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教案议约
1904年4月清政府与法帝国主义、天主教签订的教案议约
清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清政府与法帝国主义、天主教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宁海教案议约》并赔款白银十万两。
1911年,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湖南、广东等地爆发保路运动。当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了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主政体,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为后来人民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石。而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900年到1911年间,宁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也是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本文试就辛亥革命前夕宁海籍人士在宁海、宁波、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反帝反清作一论述。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威震浙东的王锡铜起义。
王锡桐(1860-?)又名守真,字凤栖,宁海大里村人。自幼刻苦读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秀才,长期执教乡里。为人豪迈耿直,喜喝酒,广交游,常为乡里人排难解忧,打抱不平,在民众中有很高威望。曾编撰《缑北正气集》,以乡先贤气节自励。1903年10月3日,王锡桐发起反洋教斗争,率众近万,攻入城内,攻打天主教堂,沿途民众响应,队伍扩至万人,守城官兵不能阻,遂得进城。锡桐坐镇城隍庙,指挥包围天主教总堂,活捉神甫朱国光,押往城南教场斩首剖腹示众。
“宁海教案”震惊浙东,清政府随即联合法军血腥镇压义军。法国巴斯卡尔号巡洋舰驶入甬江示威,向浙江巡抚施加压力,致函浙江巡抚限7日内拿获王锡桐。台州知府徐承礼坐镇宁海,命海门镇游击黄文琮率练船4艘,威远轮1艘,驶抵三门湾。调集台州、宁波府清军“并偕法国兵数十复来宁海”,迫使浙江官府签订《宁海教案议约》,勒索白银十三万两。全力进行镇压。
参考资料
宁海的辛亥革命志士.宁海新闻网.2011-09-29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3 01:02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