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问
拾得是
寒山和拾得的一段对话。传说,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
罗汉,在凡间化作两位
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便有了与拾得下面的一段精彩对话。
简介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
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
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
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谋,
樊哙救主难,
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
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哪个辨?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
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
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林鹤泉:初次看到《寒山问拾得》,不是在
寒山寺,而是在东山的一座小庙,叫作
紫金庵,里面有一幅壁画,著名书画家
亚明先生所作,上面画有寒山、拾得对面而立,一问一答。题词只有前面一段,后面的偈文没有抄录。
寒山,又名
寒山子,是唐代的隐士,同时也是一位
诗僧,如果一定要论及流派,他应该是属于天台宗,他与拾得、
丰干合称国清“
三贤”。
背景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
相传寒山为文殊菩萨化身,拾得为普贤菩萨化身。
含义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在这段对话中,寒山师父问得很好,拾得师父答得很妙。其实,拾得的回答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豁达、那种超然、那种大度、那种洒脱,也就是中国古代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庄子所宣扬的“清净无为论”中的“少私寡欲,不去争斗”。很明显,这是一种救人的、寻求个人解脱的学说,而不是一种救世的学说。
但对人的修行来说,“少私寡欲,不去争斗”的确能给人以极大的解脱。每个人身边总有些不快,这种不快很多是别人对你的嫉妒、诽谤、讽刺、攻击甚至迫害所造成的。怎样对待别人的恶为(或善意的恶为),怎样摆脱身边的这些烦恼,是我们经常为之头疼的事。于是,有的人明中争斗,结果争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有的人暗中生气,结果气的
七窍出血,永世窝囊。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种处世方法,既不明争,也不暗斗,而是不斗气也不生气,正起眼走自己的路,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
之所以说这段对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是因为的确身边有一批这样的人,而我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获得了胜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总有那么些人
看你不顺眼,想着办法整你、治你、斗你。如果你把心思放在反抗上,那就正好中计了。我采取的方法是,面上事事过的去,暗中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的工作学习成绩去“游戏”人间,“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远远的被我甩在身后。凡事要低调,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要先做好了再说。我给我自己制订的做人
座右铭“少话少事少事”(少说大话、少做鲁莽事,就会不出大事),就是“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翻版。这种处世方法绝对不是消极的,我认为是防守式的进攻,是积极的。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固然可取,但不闻世事、时时“清心寡欲”,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人生态度去生活,也颇是有些对己、对世太不负责任了。拾得师傅的回答,只是一种思想的反映,也仅仅是一个教育人要“修其身,完善其性”的美好愿望。它有着积极、善良的一面,但也有着不现实、颓废的缺陷。人都是生活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现实的社会,既有它的美好、善良、真诚,也有它的丑恶、暴戾和虚伪。对于那些社会中坏的一面,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呢?比如,对公共车上猖獗盗窃的小偷,对大街上行凶作恶的歹徒,用“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的方法对待肯定是不行的。对于阴暗的事物,对于伤人、伤俗的歪风,对于欺弱压小的暴虐,对于一手遮天的恶徒,“
不抵抗政策”非但换不来安定,只能是让它们得寸进尺,越发肆无忌惮!于是乎,对话改为“只是引他,导他,教他,劝他,认他,肯定他,几个回合,度化他!”
“寒山问拾得”的这段经典对话所以传世不衰,是因为它有睿智的哲理,因此就有无限的生命力。我想,能一分为二地把这段对话的精髓占为己有,以后做人时会更敞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