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
李光炯和卢仲农在长沙共同创办了安徽旅湘公学,聘请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张继等人任教。 “旅湘公学”因准备武装起义,被清政府以“结党谋逆”罪名而难以在长沙开办,于1904年底迁来安徽芜湖,改名为“安徽公学”。李光炯诚聘了当时一些著名的革命志士和专家学者,比方说陈独秀,刘师培、陶成章等等这些名家来到学校任教,使各地英才云集于芜湖。他们把革命的讲坛作为宣传革命的场所,公学有效地培养了一批富有革命精神的优秀人才。 米捐局曾是一条繁华的街巷,江苏和安徽的米捐局都设于此。当时,李光炯办安徽公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培植革命力量,所聘教员都是当时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留日学生,由于公学在安徽享有盛誉,大江南北的有志青年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各地方的革命领袖人物荟萃于芜湖,先后来学校讲学的著名的革命党人有黄兴、赵声、苏曼殊、柏文蔚、江彤候、陈独秀等。他们在安徽公学的讲台上宣传先进思想,培养进步青年,成为“安徽响应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安徽公学迅速与之接上关系。同盟会的进步文件和宣传品也由革命党人吴旸谷带到公学,不仅在师生中广为传播,而且由一些革命党人立即把这些文件传播到全省各地。这期间,该学堂的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加入了同盟会,在其后的辛亥革命及其芜湖的光复中起了重大作用。
陈独秀等人以此为阵地,以教学为掩护,联络江淮各地革命组织,共谋推翻帝制。李光炯身体力行,亲自登坛授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校内创立秘密组织“岳王会”,效法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不少会员成为“马炮营起义”骨干成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宋豫林等人都是当年岳王会的主要骨干。1912年7月,芜湖光复后,安徽公学改为安徽甲种实业学校,致力于职业教育。如今,米捐局巷早已在城市的建设中逐渐消失,安徽公学也湮没在历史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