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川街道,隶属于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地处
吴堡县最南端,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东、东南、南濒天堑
黄河,西南、西和
绥德县枣林坪镇相邻,西北同绥德县
义合镇、
辛家沟镇相接,北、东北与
寇家塬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9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36千米,总面积74.1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此地相传昔名河西驿,后更名呼家菜园,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宋氏日盛,遂得名宋家川。
明代属风化里。
清属永丰里三甲。
清末民国初属贵和、尚忠两乡。
民国三年(1914年),属南区,乡名未改。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宋家川联保;同年,国共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在本境设南区、西区,民国政权增设郭家腰联保。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增设张家墕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刘家沟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更名一区。
1956年,设任家沟乡、宋家川乡。
1958年9月,成立宋家川公社、任家沟公社。
1958年11月,设宋家川中心乡,下辖6个公社。
1961年,恢复吴堡县后,设宋家川、任家沟2个公社。
1963年,任家沟公社改名张家墕公社。
1984年,宋家川公社改为宋家川镇。张家墕公社改为乡。
2001年,张家墕乡并入宋家川镇。
2014年12月,撤销宋家川镇,设立宋家川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辖5个社区,城里、墕底、下高家庄、郭家庄、东车家塌、麦地山、郭家腰、下新庄、枣塌、宋家川、柏树坪、南王家山、前庙山、石沙墕、王家川、杨家店、康家塌、塌子沟、羊路圪崂、园子沟、李家寨、慕家崖、张家庄、呼家庄头、呼家山、雕嫣、褡裢坡、吕家山、黄路墕、辛家山、寨峁山、张家墕、前王家山、后王家山、三皇塬子、西山、白家塌、弓家圪、杏子塌、刘家沟、任家沟、任家山、张家山、西车家塌、后墕、白家山、雷家庄、后庙山48个行政村;下设32个居民小组、21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宋家川街道辖4个社区、22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宋家镇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宋家川街道地处
吴堡县最南端,为县人民政府驻地,东、东南、南濒天堑
黄河,西南、西和
绥德县枣林坪镇相邻,西北同绥德县
义合镇、
辛家沟镇相接,北、东北与
寇家塬镇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9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36千米,总面积7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宋家川街道地处黄河沿岸,属陕北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石多土薄,一般海拔627—897米。
气候特征
宋家川街道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宋家川街道境内河道属
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及其支流等,黄河在境内的支流有清河沟、跑马泉沟、水弹沟、城里沟等,皆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
自然资源
宋家川街道境内已探明矿藏主要有主焦煤、煤层气、浊氟石、磷等。浊氟石主要分布在张家墕至后王家山一带,含量为25—40%;磷矿主要分布在宋家川一带,储量未探明。受资金及技术的限制,以上矿藏均尚未开发。耕地面积37373亩。
自然灾害
宋家川街道境内主要
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风雨、淫雨、洪涝、霜冻、病虫害等。其中旱灾的发生频率较高,对境内威胁较大。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辖区总人口36467人,其中城镇人口19182人,城镇化率52.6%。总人口中,男性18926人,占51.9%;女性17541人,占48.1%。14岁以下3866人,占10.6%;15—64岁28006人,占76.8%;65岁以上4595人,占12.6%。2011年,宋家川街道人口出生率11.69‰,人口死亡率4.9‰,
人口自然增长率6.7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92人。
根据吴堡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宋家川街道
常住人口为35878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6.5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减少549人;常住人口中,男性占50.65%,女性占49.35%,性别比为102.56;0-14岁占24.04%,15-59岁占62.27%,60岁及以上占13.69%(其中65岁及以上占9.00%);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5年。
经济
综述
2011年,宋家川街道财政总收入530万元。
2011年,宋家川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5980元。
第一产业
2011年,宋家川街道农业总产值40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宋家川街道
粮食作物以
谷物、
豆类为主。2011年,宋家川街道粮食生产2312吨,其中谷物1563吨,豆类159吨。
宋家川街道主要
经济作物有红枣、蔬菜。2011年,宋家川街道红枣种植面积31300亩,产量860吨;蔬菜种植面积348亩,产量383吨。
宋家川街道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宋家川街道生猪饲养量1975头,年末存栏840头;羊饲养量6079只,年末存栏3898只;家禽饲养量19800羽,上市家禽10000羽。2011年,宋家川街道生产肉类147吨;畜牧业总产值18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9%。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有商业网点570个,职工2280人。2011年,宋家川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88千米,投递点53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2000余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680笔,征订报纸800份、期刊500册,业务收入2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476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8%;移动电话用户9832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8%;宽带接入用户586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0.2%;人均储蓄5000元;各项贷款余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0.3%。
交通运输
宋家川街道境内已形成由铁路、公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境内有
青银高速、
307国道、县(乡)级公路佳吴路、青大路等4条公路干线交会。有县乡公路5条,总长30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有
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5个,藏书5余万册。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有小学8所,在校生485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宋家川街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4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有
卫生院1个,病床15张。专业卫生人员13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宋家川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105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650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宋家川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59人,支出1.2580万元;城市医疗救助44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4.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50户,人数1745人,共支出12.07万元;农村临时救济744人次,支出35.7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5人。敬老院1家,集中供养农村五保人员9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7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1380人,参保率95.1%。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宋家川街道镇区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077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7.67%,供电可靠率99.85%。
历史文化
吴堡古城
吴堡石城位于陕西省吴堡县宋家川镇北2.5千米黄河西岸山巅。石城海拔793米、相对高度约150米,城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为通行道路下至河岸,北为咽喉狭道连接后山,素居“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俗称之首。
石城始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石城内外众多的遗址、遗迹、遗存以及发掘收集到众多的文物来看,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石城的建筑年代也可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只有城墙的高低,石城的范围可能历朝历代均有变化而已。在历史上,作为军事堡垒和一方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石城,有着曾经的辉煌。
吴堡石城始建何时已难考证,但据《宋史·外国列传·夏国上》记载,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北宋定难军节度使李克睿(原名李光睿)率兵破北汉吴堡寨,斩首七百余级,获牛羊千计,俘寨主侯遇以献,累加检校太尉。由此可见,吴堡石城早在1000多年前石城已颇具规模。尤自金正大三年(1226年)吴堡由寨升为县并始定名为吴堡县,该城成为县治所后至今780余年,整修从未间断,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均多次维修,加固、加高、加厚城垣。现实地丈量城墙高6—10米,宽2.6—7.5米,石城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垣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蜿蜒,曾筑有365个垛口。城墙里外墙面均为石砌,条石拉筋,条石中间黄土夯筑,最重石块一吨有余,普通筑石也多在二三百斤。城墙上留东、南、西、北四门,门洞顶上对应有“闻涛”、“重巽”、“明溪”、“望泽”四块石匾,南门外有瓮城一座,瓮城门匾为“石城”。原各城门上均建有城门楼,可惜已毁。城内原有南北大街一条,小巷十余条,店铺数十处。自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28日侵华日军占领山西起至抗战结束,日军经常隔黄河炮击石城,致使城内大部分古建筑损毁,城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该城逐渐衰败。城内现有70多处明清时代所建窑洞和民居保存较为完整。
吴堡石城虽小,但作为县治,除设置县衙、捕署、监狱、常平仓等,还有城隍庙、娘娘庙、衙神庙、祖师庙、龙王庙、关帝庙、文庙、七神庙、观音阁、魁星阁、文昌宫、土地祠、节孝祠、刘猛将军祠等众多庙祠,另外还有南坛、北坛、先农坛、兴文书院、女校等,各式建筑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布满石城,大部分建筑为石砌窑洞式,只有县衙大堂、二堂、五城门楼、文庙、魁星阁、文昌阁等为砖木结构建筑。
2006年5月25日,吴堡石城被国务院列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