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禅,禅修的一种,是指把孝顺父母师僧三宝作为参禅悟道的方式。
《梵网经》
佛陀在该经中说戒之前先说:“孝顺父母师僧
三宝,孝顺至
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因为梵网经所讲的菩萨戒是成佛之戒,也即佛戒。显而易见,孝顺即是戒,非孝即失戒,失戒则失佛性。所以,后世有许多禅师都把孝顺父母师僧
三宝(孝即恭敬,顺即顺从)作为参禅悟道的修行法门。
《四分律》
佛陀在该
律仪中云:‘左肩担父,右肩担母,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乃至若不供养得重罪。’如果你不供养父母即得重罪。
《地藏经》
佛教《地藏经》的宗旨有八个字——“孝道、度生、拔苦、报恩”。
佛说《孝子经》
佛问诸沙门。亲之生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既生之后推燥卧湿。精诚之至血化为乳。摩拭澡浴。衣食教诏。
礼赂师友。奉贡君长。子颜和悦亲亦
欣豫。子设惨戚亲心焦枯。出门爱念入则存之。心怀惕惕惧其不善。亲恩若此何以报之。诸沙门对曰。唯当尽礼慈心供养以赛亲恩。世尊又曰。子之养亲。甘露百味以恣其口。天乐众音以娱其耳。名衣上服光耀其身。两肩荷负周流四海。讫子年命以赛养恩。可谓孝乎。诸沙门曰。惟孝之大莫尚乎兹。世尊告曰。未为孝矣。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滥窃非理。淫劮
外色。伪辞非道。酖愐荒乱。违背正真凶[薛/女]若斯。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
瞢瞢未悟。即为义化当。牵譬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曰。斯为不轨。身被
众毒。自招殒命。命终神去系于
太山。汤火万毒独呼无救。由彼履恶遭斯重殃矣。设复未移。吟泣啼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以恩爱之痛惧子死矣。犹当强忍伏心崇道。若亲迁志奉佛五戒。仁恻不杀。清让不盗。贞洁不淫。守信不欺。孝顺不醉者。宗门之内。即亲慈子孝。夫正妇贞。九族和睦仆使顺从。润泽远被含血受恩。十方诸佛天龙鬼神。有道之君。忠平之臣。黎庶万姓无不敬爱。祐而安之。数有颠倒之政。佞臣之辅。凶儿妖妇。千邪万怪。无如已何。于是二亲处世常安。寿终魂灵往生天上。诸佛共会得闻法言。获道度世长与苦别。
佛告诸沙门。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无以[薜/女]妻远贤不亲。女情多欲好色无倦。违孝杀亲。国政荒乱。万民流亡。本志惠施。礼式自捡。软心祟仁。烝烝
进德。潜意寂寞。学志睿达。名动诸天。明齐贤者。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睹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乱。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鸟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斯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
明子孝慈。夫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佛说如是。弟子欢喜。
佛说《父母恩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
菩萨摩诃萨及声眷属俱。亦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诸天人民及天龙鬼神。皆来集会。一心听佛说法。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佛言。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是以寄托母。胎怀身十月。岁满月充。母子俱显生堕草上。父母养育。卧则兰车。父母怀抱。和和弄声。含笑未语。饥时须食。非母不哺。渴时须饮。非母不乳。母中饥时吞苦吐甘
推干就湿。非义不亲。非母不养。慈母养儿。去离兰车。十指甲中食子不净。应各有八斛四斗。计论母恩。
昊天罔极。
呜呼慈母云何可报。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可报其恩。唯愿说之佛告阿难。汝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父母之恩
昊天罔极。云何若有孝顺慈孝之子。能为父母
作福造经。或以七月十五日能造
佛盘盂兰盆。献佛及僧得果无量。能报父母之恩。若复有人。书写此经。流布世人。受持读诵。当知此人报父母恩。
父母云何可报。但父母至于行来。东西邻里井窖碓磨。不时还家。我儿家中啼哭。忆我即来还家。其儿遥见我来。或在兰车。摇头弄脑。或复曳腹随行。呜呼向母。母为其
子曲身下就长。舒两手拂拭尘土。呜和其口开怀出乳。以乳与之。母见儿欢。儿见母喜。二情恩悲亲爱。慈重莫复。二岁三岁弄意始行。于其食时非母不知父。母行来值他座席。或得饼肉。不啖辍味怀挟来归。向其与子。
十来九得恒常欢喜。一过不得憍啼佯哭。憍子不孝。必有五樀。孝子不怀。必有慈顺。遂至长大。朋友相随。梳头摩发。欲得好衣。覆盖身体。弊衣破故。父母自著新好绵帛。先与其子。至于行来。官私急疾。倾心南北。逐子东西。横上其头。既索妻妇得他子女。父母转疏。
私房屋室共相语乐。父母年高气力衰老。终朝至暮不来借问。惑复父孤母寡。独守空房。犹如客人。寄止他舍。常无恩爱。复无濡被寒。苦辛厄难遭之。甚年老色衰。多饶虮虱。夙夜不卧。长呼叹息。何罪宿愆生此不孝之子。或时唤呼。嗔目惊怒。归儿骂詈。低头含笑。妻复不孝子。复五樀夫妻和合同作五逆。彼时唤呼。急疾取使。十唤九违。尽不从顺。骂詈嗔恚。不如早死。强在地上。父母闻之。悲哭懊恼。流泪双下。啼哭目肿。汝初小时非吾不长。但吾生汝。不如本无。
佛告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为父母受持读诵书写父母恩重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句一偈。一迳耳目者所有五逆重罪悉得消灭。永尽无余。常得见佛闻法。速得解脱。阿难从座而起。
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此经云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父母恩重经。若有一切众生。能为父母
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帝释梵王诸天人民一切众生闻经欢喜。发菩萨心。[口*睾]哭动地。泪下如雨五体投地。信受顶礼佛足。欢喜奉行。
世尊礼骨,阿难问因,佛说过去父母身,功恩大无伦,垂教后人,同报养育恩。
南无报恩德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典故
佛陀说孝
郁多罗是一位品行端正,年轻有为的优秀青年,尤其他孝顺父母,尊敬长上,早已为邻里所称道。
有一天,郁多罗到精舍听闻佛陀说法,佛陀说修福的重要,郁多罗忍不住向佛陀请示:“佛陀!我经常如法的供养父母,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安乐,佛陀!我这样做有福报吗?”
佛陀回答说:“如果有人如法供养父母,让他们得到安乐,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
佛陀说到这里,看看郁多罗,又说:“不过,孝顺父母可以分为三等。”
“喔!孝顺父母还有等级之分吗?”
“是的,孝亲之道有三等:一、父母健在时,供养其丰富的饮食,死后如礼安葬,能够尽到生养死葬之责,是谓小孝。二、除了以物质供养之外,自己能有一番丰功伟业,光耀门楣,
荣宗耀祖,使父母同感
与有荣焉,是谓中孝。三、接引父母学佛,让他们来生免于轮回之苦,是为大孝。郁多罗!你希望做到那一等的孝呢?”
郁多罗顶礼佛陀说:“佛陀!我知道了,光是饮食的奉养是不够的,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做到上等的大孝。”
禅师说孝
唐代在禅风盛行之时,大德辈出。例如,道风峻烈的德山宣鉴禅师,棒打天下衲子,迁住到德山之后,更是
声名大噪。在当时,和他旗鼓相当的,还有沩山灵佑、洞山良价、临济义玄等禅门法将。
有一天,德山宣鉴禅师的侍者前去拜访洞山良价禅师。两个人一见面,洞山良价禅师就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侍者恭敬地回答:“报告老师,学人从德山宣鉴禅师的道场来。”
洞山良价禅师扬了扬眉毛,又问:“哦?那么你来这里做什么呢?”
侍者回答说:“来孝顺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一听,微微一笑,看着他说:“那你说,这世界上什么最孝顺呢?”
侍者无法回答。
洞山良价禅师说:“大孝要顺也。你不懂得顺,又怎么懂得孝呢?”
明朝的莲池大师说,孝有三种:甘脂奉养,小孝也;光宗耀祖,中孝也;能让父母超脱轮回,乃孝中之大孝也。所以,佛陀的为母说法、为父担棺,不但是孝,也顺从世间的伦理。
现状
孝禅作为中国
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文革”期间影响,在当今许多佛教禅宗寺院中已经很难见到把修“孝禅”的禅宗僧侣了。改革外放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禅宗僧侣都在提倡“孝禅”文化,力图恢复“孝禅”生活修行方式。中岳
嵩山少林寺传
曹洞正宗第45世、永化堂上
雪庭福裕下第三十一代嗣法沙门
德政禅师所驻锡开创的广东省清远市
御金街少林禅院专门设立了“禅孝堂”,让僧侣们重新过上了“孝禅”生活,为全面恢复振兴中华
禅宗文化之“孝禅”文化迈出了新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