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塑像。这是最常见的学校雕塑。在人物塑像中包括具体的人物塑像和
抽象的人物塑像。
具体的人物塑像是以具体的人物为主题,一般是遴选与该校有密切关系的知名人士。例如在学校的创立和建设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校长或领导人员(如
中山大学的孙中山塑像),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或学校建设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士(如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塑像),为国家的革命事业或社会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学校教师或学生(如南开大学的周恩来塑像)等。抽象的人物塑像并不涉及哪位具体人物,而是以概念化的人物为主题。例如,在校园塑像中以
教师、学生为主题或表现老教师指导青年学生,或青年学生默默读书等等用以营造学校里的学习氛围:以某个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动作形态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
2.纪念性雕塑。纪念性雕塑是以物的形态,表达某种纪念的意义。纪念性雕塑不仅可以是纪念某位具体人物,它也可以是纪念某一个历史事件。例如清华大学的断柱碑;北京大学的“
一二九运动’雕塑等。
4.装饰性雕塑。它是以雕塑的形态美化一个环境,标志或揭示着所在环境主体的内涵创造或烘托一种气氛。如天津大学建筑馆正面的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了一座中国的斗拱和西洋古典建筑柱头的雕塑.既美化环境,又能揭示主体建筑的内涵。
作为—审美教育功能雕塑艺术的语言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语言它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的渠道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象征性的是一种深入、内在、本质的艺术语言。在优秀的雕塑艺术品面前,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能激发人们强烈的美感,在人们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学校之所以需要雕塑,是因为雕塑艺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与文化水准,使人变得崇高洒脱享受到美好的感觉,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实现育人的综合目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学校的适当场地安置雕塑是学校审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的一方面是非审美的。学校雕塑艺术发挥这两种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其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质使学生走向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这就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雕塑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积极肯定的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的感情凸现,也是人类相互间进行精神交流的一种特殊语言。许多优秀的纪念碑雕塑.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崇高理想和斗争历史。人们可以从中了解民族的过去,也真实地从中体味现实。
学校雕塑通过实体材料所构成的有感染力的造型以渐进、反复渗透的审美方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传播着文化信息对学生发挥着独特的美育功能。学生进入以雕塑为主体的
环境空间后从对雕塑的外在形式和整体环境气氛的第一印象开始继而沿着由雕塑家通过作品和环境所暗示的导引方向,不断领略作品的内容和所展示的外形美。学生根据各种印象会对作品作出综合性的
审美评价。特别是当他们的视线与雕塑所展示的最佳角度契合时.往往会在刹那间引起他们深刻的心灵感应从而进入一种雕塑审美的佳境,并由此触发一系列审美的心理活动。这便是雕塑审美功能的信息传递方式。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好的雕塑作品、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更好的关于人生和审美的教育,这也是教育之本、教学之本。
许多高校提供给师生的视觉食粮问题不少一是艺术精品较少二是多粗制滥造三是内容太假太空。高校的雕塑造型多为星星、月亮、火箭、抽象不锈钢线条等主题不外乎是
《青春》、
《火炬》、
《飞翔》之类庸俗的解说词。任何雕塑都应有其明确的主题.而任何一个主题都应切合校园的总体环境。在一所高等学校校园内有若干个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室外空间。在一个特定空间内设置的雕塑其主题应该切合那个空间的环境。所以,设置学校雕塑的工作,最好首先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研究提出设置雕塑的主题和地点.然后委托雕塑家进行创作做出小样,再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最后实施。因此那种不顾校园环境特点把国内甚至国外的现成雕塑作品,生硬地安置在校园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校雕塑在有了明确的主题之后就进入如何表现主题的创作阶段。无论以什么艺术风格或什么材料来表现主题都需要牢牢把握住简练的特点切忌繁琐。这一方面是雕塑本身要简练不要繁琐另一方面是紧靠雕塑周围的环境也要简练,不要繁琐。在学校内设置雕塑的目的是以雕塑感化、教育、激励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