“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想到自己受党的信任,身为单位负责人,必须尽一切力量把工作做好,不辜负党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因此,他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医院中,总是在思考系里的教学工作或译文的审阅。我们劝他注意身体,可他却说:“我年纪老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不多了,要珍惜这段时间,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工作,才能满足我过去的心愿。”
在他逝世的追悼会上,兰州铁道学院的悼词中说:“孙祺荫教授的一生是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和铁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追求真理、要求进步;他诲人不倦、治学严谨;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他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他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师长。孙祺荫教授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在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在行动上和党保持一致,坚信党的事业一定能实现。他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他思想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孙祺荫教授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0:51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