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家祠
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安氏家祠,又被称为安氏祠堂,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是清代文物遗存。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始建安氏家祠建筑。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建家祠,后几易其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氏家祠先后作为杨柳青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启智学校等办公使用。
2001年,辟为安氏祠堂。
2002年,西青区委、区政府对安氏家祠进行全面修缮。2003年9月28日,成立杨柳青年画馆,对外开放,主要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代表作和现场制作表演等。
建筑格局
安氏家祠,又被称为安氏祠堂。赶大营的先导安文忠即在此出生、成长。安氏家祠座北朝南,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建筑面积约630平方米,均为青石高台,磨砖对缝,属于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安氏家祠中间有穿堂,将整座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布局相当,皆为四合院式,面廊五间,东西厢房,共24间房屋,所有房屋采用四扇五抹隔扇门,次间和梢间下部为海棠池式槛墙;房屋正脊为清水脊,采用传统的青砖墙面、小青瓦屋面,地面铺设青砖,门窗等采用民间木雕工艺。安氏家祠现为杨柳青年画馆,第一展室的年画为仕女图。第二展室陈列的为娃娃类和戏出故事类。
文物遗存
安氏家祠院内保存有“安氏家祠记”石碑一通。为安文忠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所立,由四川总督王人文撰文,杨柳青人戴文熙书丹。碑文中写道:“光绪间,刘公锦棠勘定新疆,募民实边,人罕应者,荩臣独慨然曰:'男儿郁郁里居,致晨昏无以为欢,何如致力边域,以辟其疆乎?‘”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安文忠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是杨柳青赶大营第一人。安文忠十六岁即随军西行万里,途经一百五十三站,肩挑扁担为官兵提供日用品。在安文忠的带动下,杨柳青的货郎们形成了庞大的天津赶大营商帮,在当时他们不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增进了民族的团结。安文忠是近现代的商人代表,他是杨柳青赶大营的三千户人家向贫穷命运挑战而发家致富的典范。
文物价值
安氏家祠为典型古朴雅致的天津四合院民居风格,见证了杨柳青古镇的近现代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1月,安氏家祠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安氏家祠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施医局胡同2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安氏家祠,路程约730米,用时约2分钟。
参考资料
杨柳青古镇景区.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7: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