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九仙山》是北宋文学家
苏轼创作的一首
七言律诗。这首诗首二句叙九仙本身,而以王导、谢安为代表。三四句叙寻访九仙遗迹,就九仙本事及九仙山风物点化,对仗工稳。后四句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出自己在九仙山的住宿生活,并热情颂赞九仙山的自然奇观。全诗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作品原文
宿九仙山⑴
风流王谢古仙真⑵,一去空山五百春⑶。
玉室金堂馀汉士⑷,桃花流水失秦人⑸。
困眠一榻香凝帐⑹,梦绕千岩冷逼身⑺。
夜半老僧呼客起⑻,云峰缺处涌冰轮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九仙山:在
杭州西面,山上有无量院。相传是东晋
葛洪、
许迈等炼丹成仙之处。
⑵风流王谢:指东晋的开国元勋
王导和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
谢安。
⑶一去:指王导、谢安离开人世。五百春:即五百年,举其成数而言。
⑷玉室金堂:指华美的佛寺。余汉士:指寺院内保存有汉末在此炼丹得道之人的泥塑偶像。
⑸“桃花”句:
陶渊明《
桃花源记》写武陵人寻访到桃花源,里边的居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秦人,指桃花源里的居民,这里代指王导、谢安等“九仙”,
⑹榻:狭长而较矮的床。香凝帐:指床帐周围有香气缭绕。
⑺岩:高峻的山。
⑻客:诗人自指,因其作客无量院,故称。
⑼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冰轮:月亮。
白话译文
风度翩翩的王、谢可称得上古仙式的游山人,一旦离开人间名山空闻一晃就是五百春。华美道观留有汉时得道者的塑像,桃源仙境里可惜不闻秦人的音讯。夜晚困惫一下子倒在香气缭绕的帐边熟睡.恍惚中梦游高山峻岭感到寒气逼人。夜半梦中突然被无量院的老僧唤醒,只见云峰缺口涌出清冷如冰的圆月一轮。
创作背景
苏轼这首七律作于杭州通判任上,时年三十八。他本就好入名山游览,此时由于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便更加寄情山水,他曾说:“天教看尽浙西山”(《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便留连”(《登惠山绝项望太湖》)这首诗便是他于熙宁六年(1073年)游赏九仙山、夜宿无量院所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关于九仙山,诗人于题下自注:“九仙谓
左元放、
许迈、王、谢之流。”首联写作者诗题自注中所说之事。东晋开国元勋王导与
晋孝武帝时的“风流宰相”谢安,二人既是政治家,又好登山临水,苏轼仰慕他们,因此特地从九仙之中提出他们二人作为代表,说具有超逸风度的王、谢二人,他们政事之暇,不喜处身人间烟火浓烈处,却常好登山临水,赏玩自然美景,称得上是古代仙人式的游山客。可是自从他们逝世以后,到这座仙山来游赏的风流人物很少,光阴如白驹过隙,山一空就是五百年。这两句之中还含有诗人的言外之意:今日我逸兴勃发,像王导、谢安那样登览此山,方使空山又有知音。
颔联“玉室”句,《晋书·许迈传》载,许迈在写给友人
王羲之的信中道:“自山阴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即此句的出处。金堂玉室,指华美的道观,昔时仙人道士炼丹之地,已成佛寺——无量院。余汉士,指院内尚竖立着左元放等得道之士的泥塑偶像。“桃花”句,用
陶渊明《
桃花源记》记武陵人寻访到桃花源,路遇居民而对话之事。这一联说,诗人白昼游览九仙山时,只见山上桃花盛开,山涧流水淙淙,清静幽美,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不过那些“秦人”却遍寻无着,唯在古玉室金堂之中,尚能瞻仰到左元放等人的塑像。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了。
颈联点题。白日尽兴游览,晚上一进无量院,诗人便感到困惫不堪了,所以他赶忙钻进帐内,倒在床上。在缭绕帐边的浓郁香气中,迷迷糊糊,酣然入睡。不料,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梦,一进梦乡,诗人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又在那些数不清的高峻山峰之间游赏着,而山顶冷风凛凛,寒气逼身。这里“冷逼身”是一笔兼写虚实二境。虚者,“冷逼身”是诗人梦中所感;实者,诗人睡在山上无量院中,山高而寒冷,又值深夜,冷风袭人,凉意传导入梦,梦中人便觉得“冷逼身”了。
尾联写夜半赏月。夜半时分,诗人正游于梦境之中,却被无量院中老僧唤醒。原来老僧素知苏轼游兴最浓,故而唤他起来领略美景。诗人赶快披衣出屋,在老僧的指点下,翘首仰望天宇,只见云如峰群,缓缓移动,峰峦缺处涌出了一轮白玉盘一样的圆月,影影绰绰,似见吴刚蟾蜍,疑非人间,诗人快乐得几乎要“起舞弄清影”了。“云蜂缺处涌冰轮”,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是写景名句,无量院中有冰轮阁,即因此句得名。
然而,它没有露在诗的表面,而是织进了字里行间,读者须知人论世,方能体味得到。由此,这首诗也就比单纯的游山诗,更富意趣了。
名家评价
爱新觉罗·弘历《
唐宋诗醇》:“后四句磊砢妥帖,便入钱刘集中,亦称警策。”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
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
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