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水仙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宋水仙,女,1966年6月6日出生,水族,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闷村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水族马尾绣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经历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流传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的水族聚居区,马尾绣制作的手法独特,用马尾毛作为主要制作材料,来制作,被人们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制作好的马尾绣精美绝仑、美轮美奂,远远望去宛若一幅彩色浮雕。
宋水仙出生于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文化中心流传地的三洞乡,从懂事起她就跟随母亲学习制作马尾绣,成年后又嫁到了素有“马尾绣之乡”的三洞乡板告村,师从水族地区著名的马尾绣能工巧匠潘水英(潘水英为其夫的祖母)。凭着天生对水族文化和马尾绣的热爱,她在学习时总是虚心而细心,看祖母怎样配线、怎样搓马尾、怎样放花、怎样做结,每一次她都劳劳的记在心里,并试着自己去制作,见到村里寨上哪个做的花好,她都要拿来仔细的看,学习人家的长处,渐渐的,她制作的马尾绣越来越好,不但针脚精美细腻、而且配色和谐、图案古朴,受到大家的好评,成为当地有名的马尾绣制作能手。2006年,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如何让马尾绣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走出山村,由自给自足的手工艺品转化为商品呢。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她大胆的在三都县城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第一个把马尾绣变成了商品,这是马尾绣有着革命性意义的转变,从此带动了三都水族马尾绣的发展,马尾绣工艺品店从她这一家发展到现在的近十家,极大的推动了马尾绣的商品市场化。
20年前,她看到很多外地人来出高价收走了很多精美的马尾绣珍品,她暗暗下决心,从不多的收入里拿出很大一部份来收马尾绣老绣片,一年一年、一件又一件,她收藏了近20年,走遍了水乡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在最穷和最需要钱的时候,她也舍不得卖掉任何一件马尾绣绣品,咬着牙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有一次因为过于困难,她不在家时家人卖掉了一个小马尾绣古老精美钱包,她回来得知,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硬是退了人家钱,把那个珍贵的小钱包追了回来。就是这样力通过近20年积累,她已收藏了各种珍贵的马尾绣精品近万件。价值150万以上。2010年,在自家的木楼上她建起了县城首家马尾绣家庭博物馆,免费展出自己多年收藏的马尾绣精品。成为三都展示和宣传水族文化及马尾绣的平台和窗口。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年老的马尾绣艺人渐渐老去,年青一代却不愿意学习这种古老的技艺,很多年青姑娘和媳妇都外出打工。加上受工业化影响,人们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便宜的衣服和鞋子,使得原先封闭年代,人们单纯靠马尾绣来装点和装饰美化生活的局面得以改变,马尾绣的传承生态进一步萎缩。看准近几年三都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加上2006年马尾绣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水仙决心带动广大群众的水族农村妇女发展马尾绣,不但把我们这种技艺传承下去,在她开的马尾绣工艺品店里,她以收购和寄卖的方式使马尾绣变成了商品,从而转化成了经济收入,这大大的刺激了马尾绣的传承和保护,很多人都重新拾起了马尾绣针线篮,不会的也开始来学习制作马尾绣,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妇女,增加了她们的收入,改变了她们的家庭收入结构,使很多妇女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做马尾绣就能有收入,又可看护孩子和老人,维护了农村家庭社会的稳定。使马尾绣逐渐形成了一个有人制作、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购买的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07年宋水仙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0年,在上海世博园她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水族马尾绣的非凡魅力。2011年5月11日,她与我省的银饰、蜡染、等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一道,在省文化厅的组织下,由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黎盛强带队,赴台湾参加在台北举办的“2011文化民俗观光博览会”,在现场展示水族马尾绣,使马尾绣在更加广阔的层面得以宣传和展示。在学习和吸引人家先进经验的同时,展示和推广我们的水族马尾绣,扩大它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马尾绣、关注水族文化。
除制作工艺的精湛外,宋水仙更多的是对马尾绣产业的推动和带动作用,目前,在三洞乡、水龙乡、塘州乡、中和镇,很多水族村寨的妇女不再外出打工,也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专门从事马尾绣制作生产,而宋水仙为她们解决了销路,使她们免除了自己找市场之忧,正是有了象宋水仙这样优秀传承人推动,马尾绣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意义是重大的。
1986年,21岁嫁到有“马尾绣之乡”美称的三洞乡板告村,跟从婆婆及祖母(祖母潘水英是当地有名的马尾绣能工巧匠),学习马尾绣制作。在婆婆及祖母的指导和指引下,宋水仙制作马尾绣的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1999年,开始收藏古老的马尾绣精品,并一直持续至今。
人物成就
2006年,在三都县城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
2010年,在县城民族村开办了全县第一家家庭博物馆。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马尾绣制作工艺。
2011年,赴台湾参加在台北举办的“2011文化民俗观光博览会”在现场展示我们的水族马尾绣。
2018年1月31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贵州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6年:获“开磷杯”多彩贵州两赛一会三都水族自治县分赛区旅游商品设计大赛二等奖;
2007年,获省政府颁发的贵州省“省级马尾绣传承人”荣誉称号。是全县三位省级马尾绣传承人之一;
2008年,获三都水族自治县 “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二等奖;
2008年,在国家开发银行资助的“手牵手”行动中,获得此次制作比赛的二等奖。
2008年,获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2020年,入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2021年2月26日,当选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词:继承民族精湛技艺,发扬优良互助传统,她用多彩绚丽的水族刺绣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盛景,筑起非遗精准扶贫的时代丰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5 17: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