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容(拼音:ró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一般认为指容纳,引申指对处在一起的人不排斥,能接纳。由此在引申指允许、让。另外,“容”也假借为人的外表,如容貌、仪容,引申指样子。有人认为容貌的“容”本作“颂”,后作“容”,也有人认为“容”本身就有容貌的含义。
文字溯源
“容”的构形,曾经有过不同的提法,有的说,从从公;或以为“宀”作形旁,“”作声旁;或以为容从宀,从谷。宀指房舍,谷指山谷。二者都有容纳的意思。也有的学者认为,甲骨文作图1。外部是早期的“”字,下部的“口”表示某些物品。洞穴中有物品,就是装、盛(chéng)、容纳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容是会意字。战国文字承自甲骨文;上部变为“宀”,下部变为“公”;《说文解字》古文承自战国文字。战国文字和《说文》古文都是从宀,公声,这种写法没有沿用下来。篆文由战国文字演变而来;“宀”下多出两笔,变为从宀、从谷,谷亦声,这种写法沿用至今。
“容”的本义是容纳,后来词义扩大,引申出宽容、允许、容貌这三个义项。又发展出事物的景象这个意思,此义常用于现代汉语。一说“容”本义指宽裕,《荀子·不苟》:“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一》:“容之言裕也,言君子敬慎而不局促,绰绰有裕也。《非十二子篇》‘修告导宽容之义’,《韩诗外传》作‘宽裕’,是容裕古字通。”其实容的宽裕义并非是裕之假借。容从宀而表示宽裕,犹如宽从宀而表示宽敞一样。
“容”字亦有容貌之义,清代学者段玉裁认为此义古作“颂”。不过,“颂”字产生之前,“容”就已有了容貌之义,如《诗经·周颂·振鹭》:“我客戾止,亦有斯容”。朱熹集传:“言飞于西雍之水,而我客来助祭者,其容貌修整亦如鹭之洁白也。”《诗经》中用的“容”字即容貌义。其它如《礼记》《论语》《庄子》《荀子》等先秦文献中都使了容貌义的“容”字。而“颂貌”义的“颂”字在先秦文献中未见使用,在《汉书》中才有颂貌义的“颂”字。《汉书·儒林传·毛公》:“鲁徐生善文颂。”颜师古注引三国魏苏林曰:“(汉书仪)有二郎为此颂貌威仪事。”可见“容貌”义的“容”比“颂貌”义的“颂”使用的要早,容貌的“容”应是古字,颂貌的“颂”是今字。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宀部】余封切(róng)
盛也。从宀、谷。
𠕺,古文容从公。
【注释】徐铉注: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
说文解字注
“盛也”注:今字叚借为颂皃之颂。
“从宀,谷声”注:此依小徐本。谷古音读如欲,以双声谐声也。铉本作从宀、谷,云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亦通。余封切。九部。
“㝐,古文容,从公”注:公声。
广韵
馀封切,平锺以 ‖谷声东部(róng)
容,盛(chéng)也。仪也。受也。《尔雅》曰:“容谓之防。”郭璞云:“形如今床头小曲屏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司马法》云:“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是也。”又州名。又姓,八凯仲容之后,《礼记》有徐大夫容居。馀封切。三十五。
【校释】本小韵的字声符为“容”的字读róng,声符为“庸”的字读yōng。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容;部外笔画:7
古文:𠕺
《广韵》《集韵》《韵会》竝馀封切,音融。《说文》:盛也。从宀从谷。徐铉曰: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增韵》:受也。包函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众。《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注:谓包之也。
又《唐书·狄仁杰传》:娄公盛德,为所包容久矣。
又仪容也。《礼·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射义》:试之於射宫,其容比於礼,其节比於乐。又《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又从容,安也。《书·君陈》:从容以和。《中庸》:从容中道,圣人也。
又《尔雅·释器》:容谓之防。郭璞注:形如今牀头小曲屛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所以容身防矢也。
又礼官曰容。《礼·乐记》: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注:容谓礼乐之官。使之检视殷家礼乐之官,而复其位《前汉·儒林传》:徐生善为容。是善礼乐者谓之容也。
又飞扬貌。《楚辞·九章》:纷容容之无经兮。
又《礼·内则》:佩容臭。注: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犹後世香囊也。
又纱之轻者曰轻容。《唐苑类》:轻容,无花薄纱也。
又州名。古象郡地,唐置容州。
又姓。八凯仲容之后。《礼记》有徐大夫容居。
慕容,复姓。
又《集韵》尹竦切。与怂慂之慂同,劝也。
又《正字通》余垄切,音涌。《前汉·郊祀歌》:神之行,旌容容。
又与颂通。《说文》:貌也。从页,公声。徐曰:此仪容字。歌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颂。后人因以为歌颂字。《前汉·惠帝纪》: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古颂与容同。《刑法志》注:颂谓宽容之,不桎梏也。
又叶与章切,音阳。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呜呼远矣,何日而忘。
又《参同契》: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覩,匡郭以消忘。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宀”扁、窄,“谷”宽、大。❷“宀”,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❸“谷”,上部左撇与右点在横中线上方竖中线两侧;“人”的撇、捺相接于田字格中心,罩住“口”;“口”上宽下窄。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17:25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