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台,汉语词汇,拼音xiàn tái,意思是官署名。汉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唐龙朔二年(662年),改
御史台为宪台,咸亨元年(670年)冬复旧称。御史
官职的通称。后亦用为地方官吏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
《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
奉职宪台,
擢授戎校。”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称谓》:“ 鄂西 林相公 云:‘ 唐 龙朔 二年改御史台为宪台,是宪台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台,误矣。’余按…… 唐 虽改御史台为宪台,而亦改中书为西台,祕书为堑台,不专以御史所属为台,则以宪台称上官,似可通融。”
《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 黄人瑞 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说道:‘老宪台,受惊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