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金粟兰
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
宽叶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 Hemsl.)是金粟兰科金粟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宽叶金粟兰根茎粗壮,黑褐色,茎单生或数个丛生;叶生于茎顶,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穗状花序顶生,常两歧或总状分枝,花白色;核果球形,具短柄;花期4-6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金粟兰科金粟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65厘米;根状茎粗壮,黑褐色,具多数细长的棕色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有6-7个明显的节,节间长0.5-3厘米,下部节上生一对鳞状叶。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上部,纸质,宽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9-18厘米,宽5-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锯齿,齿端有一腺体,背面中脉、侧脉有鳞屑状毛;叶脉6-8对;叶柄长0.5-1.2厘米;鳞状叶卵状三角形,膜质。托叶小,钻形。
穗状花序顶生,通常两歧或总状分枝,连总花梗长10-16厘米,总花梗长5-8厘米;苞片通常宽卵状三角形或近半圆形;花白色;雄蕊3枚,基部几分离,仅内侧稍相连,中央药隔长3毫米,有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稍短,各有1个1室的花药,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长约3毫米,具短柄。花期4-6月,果期7-8月。
产地生境
生长环境
生海拔750-1900米的山坡林下荫湿地或路边灌丛中。
在原生植被较好的常绿落叶混交林下的谷地(如大关三江口长河坝)则可在谷底南、北坡林下较空旷处均可分布,分布于阴坡(北坡)下缘灌草丛中(如彝良龙安、大关三江口林场附近)局部较潮湿的小环境中。此环境均有鱼腥草复叶耳蕨黄金凤浅圆齿堇菜等喜湿种类,表明土壤湿度均较大。但在次生灌草丛环境.光照较强,已入侵许多较耐旱喜阳植物,如盐肤木灰苞蒿长叶胡颓子等。而后一原生环境中上层树种主要是白蜡树大果冬青褐毛稠李天师栗及稍上缘的长柄水青冈等。
分布范围
宽叶金粟兰分布在中国各地。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在云南广泛分布于滇东北地区海拔1700米以上土壤较潮湿的淘谷地。
生长习性
宽叶金粟兰是一种适于生长于阴湿环境的植物,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近沟谷底部两侧较阴湿而灌木草本稀少的环境中能繁茂生长。
从地下茎顶端生出的萌生枝芽约于每年3月底萌出土面。在萌生枝出土前两对抱合的幼叶已形成、顶生花序也已明显分化,即顶生花序在土中分化形成。约于4月底至5月初发育成熟。顶生花序常二歧或3个穗状花序总状着生,具总花梗,每花基部苞片通常宽卵状三角形或近半圆形。
繁殖方法
宽叶金粟兰以种子繁殖为主。
宽叶金粟兰的繁殖主要是通过地下茎分支产生的。宽叶金粟兰的地下茎为合轴茎,每年由地下茎顶端芽萌生形成一直立枝条,当年在直立枝条基部节上一侧形成新的芽,待冬季直立枝条地上部分枯死,新形成的芽即成为地下茎顶芽,次年又萌发形成直立枝条,如此往复由每个直立枝条的地下弯曲平展部分形成合轴的地下茎。有时在直立枝条基部节上会形成两个到多个侧芽,一般仅两个发育形成直立枝条,以后这两个枝条的基部节上又形成新芽并在次年长成枝条,于是形成地下茎分支‚当逐年不断伸长的地下茎局部因营养不良萎缩枯死或其它机械因素等造成断裂,就由一个个体形成两个个体。
主要变种
湖北金粟兰(Chloranthus henryi var. hupehensis (Pamp.) K.F.Wu)变种叶宽倒卵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粗圆齿,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总花梗较短,长2.5-5厘米。花期5-6月。分布于中国湖北、陕西、甘肃。生长在海拔750-1950米的山谷林下。根状茎或全草供药用。
主要价值
宽叶金粟兰根、根状茎或全草供药用,味辛,性温,有毒。能舒筋活血、消肿止痛、杀虫、祛风除湿、活血散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痛经。外敷治癞痢头、疗疮、毒蛇咬伤。有毒。可用于治疗肢体麻木、风寒咳嗽等症状。
参考资料
宽叶金粟兰.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宽叶金粟兰.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