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加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下辖镇,地处
都兰县西部,东与
巴隆乡、
香日德镇和
察汉乌苏镇相邻,南与玉树州曲麻莱县
麻多乡接壤,西与格尔木市
大格勒乡相连,北与
大柴旦行委、
德令哈市和
乌兰县毗邻,东北与
香日德镇为邻。行政区域面积2372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古代时期,属西戎地。
汉代时期,属西羌地。
西汉后期,属西海郡。
元朝时期,属宣政院所辖吐蕃等处宣慰使司辖。
明朝时期,属曲先卫。
明末清初时期,属和硕特蒙古政权,
清朝初期,为卫藏地。
民国时期,属甘边宁海镇守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归青海省都兰县管辖。
1956年,建宗加乡。
1958年,并入巴隆公社。
1962年,分设宗加公社。
1984年,改为宗加乡。
2005年9月,撤销宗加乡,与诺木洪乡合并设立宗加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宗加镇下辖1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中心街社区,铁奎、托海、阿斯林、那木哈、努日、西西、田格力、哈西娃、艾斯力金、沙日、乌图、布拉、农业、诺木洪;下设7个居民小组、1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9年10月,宗加镇下辖2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诺木洪中心街社区、诺木洪农场生活区,诺木洪村、西西村、阿斯林村、努日村、那木哈村、布拉村、沙日村、托海村、铁奎村、农业村、哈西娃村、田格力村、艾斯力金村、乌图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宗加镇地处
都兰县西部,东与
巴隆乡、
香日德镇和
察汉乌苏镇相邻,南与玉树州曲麻莱县
麻多乡接壤,西与
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相连,北与
大柴旦行委、
德令哈市和
乌兰县毗邻,东北与
香日德镇为邻。行政区域面积237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宗加镇地势东高西低,地貌有荒漠和草原两种类型。境内最高点位于曹木次山峰,海拔5536米;最低点位于霍鲁逊湖海拔2675米;平均海拔2775米。
气候
宗加镇年平均气温4.3℃,1月平均气温-10.4℃,7月平均气温17.3℃。农业区无霜期约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37.9—180.5毫米,蒸发量1358—1765毫米。年日照时数2903.9—3252.5小时,太阳年辐射量为173.12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
宗加镇境内主要河流有诺木洪河、洪水河、清水河。诺木洪河发源于南部的布尔汗布达山系的灭格腾山北坡,流域面积3728平方千米,流经诺木洪地区至诺木洪农场地区,至诺木洪农场以北渗入地下,然后直接汇入霍鲁逊胡。诺木洪河全长92千米,河道平均比降11.9‰,集雨面积372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5.169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81立方米/秒,河水含沙量1.41千克/立方米,每年11月份河水结冻至来年3月份解冻,地下水是该河的主要补给源。
自然灾害
人口
2011年末,宗加镇辖区总人口276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3人,城镇化率8.8%。另有流动人口12536人。总人口中,男性1387人,占50.1%;女性1381人,占49.9%;14岁以下471人,占17%;15—64岁1548人,占55.9%;65岁以上749人,占27%。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1517人,占54.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087人。
截至2018年末,宗加镇户籍人口有487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宗加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103元。
2018年,宗加镇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宗加镇有耕地面积3684.2亩;可利用草场面积178.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437.6万元,比上年增长20.1%。畜牧业以饲养羊、牛为主。2011年,牲畜总数16.8万头(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宗加镇有小学1所,在校生295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宗加镇有卫生院2个,病床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2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执业(助理)医师0.7人、注册护士0.72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05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末,宗加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169户,人数332人,发放资金68.37万元,月人均171.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16户,人数249人,发放资金19.69万元,月人均65.9元;农村五保户32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0.24万元。民政报销农牧区大病医疗救助人数249人次,城镇低保户369人次。
交通运输
宗加镇境内有G109公路穿过。
历史文化
“宗加”系蒙古语,意为“西或左”之意。新中国成立前为蒙古族右翼盟和硕特部西左右后旗的驻牧地,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