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华阳河农场隶属
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直接管理,省国资委企业,也是
安徽省农垦企业规模最大的农场。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的
宿松县境内,毗邻风景名胜小孤山,南临长江,北倚黄湖、龙湖、大官湖三湖,面积达103平方公里,人口19650人,耕地10万亩,水面3万余亩,是安徽省农垦规模最大的农场。
发展的历史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1955年11月建场。 是安徽省农垦厅规模最大的省属农场。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复兴镇。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境内。南临长江,北靠黄湖、大官湖、龙感湖,东连九成坂农场,西与湖北黄梅县接壤。东西长约60公里,宽约4公里,为带状狭长地域,折合13.5万亩,其中耕地近10万亩,宜林地2600多亩,水面2万多亩(养殖面积4470亩),面积96平方公里。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水运有轮船码头与沿江各城市通航,可与上游的九江、武汉通航和下游安庆,并与对岸彭泽县隔江相望。陆地上交通有复(兴)宿(松)公路213省道与105国道、合九铁路相连,水、陆交通方便。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部东侧江中有海门天柱小孤山,相邻县市有
天柱山、古城
安庆市,隔江有江西省庐山、
石钟山、
龙宫洞等著名风景旅游区。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土地总面积134966亩,其中耕地100008亩、林地2031亩、水面20317亩(养殖面积4441亩),果园280亩。总人口19650人,职工10879人(包括离退休职工2381人)。有科技人员1244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52人、中级技术职称430人、初级技术职称1992人。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67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90台、联合收割机121台、排灌机械263台、汽车79辆、主要农机具476台套。农田机械作业量达110万标准亩,全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达70%以上。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下辖5个副县级农业场,5个工业厂(其中2个副县级),以及棉科所、种子公司、商业公司、供电所等直属单位。场部设置19个科室。
教育部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教师287人,在校学生2679人;小学2所,教师133人,在校学生1201 人;幼儿园9所;技工学校1所,教师36人,在校学生397人。小学入学率100%,升学率98%。总场下属各单位设有职工业余学校,广泛开展业余教育和岗位培训。
卫生部门:有中心医院1所、区级医院5所、卫生室41个。 1990年社会总产值2336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173万元、工业产值11653万元、建筑业产值152万元、运输业产值220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171万元。利润1189万元,税金136万元。
主要农产品年产量:稻麦5650吨、棉花15173吨、油菜籽3432吨、芝麻3081吨。
主要工业品年产量:棉纱8000吨、棉布1910万米、植物油1407吨、磷肥4971吨、大输液150万瓶、红砖2000万块。
自然条件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为长江中游冲积平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2~18米之间。土壤属灰潮土类,大部分为细砂粘壤土,微碱性,土质肥沃,土层深厚。
气候为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接区,年平均气温16.6℃,年降水量1233.3毫米,年日照时数1882小时。无霜期251天。
适合棉花、芝麻、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作物生长。
气候特点是冬暖夏热,季风明显,春季多阴雨,夏季降水集中,时有夏涝秋旱之害。由于过渡性气候明显,夏秋之交,又常有暴风过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面临长江,背靠湖泊,水利资源丰富,对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业极为有利。其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生长繁茂,除适宜粮、棉、油、豆类等作物外,阔叶林木如杨、槐、楝、柳等生长良好。
农田水利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地带,地势低洼,耕地易涝,十年有九灾,水利十分重要。 1957年1月,在华阳河二垦区新洲头东西各建成1座抽水站,安装14台锅驼机。
1969~1975年,完成70余公里长的湖堤修复、加高、块石护坡工程。
1976年6月,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制定了系统完整的农田基建规划。
1979年后,围绕“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确保堤防、排灌并举;注重配套、综合治理、强化管理、除害兴利”的指导思想。采取多方筹资投劳,狠抓基础工程。1985年后,全场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00万元, “按亩分方、按方集资、任务到人、多劳多得”。对全场70公里长的防洪湖堤和53公里的小圩堤进行了全面加高培厚,共完成土石方370万方,大部分堤段高程均达17米以上,用块石护坡,栽种防浪林,可抗御较大的洪水。
兴建和改建电灌站17座,装机总容量4590千瓦,完成小农水配套工程320座。综合治理沟、渠、田、林、路,改善水利设施管理条件,基本上做到遇涝能排,逢旱能灌,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
建置沿革
安徽省沿江地区围湖造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时期,当时的吴国曾在古丹阳筑相国圩,开创了围湖造田的先例。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湖泊围垦的规模越来越大,被围垦湖泊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由汉末经三国,延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局动荡,民众大量南迁,江淮流域对土地的要求日益迫切,各地围湖垦田纷起,与湖争地愈演愈烈。唐、宋时期,南方的经济发展逐步超越了北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围垦和水利建设更趋兴旺,致使许多过去碧波万倾的湖泊变成了大片良田。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已是“国家财赋,仰赖东南”的局面,无疑,这与湖荡地区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至建国前夕,安徽省江南地区较大的湖泊均不同程度地被围垦。
据历史资料记载,三国时期至民国年间,安徽省沿江湖区累计成圩2370处。其中三国时期在当涂、芜湖、宣城、含山四县筑圩11处;晋代在芜湖、当涂二县成圩6处;唐代筑圩11处;宋代筑圩117处;明代在沿江两岸的20多个县中共圈圩576处;清朝在沿江筑圩达1415处;民国时期成圩233处。至建国初期,沿江圩区共有大小圩口2426处,圩堤总长7756公里,配套中、小涵闸1272座。圩区耕地面积687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大圩116处,圩堤总长2453公里,耕地465万亩;5~10万亩的圩口16处,堤长368公里,耕地125万亩;10万亩以上圩口6处,堤长418公里,耕地135万亩;其余2310处为万亩以下小圩,堤长5303公里,耕地222万亩。
华阳河流域下游的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与皖河下游的武昌湖原有后河(宝塔河)串通,无明显的地形分割。洪水时泛区连成一片,华阳河水也可由后河下泄皖河后入长江。
民国初年,华阳河下游湖泊通江水道既宽又深,江水倒灌,东北可淹望江,西北泛及宿松、黄梅、太湖诸县。
民国9年(1920年)曾设华阳河工程督办,拟疏浚内河。
民国13年有堵华阳河之举,是年上游马华堤溃决,望江、宿松被淹,江水仅由后河排泄,旷日持久,后不得不开挖堵口以畅宣泄。
民国19年,泄洪。民国19年,望江县民余兆圣建议“先行建闸,重新堵口”。
民国25年冬在华阳镇附近动工兴建华阳河闸。
民国26年8月,水闸主体工程完成,后因日本侵略军占领安庆,建闸工程被迫中断。
民国35年重建拦河坝,坝高15米。
民国37年江水猛涨,同马大堤溃决,闸下游冲刷严重,危及闸身安全,复开拦河坝。
1949年以后,沿江圩区湖泊或以扩大耕地、或以防洪、或以灭螺等需要不同程度地普遍被围垦。有的湖泊经科学论证、全面规划后进行围垦,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有不少属自发性围垦,盲目与水争地,过度开发,使湖面大幅度缩小,调节容积剧减,缩窄了河床,降低了泄洪、除涝能力,加剧了洪涝灾害,增加了水事纠纷。
1954年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华阳河流域蓄洪垦殖工程计划》,1955年开始施工。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建成华阳河、杨湾两座防洪大闸及河口堵坝工程,使长江与内湖分开,华阳河下游湖泊的水位得以有效控制。
1955年12月开始修复续建华阳闸,1956年6月建成。闸为4孔钢筋混凝土箱涵,单孔净宽5米,总净宽20米,孔高6米,闸底板高程9米,底板长29.55米,设计排水流量240立方米每秒。
1955年11月,杨湾闸开工,该闸位于望江县华阳区杨湾村同马大堤上,与华阳闸共同承担排泄华阳河下游湖区涝水入江的任务。杨湾闸于1956年4月建成,为胸墙式混凝土结构,共6孔,单孔净宽6.7米,总净宽40.2米,闸孔净高5米,底板高程8.0米,设计排水流量615立方米每秒。华阳河河口堵坝坝顶高程20.7米,最大坝高17米,坝顶宽6米。
1955年开始对湖区有计划的进行垦殖,至1962年围垦面积达37万亩,其中8个垦区总耕地28.5万亩,沿湖两省群众开垦8.5万亩。
一、二、三、四、五垦区为安徽省国营农场和地方群众开垦的耕地。安徽省先后建成华阳河农场、九成畈农场。华阳河农场位于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南岸,受同马大堤保护。
1955年正式建场,控制面积13.5万亩,实际开垦10余万亩,筑堤118.9公里,堤顶高程24.0~24.5米,垦区建电力排灌站13处,装机50台4120千瓦,建机械排灌站29处,装机101台6121马力,排灌能力共达102.8立方米每秒,同时建成较大的配套建筑物450座,完成土石方2000万立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场区原有1200万平方米的钉螺面积,至1981年已基本消灭。
1958年建场的九成畈农场(原名利新农场)位于泊湖与黄湖之间,垦区范围8.5万亩,已垦4.3万亩,场区已建成堤防长28公里,堤顶高程17.5米。场内原有钉螺面积2116万平方米,至1972年已基本消灭。
1958年后,宿松县开始在龙感湖等湖泊中圈围垦殖,筑成西湖圩。
1970年代后又继续垦殖,至1977年基本停止。
据1985年统计,宿松县境内龙感湖等被围垦面积达58平方公里,新垦耕地5.4万亩,消灭钉螺面积3637万平方米。
1966年安庆地区水电局编制宿松县黄湖围垦计划,计划围湖136.3平方公里,耕地16.4万亩。遇大水年弃垦蓄洪,降低内湖水位。围垦工程于1966年动工,至1977年完成黄湖大堤土方248万立方米,在江堤上建杨林排水闸一座,引河口建节制闸一座。
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对湖泊围垦进行了整顿,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全面规划、论证和批准,不得擅自围垦湖泊,已围垦不合理的垦区要退田还湖,恢复原貌。至此,盲目围湖现象基本得到了制止和扭转。
据统计,皖南沿江地区被围垦的主要湖泊有丹阳湖、石臼湖、南漪湖、青草湖、七里湖、升金湖、东南湖等8个。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有蓄水面积1088平方公里,现已围垦面积441平方公里,其中结合灭螺的面积为138平方公里,被围垦后蓄水面积降至647平方公里。
蓄洪垦殖区
华阳河下游一带湖区原与长江连通。
华阳河农场南边是祖国的万里长江,北面是宿松最大的淡水湖(龙感湖),自1958年以来我们经历了1964、1983、1995、1998、1999五年洪水,给我们的华阳河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64年长江洪水,1983、1995、1998、1999龙感湖洪水)。1999年我们的房屋基本倒塌,不过在国家的支持救助下。
为了利用湖泊蓄水,在非常年份分泄江洪,削减长江洪峰,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953年正式提出《华阳河流域蓄洪垦殖工程计划》,拟定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区及周边垦区1367平方公里范围为蓄洪垦殖区,区内耕地36.8万亩,人口19万。
1972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确定,当长江湖口水位22.5米时,需利用华阳河湖区分蓄长江干流洪水25亿立方米。
1985年8月,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华阳河流域规划意见》提出,防洪方案:一是加高圩堤,按1969年和1970年实际雨型为设计典型年,主要围垦区堤防的堤顶高程应达到17.5米;二是港道疏浚,对官湖至杨湾闸总长26.4公里的河段河底挖深;三是计划在原洲头港入江处建排水闸一座;四是对官湖、黄湖控制蓄洪、垦殖(或养殖)综合利用。排涝方面主要是挖撇洪沟,增加排水设备。
2009年11月长江三峡工程大坝蓄水175米,标志该工程的建成,让华阳河人摆脱了洪水的困扰。灌溉方面重点是开挖沟渠,引湖水灌溉圩区农田,并分散建站提水。航运方面利用华阳闸贯通江湖,整理内河航道。
农场成立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獐兔出没的半沼泽荒地。
1950年以来,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限额以上的农业项目。华阳河农场根据1954年国家计委批准的《华阳湖流域蓄洪垦殖工程任务书》设计方案筹建。
1955年11月,成立“安徽省华阳河农场筹备委员会”,省农业厅派师富强、孙家禹带领省、地机关干部10余人组成垦荒先遣队,开始建场垦殖。
1956年2月,由华南垦殖局林建师调来机务人员和转业军人组成机耕队,边开荒、边生产,到处是芦苇荡,起初来的时后只有40多人,一台拖拉机,和几匹牛车、马车。开始他们开荒建设,住的房子,是用芦苇草和泥巴糊起来做墙,屋顶用芦苇草简单的编织一下,几间房子连在一起,等泥巴干了以后,从房子里的东边可以看到房子的西边一眼望到底,由于中间的隔墙是用芦苇草和泥巴糊的,泥巴一干,就可以看见墙上裂出20——30厘米宽的大口子。可以说如果遇见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中雨,外面下中雨,里面下小雨,外面下小雨,里面就是多云的天了。当年开荒20920亩,收获粮食100.5万公斤、皮棉7.5万公斤,上缴利润4.7万元;10月,成立“水利工程指挥部”,由安庆专署专员许骥任指挥长,动员宿松、太湖、望江等8县民工9141人投入垦区防洪堤工程建设。
1957年,继续扩大开荒和种植面积,是年产值82万元,盈利10.7万元。1958年下半年,农场下放安庆专区领导,由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的影响,1959~1961年亏损达107.7万元。
1961年,收归安徽省农业厅领导。耕地面积达10.2万亩,总人口12373人,职工6295人。
1963~1966年,农场连续4年盈利。
1965年,由于属于兵团,在加上建设的有了一定的规模,国家调了一批劳改支援建设,准备建成具有规模性的劳改农场,后又因种种原因,没成功。
1966年1月,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改为“安徽省华阳河垦区”(地专级),把原来的分场、作业区改为5个独立农场(县级),归垦区领导。“文化大革命”初期,两派对立,武斗升级,支“左”部队三进三出,生产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1967年李德生带12军来安徽“三支两军”接管了安徽后,组织筹建全省农场改制兵团体制性工作。
1968年2月17日,发生火烧轧花厂的“2.17”事件,死伤20余人,经济损失20余万元;12月,接收大学毕业生480人来场劳动锻炼。
1967~1968年,年平均亏损341.6万元。
1969年10月,安徽生产建设兵团3师在原华阳河垦区基础上成立。原华阳1、2、3、4、5场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3师10、11、12、13、14团。
安徽省华阳河垦区机关成为南京军区师部{现今为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地址:宿松县复兴镇)}。安置全省9个地区退伍军人2144人,接收上海、合肥、蚌埠、安庆等地市知识青年累计6180人。兵团期间,兴建了设备比较齐全的医院、纺织厂、汽车零配件制造厂、油脂加工厂、制药厂、磷肥厂,安装了自来水厂等。由于兵团用军队办法管理企业指挥生产,6年间亏损额高达3150.5万元,年均亏损525.1万元。
1975年8月,兵团撤销;
1975年9月,建立安徽省华阳河总场领导小组。
1977年4月,成立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党委。
1978年底,开始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推行各项改革措施。
1979年,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总场制定并落实财务包干和奖励制度十条措施,进行企业整顿,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推行“三包一奖赔”责任制。是年,扭亏为盈,盈利128万元。
1982年,推行“四定一奖赔”(
定产量、产值、费用、上缴利润、超利润奖励)责任制。1983年继续修改完善。
1984年,试办职工家庭农场,先在各分场选择不同类型的生产队试点。
1985年共兴办各类家庭农场3577个。农场对家庭农场实行“五统五分”(统一生产建设区划和规划,分户实施;统一种植计划,分户管理;统一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和水利设施,小型农机具分户作业;统一计划内的产品处理,计划外产品分户经营;统一重大科学技术措施,常规生产技术分户安排)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农场的兴办促进了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职工收入,当年农场盈利700.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职均收入1683元,比上年职工平均收入850元,几乎翻了一番。
1987年实行场长负责制。
1989年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增强了全员责任心。
1990年,农场坚持稳定农业,积极发展工业的指导思想,经济迅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2.34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华阳河农场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历届领导名录
安徽省国营农场华阳河总场历届党组织领导人名录
定奖责任制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的“定、包、奖”责任制实行较早,效果较好。 1958年,农场就制订了包工、包产、包利润的“三包”经营办法。
1959年初,颁发了《四包五定试行办法草案》。四包是包工、包产、包费用、包利润,五定是定任务、定人员、定质量、定时间、定使用工具(指小农具)。
1961年初,农场召开三级干部会,主要落实三包方案,按照以奖为主,多奖少赔的原则实行“评工记分,三包一奖”;3月,在召开先进生产(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全面推行“评工记分、三包一奖”制度。
1963年,全省农垦系统“经营管理座谈会”在华阳河农场召开,主题是研究定包奖责任制、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及职工“自用地”和家庭副业等问题,并推广华阳河农场华丰作业区第三生产队的“田长制”和二分场五队“承包责任制”经验。
1964年,根据1963年全系统职工工资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农场对实行评工记分问题作出补充和完善。
1965年,农场推行总承包办法,即:总场对分场“五定五包”。五定是:定耕地面积、定人员、定生产工具(包括机农具)、定物资消耗、定生产资金。五包是:包总产量、包总产值、包总费用、包工资总额、包上缴利润。分场对生产队继续实行生产责任制,把五定五包具体落实到生产队,指标可以双方议订,但要符合总场承包规定。奖赔办法是:完成产量、利润、工资总额,按成本3%提奖,超额利润按8%提奖;分场各单位全部超额完成三项指标的按10%提奖,三项指标超两项或一项,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或1%提奖。同时还奖励粮食和布票。减产赔偿,扣没有完成定额的职工的产量工资,但不能影响职工基本生活。包产费用每人每月扣2元储存银行,年终结算。华阳河农场从建场的第3年开始,便探索经营管理办法,并坚持9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经营管理制度,这在安徽农垦的经营管理制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后,我们的机械化作业成度以达55%,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棉花单产也从以前的每母200~300市斤,提高到500~600市斤,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变。春种的期间,统一播种,统一进行农资供应,到棉花收获的季节时开始统一收购。农场棉花市场放开,土地承包开始市场化,农民种地自己可以选择性的购买农资,棉花也可以自己随行就市的处理自己的农产品。
血吸虫病防治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是血吸虫病十分猖獗的地区。
1958年,安徽省副省长马长炎带领省直机关干部993名下放到华阳河农场劳动锻炼。夏秋之际大批下放干部染上急性血吸虫病;6月7日到10日的4天内,仅总场医院就收治感染病人160人,为此报请中央,并从辽宁、上海调来医疗队救治。
1964年7月,万余名职工投入防汛排涝,又有近千人发生血吸虫病感染。华阳河人与这种猖獗的“小虫”进行灭螺战斗,直到70年代中期,这一病害才基本控制。
1990年,总结灭螺经验时,灭螺面积由1969年的1222.4万平方米下降到230万平方米,累计治疗血吸虫病人3043人。
生产经营
农业以种植棉花、油料和粮豆作物为主,年总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其中棉花和油料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颇有知名度。
农业是华阳河总场的基础产业,种植业又是农业的重头。林业、畜牧、水产养殖业的比重甚小。建场55年来,累计生产粮豆17.3万吨,皮棉4.6万吨,油料4.1万吨。粮、棉、油的产量分别从1957年的1929吨、26吨、40吨增加到1990年的5650吨、5173啊、6513吨。从1980~1990年的11年间,粮豆平均亩产120公斤、皮棉57公斤、芝麻53公斤。其中1985年、1990年两年的芝麻亩产高达95公斤,创国内大面积高产纪录。1990年,皮棉亩产高达93公斤,“3万亩连片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获全国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
从1984年起,该场每年种植棉花5万亩、芝麻4万亩以上。由于华阳河农场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使棉花、油料保持了持续的大面积高产,尤其在棉花、油料作物的良种选育和繁殖推广方面做出了贡献。
棉花在70年代初育成“华农413”棉花优系。1974~1975年,连续参加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居第二位,比岱字15号平均增产18.1%。而且抗涝性强,衣分高,纤维品质符合纺织部要求,被列入《国家棉花品种志》,获省科技奖。1976年推广时不慎被混杂而夭折。
1978年起,农场棉科所经过5年连续筛选和比较试验,于1983年育成棉花新品种“华农831”。1984年,又育成“华农8407”棉花新品系在全场推广。
1986年,华阳河四场白茭湖320亩丰产田,创单产171公斤的高产纪录。华阳河总场已成为农垦经济作物良种生产基地。
1980年代以来,棉花播种面积最高年份达5万多亩,芝麻4万多亩,平均亩产量分别达到93公斤和95公斤。每年向省内外提供棉花良种9千吨、芝麻良种580吨、油菜良种166.4吨。该场棉科所先后培育的华农413、831和皖棉7号~9号等优良品种及优质棉丰产技术推广曾分别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万亩连片优质芝麻栽培技术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在棉花和油料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水产养殖业起步晚、发展快,现有水产养殖面积4441亩。“七五”期间,共产鲜鱼753吨,产值135万元,育蚌165万只。1990年,首次收获珍珠205公斤,销售收入47万元。
工业
1958年安徽省华阳河总场起建立“华阳河米厂”。
1962年建立“垦区轧花厂”。
1965年起,5个分场先后建立轧花厂。
1970年以来,小型工业纷纷崛起。
1985年后,工业发展迅速,已建成5万环锭纺的安徽省华阳河纺织厂(并含有气流纺车间、精梳车间、针织车间、织布车间)是安徽省农垦厅第一大纺织企业,也是安徽省安庆市第二大纺织企业、安徽省华阳河汽车零配件制造厂(是与本系统企业,安徽省江淮汽车厂配套工程的企业)、安徽省华阳河油脂加工厂(年产3000吨植物油)、安徽省华阳河制药厂、安徽省华阳河磷肥厂、及安徽省华阳河轧花厂(各分场一个厂)年产15000吨、建材、食品加工等场办工业企业。
( 安徽省华阳河纺织厂简介:安徽省华阳河纺织厂,建于1975 年5 月,1976 年6 月竣工投产。该厂经几次技改扩 建,特别是1986 年、1988 年、1995年三次大的扩建,从一个棉花初加工企业逐步发展为以生产棉纱、棉布为主的纺织企业。现有环锭纱锭50000 枚、布机1500 台,年生产能力为纱15000 吨、布2000 万米。全厂共有3 个生产分厂和织布厂、1 个辅助厂、28 个科室,实行厂部、车间、轮班三级管理体制。主要厂房为楼房和封闭式锯齿型建筑两种,结构坚固,采光充足。拥有职工2076 人,是安徽农垦最大的工业企业)。
安徽省华阳河农场充分利用棉花和油料生产的各种资源,发展精细深加工,色拉油和油脂化工产品,用棉花秸杆加工生产高级纤维板等,这些都是招商开发的重点项目,还有水产养殖、珍珠加工及长江航运开发等也很有前途。
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农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3%,工业已成为农场经济的支柱。
商业
1958年下半年,农场建立第一个代销店。
1990年至,商业网点增至28个,从业人员120人;另有个体商店69个,从业人员73人。年销售额5000万元,利润500万元。
1985年1月,成立安徽省华阳河农工商联合企业供销公司。
1987年改为物资供销科,主要业务是为农场供应生产资料和出口芝麻。
飞机场
安徽省华阳河机场位于宿松县复兴镇西北5公里处(真方位343°方向),为农、林业飞行的临时性机场。原址为农田,1965年因棉花灭虫需要,由安徽省农垦厅修建。
机场跑道磁方向10°~190°,长500米、宽50米,土质道面,可承受运五型飞机重量;跑道两端各有安全道50米长,两侧有保险道各20米宽,停机坪在跑道两侧,可停2架运五型飞机。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