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福海北岸的山峦里,有一组建筑,不但漂亮,而且雅静,原名
四宜书屋。乾隆二十九年,大修了一次后,改名为安澜园。为什么要改名为安澜园呢?
传说,
乾隆本是
海宁陈邦直的儿子,陈家祖祖辈辈都是在朝廷里当大官的,有的当尚书,有的当
大学士,与皇家关系相当密切。雍正还没做皇帝的时候,他的
福晋生了一个女孩。说起来也巧,就在同一天同一个时辰,大学士陈邦直的夫人生了一个男孩。雍正打发太监过陈府去,把那男孩抱来看看。可送回去的时候,却不是男孩而是个女孩子了。雍正玩了个调包之计。陈邦直夫妇又惊又怕,这事太蹊跷了!但他们不敢说,如果说了,还不满门抄斩?
雍正即位当上了皇帝,陈邦直怕在朝惹出是非,就告老还乡,回到了海宁。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乾隆长大即位以后,也听到了一些传闻,说他是用调包计换来的陈家之子。他不好去问别人,就想暗暗私访。
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巡察海宁,特意住在陈家的园子里。这园子原名“偶园”,有几百亩大,景致好极了。园中有座楼阁,改做行宫。这行宫的东边,到处都是
梅树,梅花开时像满天的云霞;行宫的西边,就是太湖。乾隆住在这儿,看景致那么美,简直不想回皇宫了。他想,我要真是陈家的公子多好!不当皇帝,也不用为大小事操心,住在这儿享一辈子清福,要多自在有多自在……想到这儿,他真想把自己是不是陈家之子的事弄清楚。他派人把陈家的老总管叫来,避开不相关的人,亲自问老总管,是不是真有调包的事儿。老总管一听,心想: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就是掉了脑袋也不能说呀!任凭乾隆怎么问,他只说不知道。老总管不说,乾隆又下旨宣陈家一家老少见驾,从中察言观色。
乾隆觉得陈家一家老少,对他特别殷勤,尤其是陈邦直老两口,跟一般的臣下对待皇帝不一样,好像有一种骨肉之情。他想,说不定自己真的是陈邦直的儿子,只是性命攸关,他们谁也不敢说而已,所以更加留恋这个地方了。他下旨:把“偶园”改为“安澜园”,并亲自题写了匾额。
回到
皇宫后,他常常思念安澜园,就下令把福海北岸峦里的“四宜书屋”也照
海宁陈家安澜园的样子重修,修好后,他就改名叫“安澜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