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名: 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 gen. et sp. nov.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
内蒙古宁城义县组底部一件近乎完整的
喙嘴龙类化石—— 宁城热河翼龙(新属、新种),该翼龙化石保存有精美的翼膜以及遍布全身的“毛”。它具有许多喙嘴龙类的典型特征,如短的颈部、短的掌骨和特别长的第Ⅴ脚趾等,可归入一类特殊的具有短尾的喙嘴龙类——
蛙嘴龙科(Anurognathidae)。该科已知的成员包括发现于
德国Solnhofen的Anurognathus, 哈萨克斯坦Karatau的Batrachognathus和
中国辽西的树翼龙(Dendrorhynchoides), 但都不如新标本保存完整。该标本显示其翼膜与下肢相连, 尾膜与第Ⅴ趾连接, 脚趾具蹼。此外, 热河翼龙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与带毛恐龙
中华龙鸟的毛状皮肤衍生物形态相似, 但二者是否为同源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为
亚洲发现的第1个可靠的翼手龙科化石,模式种是宁城热河翼龙(Jeholopterus ninchengensis),也是该属在当今惟一一种,化石来自于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化石层的一个接近完整标本。标本是夹在两个岩板之间,所以标本分别保存在两个岩板上。这标本包含了保存良好的碳化皮肤纤维,以及争议性的毛或原始羽毛。纤维围绕在标本周围。翼的软组织被保存下来,但不清楚翼膜延展到后肢的哪个部位,或者是延展到整个后肢。
宁城热河翼龙:从外型上讲,宁城热河翼龙更接近于蝙蝠,而不像爬行动物,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内蒙古宁城挖掘发现一具接近完整的宁城热河翼龙化石,它身体上覆盖着毛发一样的细丝。起初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可能是原始羽毛,然而他们发现实际上是一种粗丝,从结构上与哺乳动物的毛发完全不同。它是小型翼龙,翼展约1米,主要捕食昆虫。
宁城热河翼龙(新属、新种)Jeholopterus ningchengensis gen. et sp. nov。发现于与辽西相邻的内蒙古宁城义县组底部。正型标本是一件保存有精美的翼膜及遍布全身的毛状皮肤衍生物, 近乎完整的化石骨架,可归入一类特殊的具有短尾的喙嘴龙类—— 蛙嘴龙科(Anurognathidae)。热河翼龙显示其翼膜与下肢相连, 尾膜与第V趾连接, 脚趾具蹼, 在水边生活。热河翼龙的毛状皮肤衍生物与带毛恐龙如中华龙鸟的毛状皮肤衍生物形态非常相似。新发现的翼龙化石是蛙嘴龙科已知最完整和最大的一件个体, 也是所有已知翼龙中翼膜和“毛”保存最好的标本。热河翼龙全身分布的“毛”可能是为了调节体温或者其他功能的需要, 比如增强飞行能力和在飞翔中捕获猎物时的消音等等。热河翼龙所具有的特别长的翅膀表明其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热河翼龙的嘴宽而短, 以食
昆虫为主, 但可能还捕获其他动物如鱼类等。
属于蛙嘴龙科的热河翼龙的特征在头颅骨的宽度比长度长,以及非常宽广的嘴部。证据显示热河翼龙的翼膜连接到踝部。根据Wang等科学家的说法,他们认为热河翼龙有短尾巴,其他蛙嘴龙类也有相同的特征,但短尾巴在
喙嘴翼龙类身上是不寻常的。Wang以及其他科学家利用尾巴部位的毛,来推论它们有短尾巴。然而在后来达拉·维齐亚(Dalla Vecchia)的研究里,提出
化石标本上的尾巴是完全遗失的。大卫·彼德斯(David Peters)在2003年借由Photoshop软件的协助下,他宣称发现不寻常的软组织,包括类似马的尾巴。彼德斯推测类似马的尾巴是作为飞行时的清洁物,头部则有延伸出的诱导物(类似鮟鱼的诱导物),背部则有一排鳍状物。彼德斯也宣称他发现类似响尾蛇的犬齿、类似响尾蛇的上颚、如外科手术用具般锐利的爪、粗短的腿、以及其他特征,这些特征显示热河翼龙是种吸血鬼翼龙,它们用长牙咬住皮肤,并旋转头颅骨以让长牙更固定到皮肤上。下颚的小型牙齿无法穿刺,但可勉强作为钳子用。著名的
翼龙类研究者Chris Bennett将彼德斯的叙述形容为“幻想”,并揭穿了彼德斯的方法。
热河翼龙原型
标本遭到压碎、变形的头颅骨,与其他较大的正常形状骨头相比,很难确认头颅骨各种特征的正确性。热河翼龙的头颅骨是以背侧保存下来,所以上颚骨的形状、牙齿大小、以及头盖骨的方向,都是模糊不清的。这对于所有从挤压过的标本重建的骨骸,是种警讯。另外,彼德斯修改高画质的照片来发现如软组织等特征的方法是有争议的。有一个基于明显特征的例子:一个骨头被彼德斯鉴定为一颗异常长犬齿的一部分,实际上应是:两颗并置的牙齿,一颗位在另一颗之上,一个长骨头的破碎尾端,一个沿者齿冠裂开的牙齿。然而,在第三个可能性中,该骨头的尾端非常整齐,爬行动物牙齿自然裂开时应该更整齐,所以这骨头不太可能是破碎
牙齿。只剩下前两个可能性。在这些可能性中,没有方法可以明确地检验材料,或消除任何一个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