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
皖西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5°20′~115°50′,北纬31°10′~31°20′之间,是以天堂寨、马宗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新增鲍家窝、窝川、九峰尖、康王寨四个国有林区和天堂寨镇集体林区组建而成。
历史沿革
198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马宗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天堂寨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国务院批准(国函[1998]68号)在天堂寨、马宗岭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新增鲍家窝、窝川、九峰尖、康王寨四个国有林区和天堂寨镇集体林区组建成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
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安徽金寨天马安徽麝重要栖息地入选。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地处东经115°20′~115°50′,北纬31°10′~31°20′之间。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位于金寨县江店政务新区。
地质
大别山区地质历史悠久,距今约20—25亿年的太古代与早元古代发生的大别山运动,使大别山褶皱隆起,成为安徽省三个最古老的“古陆”之一。地质构造体系上,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向东延伸部分,西北连接桐柏山,西接大洪山,向东延伸为江淮丘陵,统称淮阳山地,形成
长江、
淮河水系的分水岭。
地貌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高峰
天堂寨海拔1729.13米(相对高差1119米)。具有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多种地貌。保护区地形特征是山高坡陡,坳谷及山间盆地。
大别山进入金寨形成四条支系,其中有三条通过自然保护区。
土壤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形起伏,岩性多变,成土母岩以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
土壤垂直分布规律较为明显,海拔800米以下为山地
黄棕壤,800米以上为山地棕壤,山顶偶见草甸土。土壤质地以重壤为主,间有砂粒和石砾,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5.2-5.7,呈微酸性反应。
气候特征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中国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区、湿润季风气候类型,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充足,无霜期较长,保护区范围内由于地形复杂,山势险峻,相对海拔高差最大达1200米,平均海拔高度在800米左右,属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由于山体屏障作用,季风环流是支配保护区气候的主要因素。
温度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3.8℃,且温度变化剧烈,年、季、月变化大,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差呈递减的趋势。年平均最高温度18.8℃,最低气温9.6℃,极端最高温度38.1℃,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温度-23℃,出现在元月份。日照时数为2225.5小时/年。
四季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季特点是冬季日数最长,为141天,夏季次之为103天,春季为65天,秋季为56天。
降水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489毫米。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且分配不均,5-9月份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1%,春、夏、秋、冬各季降水百分比分别为28%、41%、10%。
水系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主要有史河、西淠河两大水系,其下游均汇入淮河。史、淠二水系,均出于保 护区内三省垴、棋盘石、天堂寨山系,以三省垴为分水岭,史水为西侧,淠水为东侧。史、淠二水系支流众多,河长10千米以上的干流有27条,2千米以上的溪 涧119条,总长度2670千米,河网密度为0.7千米/平方千米。
区域范围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913.7公顷,其中核心区5745.3公顷,缓冲区8118.6公顷,
实验区15049.8公顷,地处东经115°20′~115°50′,北纬31°10′~31°20′之间。
管理措施
2006年5月,金寨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六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六编[2006]13号要求,发文金编[2006]15号《关于设立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问题的通知》,同意组建“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该局为金寨县林业局管理下的正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004年8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林计批字[2004]49号)建设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核定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70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42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282万元)。该工程已经通过验收。
2008年8月,国家林业局批准(林计批字[2008]58号)同意建设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核定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安排556万元,地方配套139万元)。该工程已经通过验收。
2012年12月,《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2015年》通过安徽省林业厅评审。
生态价值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别山腹地,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
复杂,动植物区系为中国南北和东西物种交汇的桥梁与纽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一处宝贵的
生物基因库。同时,天马自然保护区这一绿色宝库,保障了大别山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的安全和下游灌区万顷良田的生产,关系到
淮河的长治久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意义深远。因此,
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综合
效益。
保护对象
综述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截至2013年,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178科1881种,陆栖脊椎动物61科185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
香果树、连香树等11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麝、大鲵、
白冠长尾雉、
勺鸡等18种。
植物资源
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00~900米为落叶、
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建群种为栓皮栎、麻栎、短柄木包、
枫香、小叶青冈、
石栎等。林下灌木多为落叶类,如山胡椒、
红果钓樟、宁波溲疏等。此外,尚有马尾松、杉木、
毛竹等。
海拔900~13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常以栓皮栎、茅栗、短柄木包等占优势,组成不同类型落叶阔叶林。渔潭、
马宗岭海拔800~1500米地段有成片山核桃林分布;马宗岭千坪及
天堂寨西边洼
海拔950~1250米沟谷的
领春木,种群集中和广泛分布,在中国极为罕见。迎风陡坡及山脊常有
黄山松林,山坡谷地间有毛竹林。海拔1300米以上,多为山地矮林、山地灌丛及黄山松林。主要建群种有黄山栎、日本椴、四照花等,山巅峰顶多见黄山松分布。山顶
迎风坡常见山地灌丛,组成种类有
三桠乌药、
川榛(、南方六道木等。海拔1300米以上山脊偶见小叶黄杨等常绿灌丛。
动物资源
安徽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陆栖脊椎动物22目61科185种。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豹、
原麝、
大鲵、
白冠长尾雉、赤腹鹰等18种。
旅游景点
白马峰位于金寨县天堂寨风景区,海拔1480米,由马鞍、马背和马尾构成,绵延数十里。山峰西侧是千米绝壁、万丈深渊;山脊上岩石裸露,雄奇险峻。每当大雨过后,流水顺石壁而下,形成大大小小飞瀑流泉。
马鬃岭景区南邻天堂寨国家级森林公园,北靠千年佛教圣地响山寺,东接素有“金鸡朝凤凰、金狮拜玉象”之称的“小黄山”,西连闻名遐迩的西庄温泉,是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康王寨位于大别山腹地,与河南商城、安徽金寨、湖北麻城的三河口镇接壤,是
湖北、河南、安徽的三省交界处,是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康王寨主峰海拔1337.1米,为麻城境内的第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