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基金
利用各国宏观经济不稳定性进行套利活动的基金
宏观基金是一种主要利用各国宏观经济不稳定性进行套利活动的基金
定义
宏观基金(macro funds)
这类对冲基金根据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用股票货币汇率等投资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
宏观基金的代表是索罗斯量子基金,20世纪末震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该宏观基金的“得意之作”。量子基金最初由索罗斯及另一位对冲基金的名家吉姆·罗杰斯创建于60年代末期,在1969年注入量子基金的1万美元在1996年底已增值至3亿美元,即增长了3万倍。
主要区别
相对价值基金与宏观基金不同,它一般不冒较大的市场风险,只对密切相关的证券的相对价格进行投资。由于证券的相对价格差异一般较小,如果不用杠杆效应的话,私募基金就无法取得高额的收益,因此,相对价值基金更倾向于使用高杠杆操作。
发展演进
初创和起步阶段
1949琼斯发起成立了全球第一家对冲基金,截止到1968年这二十年的时间期间,他的累计回报率几乎达到惊人的5000%,但这一划时代的另类金融创新投资工具一直没有引起媒体和金融界的关注,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其极高的收益率的惊人表现开始引起市场关注,但在该阶段发展较慢;
黄金发展时期
该时期大量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特别是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罗伯逊的老虎基金为代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20世纪90年代的前几年是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内,索罗斯和斯坦哈特做出了一个投资策略从股票多空仓向全球宏观转向的重大转变。他们对冲基金的成功导致他们管理的对冲基金资产急剧的增大了起来,使得他们在市场操作时会影响到市场价格的短暂波动,全球宏观投资策略使得他们可以运用流动性非常好的货币市场工具、大宗商品以及国库券市场,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担心市场容量的问题,例如,货币市场每天的估算交易量有1.2万亿美元左右,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好的市场,足以容纳他们愈加庞大的管理规模。
1992年,那一年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对冲基金一举击垮了英格兰银行迫使英国、意大利退出欧盟组织,并直接导致英镑和意大利里拉的大幅贬值,使得对冲基金创造了以一个人的力量击垮一国中央银行、创造了一夜净赚10亿英镑的神话;从此全球宏观对冲基金风生水起,并且在九十年代其一度占到了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71%。其后,斯坦哈特的斯坦哈特-范-博考维奇公司、罗伯逊的老虎基金以及威玛创立的商品期货公司的卓越不凡表现使得对冲基金进入了全球宏观对冲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
据对冲基金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占到了全部对冲基金资产的71%,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名噪一时。
“败走麦城”阶段
一些全球宏观基金是因其管理规模、卓越的市场表现而闻名于世,并且他们一直都是一个拒绝新进投资者而自我内部服务的小圈子,神秘的光环一直围绕着他们。在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核心角色是其基金经理,他的投资策略依赖于他的远见、洞察力和技巧,这也正是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发展历史一直深深的和其基金经理相生共荣的原因。
随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兵败香港折戟俄罗斯卢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接管以及老虎基金的清算使得全球宏观投资策略再一次进入低谷期。经典案例就是以老虎基金的关闭和量子基金的重组为代表的标志性事件代表着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进入快速发展后的“败走麦城”阶段;
在2000年4月份,索罗斯改变了他先前主要的投资策略,对他的投资者宣布称他将停止运用巨大的杠杆操作的宏观投资工具以降低风险并且也调低了他的预期收益率目标。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与对冲资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之比由20世纪90年代顶峰时期的71%急剧下降到2004年的不足10%,这一时期,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进入了“败走麦城”阶段。
再度繁荣发展期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虽然在21世纪初时出现了全面的收缩和下降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相较于采用其他投资策略的对冲基金依然倾向于采用更大的管理规模。并且截止到2004年年底,作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的Caxton,管理着超过100亿美元资产,依然采用的是全球宏观投资策略。
基金特点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Hedge Fund的称谓亦徒有虚名。对冲基金己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极其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对冲基金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活动的复杂性。
结构日趋复杂、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逐渐成为对冲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这些衍生产品本为对冲风险而设计,但因其低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成为许多现代对冲基金进行投机行为的得力工具。对冲基金将这些金融工具配以复杂的组合设什,根据市场预测进行投资,在预测准确时获取超额利润,或是利用短期内中场波动而产生的非均衡性设计投资策略,在市场恢复正常状态时获取差价。
(2)投资效应的高杠杆性。
典型的对冲基金往往利用银行信用,以极高的杠杆借贷(Leverage)在其原始基金量的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资金,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获取回报的目的。对冲基金的证券资产的高流动性,使得对冲基金可以利用基金资产方便地进行抵押贷款。一个资本金只有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反复抵押其证券资产,贷出高达几十亿美元的资金。这种打杆效应的存在,使得在一笔交易后扣除贷款利息,净利润远远大于仅使用1亿美元的资本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同样,也恰恰因为杠杆效应,对冲基金在操作不当时往往亦面临超额损失的巨大风险。
(3)筹资方式的私募性。
对冲基金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合伙人制。基金投资者以资金入伙,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投资活动;基金管理者以资金和技能入伙,负责基金的投资决策。由于对冲基金在操作上要求高度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因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合伙人一般控制在100人以下,而每个合伙人的出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由于对冲基金多为私募性质,从而规避了美国法律对公募基金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由于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的投资机理,许多西方国家都禁止其向公众公开招募资金,以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为了避开美国的高税收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在美国市场上进行操作的对冲基金一般在巴哈马和百慕大等一些税收低,管制松散的地区进行离岸注册,并仅限于向美国境外的投资者募集资金。
(4)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对冲基金与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但在基金投资者、资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和受监管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别.在投资活动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方面也存在很多差别。证券投资基金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资产组合定义。即在投资工具的选择和比例上有确定的方案,如平衡型基金指在基金组合中股票和债券大体各半,增长型基金指侧重于高增长性股票的投资:同时,共同基金不得利用信贷资金进行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完全没有这些方面的限制和界定,可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贷资金,以牟取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的超额回报。由于操作上的高度隐蔽性和灵活性以及杠杆融资效应,对冲基金在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活动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23:35
目录
概述
定义
主要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