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村落
客家人居住的古代村落
自秦汉以后,客家人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岭南。这个民系懂得和平之可贵,懂得安居乐业之可贵,更懂得居住的防御与舒适。
茶山村
村落简介
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距离梅州市区南部30公里,悠久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游客,走进茶山村,山环水绕,绿树掩映,碧水潺潺。三十余栋依山而建的楼房始建于明朝中期,多建与清末晚期和民国初期。有着锁头式方形围屋、杠式方形围屋、殿堂式方形围屋等典型建筑方式。
历史文化
2010年7月22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做出将梅州市梅县区茶山村命名为“中国古村落(客家民居)”的决定。茶山村成为了该类别第一个荣获此美称的中国古村落。
有着五百年历史的绍德堂建于明朝中期,占地四千九百余平方米,建筑造型源于后山是蝙蝠山,故形似蝙蝠。堂屋、庭院和门楼为蝙蝠身,两侧数米的天街再建横屋为双翼,堂屋与横屋有矮墙相连。楼前有天街和敞廊,左右前方是偌大葫芦形池塘,正前方为石阶、禾坪与小桥,桥旁竖立四根牌坊楣杆石。
除此之外还有君梅楼、创毅公祠、伯荣楼等一大批特色建筑。据史料记载,历史悠久的茶山村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曾经出过包括进士、贡生、监生以上学者48人,近代也有国家部级干部4人,教授5人,将军4人,著名巨商10多人。
所获荣誉
据了解,广东省文联和省民协自2007年便开始启动“古村落抢救与保护工程”以来。2009年5月,经过专家组的考察论证,茶山村被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
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省民协组成的专家组对茶山村进行了考察研究,专家们认为茶山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的古村落。并于7月1号做出同意命名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茶山村为“中国古村落(客家民居)”的决定。
侨乡村
历史文化
进入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便可见众多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围屋,大多依山麓逶迤而建,各自成幢又相互守望。据梅州市梅县区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侨乡村现存较为完整的各式客家传统民居有108座,既有单层围龙结构,又有双层围龙结构,及中西合璧的十厅九井结构和五杠式等结构。
“侨乡村的古民居建筑总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客家地区现存围龙屋数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丰富的村落。该村的古民居群被海内外专家称为世界民居建筑奇葩。”朱迪光说。
据侨乡村村官介绍,该村独特的古民居建筑风格和客家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建筑专家、民俗学者纷至沓来开展调查研究,也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前来游览观光。
“根据我们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侨乡村的古民居建造历史相对年代明确,时代烙印鲜明,历史文脉清晰,可谓是梅州市梅县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的历史缩影。”朱迪光说。
据了解,侨乡村自上世纪初开始几乎家家有人出外谋生,现有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正因海外华侨和侨眷众多而得名“侨乡村”。
在侨乡村的客家围屋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馨堂”。“德馨堂”是印尼华侨潘立斋于1905年始建,1917年全面建成,全屋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共有66间、8厅。整座围屋布局严谨,造型独特,房间布局为通廊结构,屋内雕龙画凤,装饰精美。
朱迪光说:“该屋的特点是两层围龙,内围与外围相通。最令人称赞的是屋内的‘之’字形下水道设计,管道相互连接将水汇聚在天井,再由天井的排水道排出。”
有100多年历史的“南华又庐”是侨乡村另一座比较典型的围龙屋。它是目前客家地区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早在2002年便被列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又庐”是印尼华侨潘祥初于1904年所建,因他在本村的祖屋“南华庐”而得名。“南华又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为“十厅九井”架构;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处处雕梁画栋,华丽非凡,当年的气派犹在眼前。
“‘南华又庐’最让人称道的是内部亭台阁楼样样俱全,有‘屋中屋’的美名。前后庭引进花墙、敞廊、金鱼池、花台、六角亭,显得情趣盎然而宽敞明亮。”朱迪光说。
至今,“南华又庐”大门匾额上仍留有屋主潘祥初的墨宝。其儿孙后裔计有100多人,遍布海内外各地,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全美华人总会前主席、美国波士顿大学终身教授潘毓刚就是其后人。
如今,每逢重要节日和喜庆大事,从围龙屋走出的客家族裔都会回来。“侨乡村的围龙屋不仅因为它们的雄浑和精美闻名遐迩,同时亦是侨乡村华侨辉煌创业史的见证。”朱迪光说。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的侨乡村,是一个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2年被评为“中国古村落”。侨乡村现存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客家围龙屋,被誉为“客家围屋博物馆”。
赣县东龙村
地理位置
东龙,坐落于赣南宁都县东南边陲的山区,是一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客家古村落。继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历史文化名村”之后,最近又被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评选为“中国民族优秀建筑——历史文化古村镇示范项目”。
著名汉学家、法国巴黎高等实验研究学院教授劳格文在参观东龙后这样评价:“东龙,一个有着清新空气、古隘、宗祠和美丽小山的村庄。”东龙,这朵古村落的奇葩,正绽放着客家早期文化独有的绚丽色彩。
历史文化
独特的祠堂文化
早在唐代,赣县东龙村便有曾、刘二姓人居住一隅。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韶州司户参军、石城人李翊俊打猎来此,观其山川秀美,风光绮丽,便举家迁至于此。
东龙逐渐发展成为李氏家族的天下。至明代后期,东龙已拥有800多户、5000多人,“田塘绣错,户口云莲”,“万瓦参差,如一大都会”。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村落文化。东龙的建筑是典型的客家建筑,以宗祠和神庙为中心,房祠和住宅连片成群,错落有致。目前,保存完好的遗存有500多年前的古塔1座、古寨堡4座、祠堂48栋、民宅120余栋、庙宇3座、书院2处、义仓2座、石亭5座、隘口7处,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客家建筑博物馆。
在东龙古村落文化中,祠堂文化最为显眼。整个村落以祠堂为基本建筑布局,祠堂分为宗祠和房祠。宗祠是李氏宗族共同祭祀先人的地方,房祠是小房族人的祭祀场所和居住房。鼎盛时期,全村有100多座祠堂,目前遗存74座,保存完好的48座。
祠堂结构均为三进以上,最多的达七进。七进祠堂犹如宫殿一般,空间巨大,可容纳千人,办酒席50桌以上。大凡古村落都建有祠堂,而数量像东龙这么多、规模如东龙这么大的极为鲜见。浙江省东方旅游规划研究院经过调研,将东龙村定位为中国宗祠文化旅游第一村。
东龙祠堂建筑艺术精湛,别具一格。所有宗祠和众多房祠,其大门前都雄踞一对巨大的石狮子,衬托着祠堂的威严;祠堂大门均以整块巨大条石构建,气势非凡;一部分祠堂前还建有牌坊,牌坊前有大石坪、停马场、系马石;
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木结构中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榫接头,悬梁斗棚,雕梁画栋;门、窗、天花板,配有镂空雕刻,玲珑精致。一座座祠堂建筑,成为饱含祠堂文化丰富韵味的艺术宝库,令人赏心悦目。
祠堂往往是族人聚集祭祀之处,而东龙的祠堂与众不同,除宗祠只做祭祀外,大多房祠融祭祀、居住于一体,是族人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纽带,更是团结和力量的象征。更有占地4300多平方米的“东里一望”,犹如万能古堡,它融祠堂、住房、绣楼、学馆、仓库、门楼、围墙、碉楼、花园等为一体,有房屋100间,人称“百间大屋”,是客家围屋的代表之作。
奇特的防御文化
明末清初,寇贼横行。东龙客家的兴盛,也招引了各路寇贼劫掠。为了抵御入侵,保障村民安全,东龙人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创造了“犬吠不惊,是谓金城”的坚固防御体系,留下了奇特的防御文化。
物质层面有三道防御。其一,修建古隘口。东龙地处高山之上,村内海拔500余米,四周的村落远远低于它。古代东龙人借用其地理和山势,在村里的5个出口,巧妙设计、居险修建了坚固的隘口。
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二,将每个祠堂建成单独的防御体系。也许因为整个村落设计了多重防御,因而东龙的祠堂建筑不像闽西及赣南其他地方的客家围屋那样建成城堡,但同样具备了防御功能。
大多祠堂都只有一个大门进出,把大门关好,就能防偷防盗。即便有小门,也建得十分坚固。其三,修建古寨堡(土围)。为了防止外敌攻破隘口进入村里伤害村民,古代东龙人又在村四周山顶上修建了4座古寨堡,分别称为尖峰寨、玉尖寨、龙公寨、鳅篓寨。
古寨围墙高大坚固,寨中建有房屋,供村民居住。全村族人分为4个片区,一旦敌人进村,族人按照划分的片区,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分别进入预定的古寨堡。古寨堡上除有族人吃、住的条件外,还有自制的武器,如鸟枪、大刀、梭标、滚石等,以应对来犯之敌。如今四寨中房屋早已塌废,而坚固的寨墙依然保存完好。
另外东龙村东、南、西、北四个入口处均建有寺庙,在各个寺庙中,设置众多“将军”把关,村民们祈愿,有“将军”把关,任何“妖魔鬼怪”都入不了村。
综观全村的防御布局,从隘口到寺庙,从祠堂到寨堡,可谓层层递进,各具功用,确保了全村“共相保聚,家室得完”,显示了古代东龙人的安全意识和守土之计。
丰富的景观文化
东龙景色迷人,如诗如画。在笔者孩童年代,整个村落古木参天,池塘遍地;清风徐徐,水光潋滟;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骄阳艳丽,彩虹常现,真乃人间仙境!
在《宁都县志》上,可以查到著名的东龙十景:龙岗古隘、巽蜂插天、虎嶂乔峦、七星环冢、双涧抱村、凌霄胜阁、虹桥锁水、永东古寺、玉栋擎云、塔映湖心。这些景致,除七星环冢被破坏,其余依然如故。每个景致,独立成篇,景致之间,相互映衬。
田园风光,更让人如痴如醉,东龙整个村落四面环山,村内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配之以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古塔、古道、古桥、古树、古屋,古色古香,其田园风景堪称中国乡村之典范。
清康熙十二年,孔子裔孙、翰林院学士孔敏英对东龙的田园景致做过这样的描述:“其形胜则四面皆山,高峰顶上中开大段,豁然平旷,良田美池,阡陌交通,步履所至,湛然如大明镜……两洁清流,一隘疆分,文峰东秀,御屏西峙,金星尚桥,玉堑天马。龙峡高耸,翠巍嵯峨,阁建凌霄,桥巩文昌,屋舍俨然参差者,万瓦康庄。
衢辟曲径者,四路贞松挺翠,绵亘数里。桃、梅、梧、柳、绿竹成荫,如虬如龙,似画似图。鸡犬桑麻,都非恒境,宏信者屡矣,每当旋归,流连不忍去之。予听之,不禁击节曰:桃源洞欤仁厚里也。”这般描写,与“桃花源”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光荏苒,而东龙遗存下来的千年古村落文化,依然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文化是最具生命力的,它仍在引导人们认识、重视、保护和开发东龙古村落。
南园旅游区
南园旅游区是河源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客家古村落。它位于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紧靠东江西岸,距离河源市区12公里。
这里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和独特的客家风情,构造成了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南园旅游区共有古民居建筑30多座,多数建于明末清初,建筑的选址讲究座向和周围环境,一般选址坐北朝南,所体现的特色是:取材便利,楼体坚固牢靠、规模大、结构封闭一体;同时客家民居还体现了阴阳思想和家族观念思想。
南园旅游区建筑群中,规模较大保存最好的民居是“大夫第”、“新衙门”、“老衙门”;最难能可贵的是“柳溪书院”,旧时潘氏家族的显赫历历在目。
南园旅游区的“百年果园”更是大家不容错过的一道风景线,果园位于美丽的东江岸边,全部都是近二百年的老荔枝树,岁月给它们留下了弯弯曲曲的造形,一颗颗巧似一盘盘名贵的盆景。
纯朴热情的东源客家人欢迎各位朋友到南园旅游区来——品味精湛的客家民居文化、体验古朴的客家民俗风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18:17
目录
概述
茶山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