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养初
国家建委原副主任
宋养初(1914年~1984年10月31日),男,汉族,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淮建村人。早年参加左联。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青年团。1937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学院教育系。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建委副主任等职。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生平
宋养初同志1914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早在青年时代,他在北平读大学时,就积极投身革命。1935年,宋养初参加了北平左翼作家联盟、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宋养初同志带领十几名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大部分时间在陕甘宁边区做青年工作和教育工作,曾任陕北公学学生总会党组书记、绥德师范党总支书记、中央团校副校长,也做过县委书记、地委宣传部长,为培养抗日青年干部和建设革命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从事经济建设工作,担任过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的领导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国家建材部任部长和党组书记。
宋养初同志长期奋斗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线上,忠心耿耿,政绩显著。他在国家建委任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时,对全国勘察设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实践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经常到设计院蹲点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凡是重大项目的设计如葛洲坝工程,他都精心组织,倾听专家意见,倾听群众意见及各有关方面领导的意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决策审批。
宋养初同志对设计工作的改革是作出了重要贡献的。60年代,他在一些设计院调查研究中,了解到一些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为了设计更好地反映实际,他组织全国的设计工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开展了“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的大讨论,前后经历了1个月之久,发表了五六十篇文章,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实践才是正确设计的源泉的道理,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的思想水平。在大讨论之后,他紧接着在全国各勘察设计院开展了“下楼出院”和现场设计的活动,使设计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宋养初同志由于对设计工作的深入调查和深刻理解,认为设计工作必须深入现场,实践才是设计的源泉。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必定会走到邪路上去。正确的设计只能从实践中来。养初同志的这个观点,经过多年实践,直到现在也是正确的,是有指导意义的。
宋养初同志调任建材部部长以后,遵照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指示的精神大力整顿设计机构,克服重重阻力,迅速把在“文革”中遭受破坏而分散了的勘察设计力量集中起来,形成了水泥、玻璃、非金属、水泥制品几个拳头设计院。养初同志这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措施,在后来改革开放的15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建材工业的长足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宋养初同志和建材部党组果断地决定:为了改变我国建材工业技术上十分落后的状况,用先进的技术来武装建材企业。于是,及时从国外引进了两套以先进的窑外分解技术生产的大型水泥厂,一个在冀东,一个在安徽宁国。接着又在上海成立了中英合资的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公司,这是外国企业在华投资兴建的第一家先进的浮法玻璃的合资企业。养初和党组其他同志经过多次讨论,为了发展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的新型建材产品,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一个以党组副书记为主的新型建材领导小组,并且决定从国外引进两条先进的新型建材生产线:石膏板和岩棉。他还亲自到现场去指导。对用新型材料建设的建材部试验办公楼,他抓得很紧,每周都要去看进度并解决问题。
这些重大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十多年来,我国建材工业吸取和消化了引进的这些先进技术,使我们逐步缩短了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些成就,是养初同志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宋养初同志在建设事业中,一贯尊重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任建材部部长的第一个春节,部党组专门召开了一个在京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会,畅谈形势,听取意见。鼓励他们对部党组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意见。根据专家的意见,建材部很快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凡是有关技术方面的重大决策,都要听取科技委和专家的意见。在养初同志倡导下,春节前慰问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听取意见这一活动,已成为建材部的优良传统,每年都举行。宋养初同志不仅重视国内专家的作用,还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注视国外。宋养初同志任部长不久,即邀请美国陶瓷学专家16人来华考察,交流经验,共同研究中国陶瓷的发展。这是建材行业第一次对外大型交流,取得很好的效果。
宋养初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战线上的这些重要贡献,同他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坚定的政治立场、待人宽厚、律己甚严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文革”初期,林彪、“四人帮”一伙高喊“突出政治”,宋养初却在北京管庄水泥设计院的大会上针锋相对地说:“不能搞空头政治,政治要落实到搞好业务工作中去”。这本来是正确的看法,后来却被作为“反动谬论”受到批判。他因此历尽磨难,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文革”中后期,宋养初虽然处境艰难,但他对一些人的做法深为不满,特别是对一些同志的处理不当很有意见。这时他“靠边站”手中无权,但他仍然想尽办法,仗义执言,保护了一些干部。当他被“解放”重新参加工作后,又积极抓紧解放干部,支持他们去积极工作。
宋养初同志对大是大非问题一直是观点明确,爱憎分明。“文化大革命”中,他历尽磨难。在干部问题上,他认为大多数干部是好的,反对一棍子打死。为此他也遭到长时间的批斗。“文革”后期,宋养初同志对“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敬爱的周总理的逝世,使我们都深深悲痛。对天安门前发生的自发的群众悼念活动,宋养初同志当时认为这是广大群众对周总理的哀悼,对“四人帮”的愤恨,以及对“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不满的综合反映。中国有这么好的群众,终归是有希望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报纸上出现了“两个凡是”的提法,宋养初同志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必须坚决加以反对。
宋养初同志在建材部工作期间,积极领导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坚决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他态度明确,立场坚定,对“四人帮”罪恶行径深恶痛绝。
宋养初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建材部成立后,他曾多次组成调研小组,亲自带队去地方、厂矿做调查研究,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报告。
担任职务
曾任延安陕北公学学生总会党团书记、陕甘宁边区青年救济会巡视员、中国学生救济会负责人、中共绥德县委书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党总支部副书记、中共陇东地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中央团校教育长、副校长,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副主任,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物逝世
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原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宋养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岁。
1984年11月16日在北京医院举行了向宋养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党中央、国务院、政协全国委员会送了花圈,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邓颖超万里姚依林陈慕华邓力群谷牧乔石薄一波康世恩张劲夫郑天翔、钱昌照等也送了花圈。
赵紫阳习仲勋王震余秋里宋任穷刘澜涛段君毅程子华宋平杨静仁赵朴初送了花圈并到医院向宋养初同志遗体告别,向宋养初同志的夫人方志西及其子女表示亲切慰问。宋养初同志生前友好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
在宋养初同志病重期间,习仲勋、谷牧、薄一波等曾前往医院看望。
宋养初同志是江苏省泗洪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陕北公学延安总校学生总会党组书记,中共绥德县书记,陕甘宁边区陇东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解放后,他主要从事经济建设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副主任,建材部部长、党组书记等职,并曾被选为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三十多年来,他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年浩劫中,他对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衷心拥护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宋养初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经济工作的优秀领导干部,他为党的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人物评价
三十多年来, 宋养初同志和有关郁委的领导和干部一气为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发展工业生产、组织基本建设计划实施和加速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一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钻研业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艺术,他坚持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力求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待人诚恳,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他顾全大局,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爱护干部;他始终保持着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受群众敬重。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
灯火读书会
宋养初同志是泗洪县大柳巷人。1914年秋出生在一个颇有教养的读书世家。父亲是个老教书先生,有较渊博的古典文学知识,同时对近代的数学、英语亦有研究。养初同志在父亲的辅导下读完小学,成绩优异,思路豁达,天资聪颖,在同学中崭露头角。
读高中的时候,正值“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战争。外患侵凌,国民党丧权辱国。国内军阀混战,盗匪遍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由此养初同志萌发了推翻旧政权,改造旧世界的进步思想。
1933年在峰山小学教书期间,养初同志结交了一批进步学生,重点辅导阅读进步书籍,开研讨会,初步接触马列主义。这些活动是隐蔽的,以反蒋抗日为主要内容。1935年,养初同志在北平太平湖民国学院教育系读书时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几次被反动当局点名逮捕,均巧妙地脱险。他还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组织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南下到蚌埠市向江淮中学全体师生宣讲了“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5年,养初同志在家乡组织了“灯火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传播革命思想,研讨马列主义,推动青年走向革命。参加“灯火读书会”的成员有:宋养亮、江枫、汪振华、王怀仲、张崇业、宋养朴、张淑华、阚开儒等,这些同志抗日战争时,除阚开儒一人以外全部到延安参加了革命,成为革命干部,有的后来还担任了中央高级领导。“灯火读书会”还编辑出版了一个小报《暴露集》(油印),他们的秘密活动地点是在峰山小学的炮楼上。
“七·七”事变后,养初同志在北平做革命工作。直到11月间日寇占领了北平,才离开北平辗转经长沙返回原籍,立即以“灯火读书会”成员为骨干,准备组织武装就地抗击日寇。后来南京陷落,计划未遂,便集结“灯火读书会”成员奔赴延安。在养初同志的影响和动员下,一批爱国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3 18:5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