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来宫家村建村者,当属苏氏,苏氏先定居苏家寨(村南一山丘,故名),有苏氏住宅遗址、石围墙、墓葬为证,后苏氏无人。据《宫氏族谱》载,
清朝中期宫氏一大户从即墨大韩村迁来傅家埠村看山,于苏家寨山脚下定居,定名为宫家庵子。清末年,董氏又从即墨牛齐埠迁来同看山,独成
自然村。
位于惜福镇街道东南隅,距街道驻地3.5公里。宫家村为中心村,该村由董家庵子、歇息台子、杨树沟四个自然村组成。该村三面环山,东依哈查涧,北是尖顶山,南有苏家寨顶、土台顶等,西与夏庄街道李家曹村相接壤。土地总面积3000多亩,东部山峦地约2400亩,西部耕地600余亩。2004年9月,宫家村村委会改为宫家村社区居委会,全村共有266户,874人。
水果种植业发达,果农们率先引进果树新品种,仅葡萄一样,先后在此落户的品种有麦粒、玫瑰香、牛奶、羊奶、虎眼、716、水晶、金皇后、金华藤稔、巨峰等,经淘汰,只有巨峰打开了市场。每当秋收季节,除车皮外运,大、小商贩可到园内自选。自2001年秋,青岛市农业局批准此地为“青岛无公害千亩葡萄基地”。果农已掌握了巨峰葡萄延迟栽培技术,亩产已达2500公斤。以此为基础,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已办起私营企业2个,饮食服务业9家。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65万元,人均收入3948元。
村原有小学一处,由村台胞朱丕章等9人捐资1万美元,进行了修建改造,后并入傅家埠小学。1996年,镇政府投资40万元,修建硬化了的进村路和主要道路,使宫家村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大小车辆畅通无阻。在
青岛市林业局、水利局和
城阳区财政局的帮助下先后投资100万元,建起了山地水塘,修筑并硬化了上山路,1200亩山林的养护走上了规范化。2003年,根据城阳区政府和惜福镇街道关于
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统筹的文件精神,全村已有137人办理了投保手续,参保率为25.1%,共投入保险金额150419元,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2004年全村有110人办理新型农村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18.7%;全村参加农村新型
合作医疗保险411人,参保率52%。
宫家村有历史上留下的许多古迹和天然景观。童恢衣冠冢,位于通真宫东殿西北角。据《后汉书》记载,童恢,字汉宗,琅琊姑幕(今山东诸城)人。
汉灵帝光和五年(182年)任不其县令,因政绩卓著,迁丹阳太守。死后,时人为他建祠,筑衣冠冢以纪念之。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冢为东西向,面西原有石碑一座,镌刻碑文“敕封后汉不其尹童府君之墓”,该碑立于清乾隆年间。墓前有石雕小虎两只。墓呈圆丘形,土封,高3米许,周长约20米,围以院墙。冢四周古柏参天,给人以肃穆之感。1966年“破四旧”时衣冠冢同所在的通真宫一起遭破坏,无有任何殉葬物出土,只发现墓穴有一隧道直通大殿,无人敢入。1993年,本籍台胞宫相珉、宫崇金、孙丕禄先生返乡探亲,捐资人民币5000元,由村民宫相贞负责施工,修复墓体。新冢穴内埋一碑,封土冢头大小如初,位置略有差错,同原样以矮石墙围之,并于冢前立新碑一通,铭文记之。
宫家村南山坡布满奇岩怪石,如万缘丛中的“红石壁”,翘首向上的“蚧了头”(土语即蝉头),缩身待跳的“金蟾石”,清沏见底的“鹁鸽泉”(鹁鸽即野鸽),刚坚有力的“刀刃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