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骄人
汉语成语
富贵骄人(拼音:fù guì jiāo ré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然,奈何其同之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富贵骄人”。
成语故事
东周时期,魏文侯打下中山国之后,认为中山距离太远,必须委派最亲近的人去守卫,于是就让自己的世子姬击去当这个中山君。
姬击前去上任,半道上遇到了田子方。田子方曾经当过他父亲的老师,是孔子学生子贡的学生,以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姬击认为自己应该有礼貌,慌忙下车,拱手站在路边致敬。没想到,田子方没有丝毫的停顿,驱车直过。姬击一下子有点受不了,派人追上田子方,说自己有问题需要请教。
姬击问:“我想请教一下先生,这世界到底是富贵者可以骄人,还是贫贱者可以骄人?”田子方一听就笑了,回答说:“自古以来,只有贫贱者可以骄傲,哪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一旦骄傲,就会社稷不保;大夫一旦骄傲,就会家族不保。楚灵王因为骄傲丢掉了国家、智伯瑶因为骄傲灭绝了家族,无数的案例,都在说明富贵之不足恃。而贫贱之士则相反,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褐衣,无求于人,无欲于世,遇到了比较好的君主,高兴了就参与一把,言听计从,勉为之留。如若不然,则浩然长往,又有谁能阻拦?当年周武王能诛杀万乘之纣王,却不能屈首阳之二士,这说明贫贱才高人一等,不是吗?”姬击脸红脖子粗,恨不能在地下找个缝儿钻进去,连忙谢罪而去。
成语寓意
穷人应该自尊,富人应该自爱。自尊而后才能自立,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富贵的人最忌讳骄傲,然而富贵的人又很容易骄横自满,而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总是耀眼夺目,因此子贡曾经问到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却觉得那样也不够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才可以。即使拥有了富贵,不懂得盈则必亏的道理,依然会招来祸端。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坚守做人的准则与底线是基本。为了追名逐利率躬屈膝,腐蚀了心灵,反倒不如安贫乐道来得快乐。然而现代生活中,谁都有可能遇到富贵与权势,泰然处之尤为重要。人们不妨将富贵、权势视为浮云朵朵,不论官高几等,权有多重,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心态,这样富贵才不至于成为祸患的源头。
成语运用
“富贵骄人”指恃仗金钱和权势,待人傲慢无礼。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于是乃选长者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
唐·李大师李延寿北史·外戚传》:“而况道不足以济时,仁不足以利物,自矜于己,以富贵骄人者乎?”
唐·李大师李延寿南史·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而不可以富贵骄人,亦不可以礼义见隔。”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八五回:“自古以来,只有贫贱骄人,那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
清·张廷玉明史·朱能传》:“雄毅开豁,居家孝友,位列上公,未尝以富贵骄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8 16:03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