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濂溪祠,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
周敦颐而建,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
九嶷北路与文庙街交界处的,一条幽深的小巷’八百春‘,始建于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
修建时间
宁远濓溪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至本世纪初,全国仍保存有古代建筑的“濓溪祠”,唯有宁远一处。
历史变迁
南宋自嘉定年间起,首先在“学宫”(
宁远文庙)内设立了“濂溪祠”。而后,逐渐离开文庙的附建规制,独立建起了专祀周敦颐的“濂溪祠”,遍及江南州县。宁远现存这处“濓溪祠”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是当时全国最早独立建立的、屈指可数的几座“濂溪祠”之一。
祠堂作《记》
时任资政殿大学士、前签书枢密院事、文学家魏了翁应宁远县令黄大明之请,为祠作《记》,曰:
嘉定九年,了翁奉使东川,为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请所以易其名者,诏下如章。十有五年,了翁召还,道九江,谒先生故宅,以元公之命书告。后二年,道州宁远县令黄大明以书来曰:“吾闻古之乡先生殁而祭于社。宁远虽蕞尔邑,而先生之遗风未坠,不可以无祠也。子也学先生之道而尊其名,丽牲有石,将以识里人奉尝之思。子为记之。
了翁尝闻人道之要有三:曰父,曰君,曰师。无父无生,无君无以生,无师犹无生也。唐虞三代盛时,民生於风气之未漓,又得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为之君师,今法度纪纲犹可以槪见。大抵合以井牧,联以比闾,教以庠序,导以师长,维以谏救,考以德艺,无一壤一民不相联属焉。正岁孟月之吉,党里社禜之会,无一事一时不相警策焉。夫然,故教行俗成,而君师之分尽。迨厉、宣、幽、平,已不能如成周之旧,仁鄙寿夭,民自为之,为君师者不及知也,矧自是以降乎!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当斯时而民之散,已二三百年矣。则虽以孔孟之道而无位,亦不能联属而维持之。然犹不忍吾之同体,伥伥然如穷人之无所归也。乃属其徒类而教之,近以淑其国人子弟,远以垂诸天下后世。民之久散者固已不能遽返,而为士者犹有所属,则斯文不坠,以俟后圣,犹将有望焉。而天未欲平治也,虽以孔门弟子,一再传而失之。况秦汉而后,学浅文阙,师异指殊,泮涣滋甚。董仲舒尝请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庶几统纪可一,民知所从,而时君不足以行其说。迨其后也,才知之士,各挟其所溺以行於世。不务记览,则沦为虚无:不为权利,则炫词采。至是而不特民散,士亦散矣。不有先生发太圾本然之体,明二五所乘之机,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则异端小道将诬民惑世於无所终极。又非二程子,张子推而大之,扶持绵延以开中兴诸儒,则先生之绝学又将孑然孤立,猗其盛哉!
然而至近世朱文公,张宣公、吕成公诸儒死,士又各挟其所以溺於人者溺人,而士之散滋甚。记问,学之末也,今又非圣贤之书而虞初稗官矣。虚无,道之害也,今又非佛老之初,而梵呗土木矣。权利,谊之蠹也,今又非管晏之遗,而锥刀毫末矣。词章,技之小也,今又非《骚》、《选》之文,而淫哇浅俚矣。此宜忧世之士所以悼道之湮郁,而槪然有感於先儒之教,象而祠之,尸而祝之也。然而民旣散矣,有士以属之;士旣散矣,终不可复属耶?有书以属之。天命流行,亘千古如一日,先生能见孔孟之心於千五百年之久。先生之书烂如日星,家藏而人诵之,崖无见先生之心而兴起者耶?先生初见二程子,使之求孔颜之所乐。他日笔之于书,曰: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呜呼!得孔颜之所以乐,则必不以务记览、工词章、慕虚寂为能也。得伊尹之所以志,则锥刀、毫末之得失不足以为戚忻也。吾党之士,盍相懋明此理,尚庶几士有所属而民不失望焉!
建筑结构
宁远濂溪祠为四进青砖灰瓦木结构古建筑。一进为门厅,门厅两侧各有厢房一间。二进为下厅,厅前中金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师承孔孟阐明五教真谛,道传程朱开启理学先河。厅正中,高悬着一块黑底金字牌匾“光风霁月”,它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对濓溪人格的赞语。
濂溪祠三进为中厅,厅前两对木柱上悬挂的对联是:文章在史功德在民,廉洁为心仁爱为本。厅正中横梁上高悬的黑底金字牌匾“理传千秋”。四进为后厅,厅内供着濓溪先生塑像。塑像端坐在镂雕木神龛内,神龛上镂刻着“汝南世第”四个金字,标明其周氏源流郡望。木神龛装饰着莲荷、书卷、太极图等木雕图案,寓示先生的“爱莲”人品与
《太极图说》哲学思想永存。让人一看更明白,这里纪念的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厅前悬挂的长联为:道冠群儒太极亭前春不老,书垂后世光风台畔月常明。
内容陈列
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
周子其人。用22幅工笔彩绘中国画介绍了周敦颐主要生平事迹。
第二部分:
主要遗著简介。用简短精炼的文字介绍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通书》《拙赋》《爱莲说》四篇主要著作的内含。
第三部分:
祖籍探源。主要介绍了周敦颐以上汝南一族的世系承袭及由宁远迁道州的《家谱序》、及明万历十四年道州牧李发书“濂溪汤沐乡”移文宁远县立碑一亊的《濂溪家谱》与《宁远县志》的记载。
第四部分:
泽启后昆。主要介绍了鲁迅、周恩来至周敦颐的世系,陈列他们家谱中关于为“濂溪一族”的考证书刊,以及周恩来祖居“百岁堂”的“锡养堂”堂匾,与隐门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等文化遗存,介绍濓溪精神对后代优秀人物的润泽与启迪。
第五部分:
周子研究。主要介绍国内外对“濓溪学”研究及研究成果。
第六部分:
文化遗存。主要介绍周敦颐宁远的先祖故里、道州濂溪故里、宁远濂溪祠、汝城濓溪书院、湘、粤两省摩崖石刻等涉濂文化遗存情况。
浏览濓溪祠建筑,木结构的柱坊虽经多次修葺,但规制仍在,以凤鸟为主的木雕装饰仍存,堂匾、楹联仍润透着濓溪文化的深远内涵。神龛座上端坐着的周敦颐,似乎仍在孜孜不倦的教诲着来者,而木雕神龛上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莲荷,正远溢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从喧嚣而浮燥的现实生活中,走进这处小巷内静谧的历史建筑,感受濂溪文化的精髓,更让人觉得气定神凝,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