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
中国安徽省公办高校
宿州学院(Suzhou University),简称“宿院”,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第一届安徽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校园、“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办学历史
1949年,学校创办。
1950年,皖北地区师范学校更名为宿县地区师范学校。
1977年,宿县地区师范学校与安徽大学宿县地区师范专科班(新设)合署。
1979年,安徽大学宿县地区师范专科班更名为安徽师范大学宿州专科班。
1983年,宿县地区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宿州专科班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2年,宿州市农业干部学校并入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2004年,宿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宿州学院。
2008年,宿州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10月,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宿州学院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8月,宿州学院通过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验收。同年,成为中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4年4月,宿州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2015年,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3年7月21日,宿州学院正式成立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
2024年9月30日,宿州学院获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0月12日,宿州学院举行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50余人、博士350余人。聘任1名院士为特聘院士。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1人,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2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6人,省教学名师25人、省教坛新秀40人。出站博士后16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6人。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7月,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矿产资源、食品医药、材料化工、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经济管理、文化艺术7类应用型专业群。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一流(品牌)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287个、校外实习基地255个。孟二冬纪念馆、革命传统教育馆等获批为安徽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宿州市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宿州市党员政治学习教育基地。
学校荣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厅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19—2023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4项,获省部级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2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0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96部;授权国际专利39项、国家发明专利120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800余项,50篇咨询报告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用。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7月,宿州学院图书馆馆总建筑面积为3.46万平方米,由汴河路校区和教育园区校区两馆组成,有对外开放书库6个,文理科、类书丛书善本、辞书、汴河路校区阅览室5个,电子阅览室1个,自修室33个,共有阅览座位3020个;馆藏纸质图书约147万册,电子图书373万册;电子期刊36万册;订购、共享中国知网、Ebsco等中外文数据库平台34个。
宿州学院学报》属于安徽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数据、华艺线上图书馆和教育阅读网全文收录期刊,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报栏目为“皖北文化研究(特色栏目)”、“经济管理研究”、“语言文学研究”、“艺术与体育研究”、“思政课程与实践”、“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乡村振兴研究”、“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7月,学校与美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29所高校及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通过教师“海外研修工程”和学生出国交流学习项目,先后选派200多名师生赴国(境)外访学研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
所获荣誉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1.圆形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从里到外三个圆,由小到大,象征着学校运转无穷、生生不已,体现了延绵不息、循环往复的宇宙精神和生命观。
2.行书“宿州学院”,由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书写,厚重大气、苍劲有力,既象征学校稳健的发展步伐,也体现对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吸收。
3.英文校名,象征学校开放办学的精神。
4.数字1949:代表学校的办学历史溯源至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
5.主图形Ω:一是宿州第一个拼音字母S、Z的化写;二是似像两个人正在友善的交流,象征着宿州学院和谐、开放办学的精神;三是用类似物理学符号“Ω”,象征着宿州学院注重发展理工科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下方水平线“一”:既是对宿州学院所处淮北大平原地理环境的最简洁说明,也象征着宿州学院的务实精神;S、Z和“一”两个图形所构成的空心部分图形:犹如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着宿州学院充满活力,前程光明。
精神文化
友善、博学、务实、奋进
友善: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指人际交往中遵循的友爱和善的道德取向。语出《汉书·息夫躬传》。友善不仅是高尚心灵、美好修养的前提,也是启益智慧的重要途径。以友善之心处理人际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根本要素。
博学:是对知识、智慧方面的要求,既是行为准则,也是行动目标。一为动词,典出《礼记·中庸》及《荀子·劝学》,意为广泛学习,全面发展,侧重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一为形容词,语出《论语·子罕》,意为学识渊博,侧重于学习的目的、境界。二重含义,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务实:是观念和作风方面的准则,是为学、行事、做人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语出《国语·周语》,本意谓讲究实际,后引申为致力于具体实在的事情。这里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实践检验真理、实事求是观点的体现。
奋进:是人生观、事业观的积极价值取向。语出曹植《蝉赋》,用作校训,指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精神。
校训涵盖了道德(友善)、科学(博学、务实)和人生观、事业观(奋进)各个领域,涉及青年成长时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对学子成长,对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和发展态势,有着现实和长远的价值。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6:25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