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瘤果茶
山茶科山茶属植物
安龙瘤果茶(学名:Camellia anlungensis Hung T. Chang)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顶芽秃净。叶革质,倒卵形,先端急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浅绿色,下面浅黄绿色。花白色,萼片圆形被毛,花瓣6-7片;花丝连生成管。蒴果近无柄,球形,3室,每室有种子1个;种子半圆球形,表面有绒毛,无宿存萼片。
植物学史
张宏达闵天禄两位教授都认为在山茶的分类上该原种是成立的,但是在其他有哪些原种可并入安龙瘤果茶方面存有分歧。张宏达教授(1998)认为三江瘤果茶(Camellia pyxidiacea Z. R. Xu, F. P. Chen & C. Y. Deng)应与该原种合并;阅天禄教授(2000)认为三江瘤果茶是一个清楚的原种,而乐业瘤果茶(Camellia leyeensis Chang et Y. C. Zhong)则应与该原种合并。
形态特征
灌木小乔木,嫩枝无毛,顶芽秃净。叶革质,倒卵形,长7-14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急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浅绿色,暗晦,下面浅黄绿色,无黑腺点,侧脉6-9对,边缘有锐利细锯齿,叶柄长5-7毫米。
花白色,萼片圆形被毛,花瓣6-7片;花丝连生成管;子房被毛,花柱3条。蒴果近无柄,球形,直径3-3.5厘米,3室,每室有种子1个,果皮多皱折和瘤状凸起,3爿裂开,果爿厚2-4毫米,有毛;种子半圆球形,表面有绒毛,无宿存萼片。花期3-4月,果9月成熟。
近种区别
安龙瘤果茶与瘤果茶(Camellia tuberculata Chien)的区别在于叶倒卵形,下面无黑腺点,蒴果较大,3室,果皮较厚。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安龙、册享、望谟)、广西。生长于海拔350-750米的砖红壤性红壤土上,喜沟谷地带,但在山腹也有生长。常见与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 K. M. Lan & R. F. Zou)、火烧花(Mayodendron igneum (Kurz.) Kurz.)、顶果树田林细子龙(Amesiodendron tienlinensis H. S. Lo)、火绳树(Eriolaena spectabilis (DC.) Planchon ex Mast.)、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 Cav.)、中华野独活(Miliusa sinensis Finet et Gagnep.)等伴生。生境气候为半干热气候。
繁殖方法
将果实在室内阴干至果皮开裂,取出种子即进行润沙藏(含水率5-8%)。待翌年春播种。播种地选在林下,精细整地,作宽1米、高15厘米的高床,在床内作宽15-20厘米,深2厘米的播种行。把去粗的泥团,在行内施用清粪水拌过的火土灰,种子呈“△”形两列点播行内,每行20粒、用林下腐殖土覆盖,厚约1厘米,浇透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湿保温,待到气温升至20℃(日均温)时除去薄膜。幼苗期需常除草松土,1年中除草松土4次,施5次清粪水,幼苗长势较好。
虫害防治
安龙瘤果茶虫害主要有蚜虫卷叶蛾等,主要发生在幼苗抽梢季节,用1000倍马拉硫磷速灭杀丁杀虫喷施叶面,效果良好。
主要变种
尖苞瘤果茶(学名:Camellia anlungensis var. acutiperulata (HungT. Chang & C. X. Ye) T. L. Ming):灌木至小乔木,嫩枝无毛,顶芽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8-12厘米,宽2.2-4.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与上面同色,无毛。侧脉5-7对,在上面能见,在下面突起,网脉不明显;边缘上半部有尖锐锯齿,叶柄长6-8毫米,干后黑褐色,花白色,1-2朵生枝顶叶腋,无柄,苞片4-5,卵圆形,先端钝,长3-7毫米,无毛;萼片5-6.革质,卵形,长1.4-1.7厘米,先端尖,略被柔毛;花瓣5-6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2.5厘米;雄蕊长约1.5厘米,花丝离生;子房3室,无毛;花柱3条,离生,无毛,长1.5-2厘米。蒴果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果皮厚1.5毫米,无毛;种子有柔毛。分布于中国广西南宁良丰江。
主要价值
观花类;可作为花木观赏。花密集、洁白、大型,适于作花篱、丛植等造景。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5年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安龙瘤果茶 Camellia anlung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9 00:20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