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
农历六月
季夏,读作jì xià。意为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与中医术语之长夏同。
词语注音
季夏,注音:ㄐㄧˋ ㄒㄧㄚˋ。拼音:jì xià
引证释义
季夏,是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与中医术语之长夏同。
“季夏”这一概念是战国时期的邹衍正式提出来的。邹衍以五行相生理论为基础,于一年四季(时)之中又增加了季夏而成为五时(季),完全是出于理论需要,为了与自然界五行之土相配类比推演而来,如此则进一步完善了“四(五)时教令”学说,为统治者一年之中每一个季节的行政指令作了具体安排。
如《周礼·夏官·司爟》:“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换,国家用火政令的木材也相应变换,称“四时变国火”。
“春取榆柳之火”,是指榆柳的木材是青色,春天是木德,木色青,所以用榆柳取火。
“夏取枣杏之火”,是指枣杏的木材是赤色,夏天是火德,火色赤,所以用枣杏取火。
“季夏取桑柘之火”,是指桑柘的木材是黄色,季夏是土德,土色黄,所以用桑柘取火。
“秋取柞楢之火”,柞楢的木材是白色,秋季是金德,金色白,所以用柞楢取火。
“冬取槐檀之火”,是指槐檀的木材是黑色,冬季是水德,水色黑,所以用槐檀取火。
古人对“季夏”最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⑴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⑵春、夏、秋、冬四季最后各十八天。
《春秋繁露·五行对》:“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
◎ 季夏 jìxià
[the last month of summer] 夏季的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六月。
词语解释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六月。《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诸生独不见季夏之螇乎?音声入耳,秋风至而声无。” 唐 韩愈 《贺雨表》:“伏以季夏以来,雨泽不降。”
参考资料
季夏.汉典.2015-04-2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2 19:42
目录
概述
词语注音
引证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