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汉语词语
家乡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jiā xiānɡ,基本意思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离开这个地方后,才知道这里是家,非常想念,想家,家想,谓之家乡。
释义
[hometown;native place] 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故乡
出处
贺知章回乡偶书》诗之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 镜湖 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例句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近访得一医人自家乡来,自言能治此疾。”
李渔 《奈何天·计左》:“一路行来,已是家乡地面,少不得要暂驻旌旄,略停车马。”
曹雪芹 《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清·李汝珍·《镜花缘》·九回:林之洋道:”妹夫不久就要成仙,为甚忽然愁眉苦脸?难道舍不得家乡,怕做神仙么?“
刘半农 《敲冰》诗:“你应当喝一杯胡桃滋味的家乡酒。”
诠释
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家乡也可以是有归属感安全感的地方。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家乡人,还是生活在当地的外乡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华人,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喜爱理由何止一百条。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带给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充满激情的青春,除了她固有的可爱以外,家乡已经被注入了情感内涵,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
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家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由此便衍生出了无数千古动人的诗章,在汩汩流淌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卷起层层浪波。
雅称
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考以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等的代称也不少,兹撷取数例于下,以飨读者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15:38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