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叶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常绿直立灌木,高1-3米;通常具粗壮的刺;小枝开展成45度的角,幼枝密被锈色或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带黑色。叶纸质或近革质,窄椭圆形或窄矩圆形,稀椭圆形,两端渐尖或微钝形,边缘略反卷,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深绿色,干燥后淡绿色或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密被淡白色星状柔毛。果实短矩圆形,直径为长的一半,幼时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肉较薄;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4月。
常绿直立
灌木,高1-3米;通常具粗壮的刺;小枝开展成45度的角,幼枝密被锈色或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带黑色。叶纸质或近革质,窄椭圆形或窄矩圆形,稀椭圆形,长4-9厘米,宽1-3.5厘米,两端渐尖或微钝形,边缘略反卷,上面幼时被褐色鳞片,成熟后脱落,深绿色,干燥后淡绿色或褐色,下面银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侧脉5-7对,与中脉开展成30-45度的角,上面略明显,下面不甚显著;
叶柄褐色,长5-8毫米。
花白色,密被鳞片,常5-7花簇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
总状花序,每花基部具一易脱落的褐.色小苞片;
花梗长3-5毫米,淡褐白色;萼筒在花蕾时四棱形,开放后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长5-7毫米,稀达8-10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5-3毫米,顶端钝渐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短柔毛;雄蕊4,
花丝极短,长0.6毫米,
花药矩圆形,长1.3毫米;花柱直立,顶端弯曲,达裂片的2/3,密被淡白色星状柔毛。
果实短矩圆形,长9-10毫米,直径为长的一半,幼时密被银白色和少数褐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肉较薄;果梗长4-6毫米。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4月。
分布在四川成都及其盆地内的标本,其萼筒漏斗状圆筒形,长仅5毫米。分布于峨眉山的标本,变化范围就更大了,萼筒长5-10毫米,叶片窄披针形至广椭圆形,两端也有不同变化,长短大小更是形形色色。因此,我们根据巴县、江津、北碚缙云山标本具有过渡类型的特征,而未列出新类群出来。另外,产于四川广元以北、陕西及甘肃的一些小形叶标本,萼筒长仅有5毫米,也放在本种内。因此,该种与其它种的区别在于本种果实短矩圆形,长9-10毫米,果梗长4-6毫米,萼筒圆筒形或漏斗状圆筒形,银白色,花柱密被淡白色星状柔毛。
长叶胡颓子可以用扦插繁殖,扦插育苗以腐叶土为基质,使用粗度为5-6毫米的1年生枝为插穗,用150毫克/升的ABT7号浸泡4小时为好,用水浸处理促生根,以浸泡3-5天效果为好。
木里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 var. muliensis C. Y. Chang):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该变种幼枝几无刺;叶片较小,窄矩圆状椭圆形,长3-5厘米,宽0.8-1.5厘米,顶端圆形或两端钝形;花柱近无毛;果实椭圆形,被银白色鳞片,长12毫米,直径5毫米;果梗长10-13毫米。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南部(木里)和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1800-2900米的向阳河边或灌丛中。
长叶胡颓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也有食用价值。果实可食及酿酒;根可治哮喘及牙痛,枝叶可顺气、化痰,治痔疮。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流状态、抗氧化作用,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有预防保健作用。长叶胡颓子果实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长叶胡颓子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糖类和有机酸,营养物质的含量均高于栽培果树,且出汁率高。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