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寝(拼音:qǐ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寝的古字形像房屋中有笤帚,或像手拿笤帚打扫房屋。本义是睡觉的地方,卧室。引申指卧、就寝。由卧又引申为横放着。因为“寝卧”而停止了活动,所以这就可以引申为息、止义。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寝”,像屋子()里有扫帚(图1)。远古床还没有被发明的时候,人们席地而坐,席地而卧。所以休息的地方,每天都要清扫一下保持整洁。“寝”字所表达的可能就是这类情形。金文(图2-4),“房子”和“扫帚”依然不变,有的加上了手(又),如图3,意思是手持扫帚把屋子打扫干净。《说文解字》籀文就由此发展而来。到了小篆(图7)阶段,字形繁化。房子(宀)里不仅有扫把(),手移到了“帚”下方,“帚”的左方还多了一个“人”。战国文字(图6)和隶书(图8、9)将“宀”里的“人”省去,而代之以床形(“爿”,是牀的初文),睡觉休息的意思更明显了。楷书从汉隶演变过来。新中国成立后整理简化汉字时,把“寝”中的“爿”简化为“丬”,同时把“寑”作为异体废弃了。
“寝”本义是供人睡卧的房间,特指君王居住的宫室,即所谓的寝宫。由此引申,君王祖先神位所居的宗庙、所葬的陵墓也称为寝。宗庙是君王、诸侯供奉祭祀祖先的祖庙。汉代的郑玄解释说:“前曰庙,后曰寝。”就是说宗庙的前边部分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庙堂,庙堂后边收藏祖先衣冠遗物的后殿则叫寝。寝后来还指帝王陵墓中的正殿,或直接把安葬帝王的陵墓叫做寝陵。
寝是放床供人睡卧居息的房间,由此产生了躺在床上睡觉的意义,后又泛指睡觉。寝虽是在床上躺卧,但这既可是躺在床上睡觉,也可是躺在床上休息,如成语“寝而不寐”“寝食不安”中的“寝”,就是躺在床上却未必睡着了。“寝”的这种躺卧休息的意义,又生发出止息、废弃乃至隐藏的意义来。如把停止战争叫寝兵,把罢免官职叫寝免,把停止废除叫寝废,把隐匿隐藏叫寝藏,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寝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单用,一般以语素的身份出现在成语或合成词中,而且多用于书面语。
详细释义
近义辨析
寝、寐
在古代,在床上睡觉叫“寝”,不论睡着或睡不着。《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宰予白天睡觉)睡着了叫“寐”。《国语·晋语一》:“归寝不寐。”(回家睡觉可是睡不着)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宀部】七荏切(qǐn)
寑,卧也。从宀,〔⿱帚又〕声。
𠖗,籀文寑省。
说文解字注
“卧也”注:李善引《论语》郑注:寝,卧息也。卧必於室,故其字从宀。引伸为宫室之偁。《周礼·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释宫》曰:室有东西箱曰庙,无东西箱有室曰寝。又引伸之凡事止亦曰寝。
“从宀,㑴声”注:今人皆作寝,寝乃㝱部𡬓字之省,与寑异义。七荏切。七部。
“𠖗,籀文𡪢,省”注:省人也。《水部》濅下曰:𡩠,籀文𡪢。
广韵
七稔切,上寑清 ‖侵声侵2部(qǐn)注:经典同寑
寑,室也。卧也。七稔切。九。
寝,上同,见经典。
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部】 寝;部外笔画:11
古文:𡨦、𡫒、寑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七稔切,侵上声。《说文》:卧也。《诗·小雅》:乃寝乃兴。《论语》:宰予昼寝。
又《广韵》:堂室也。《尔雅·释宫》: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周制,王公六寝,路寝一,小寝五。路寝,冶事之所,小寝,燕息之地也。《公羊传·庄三十二年》:路寝者何,正寝也。
又寝庙。凡庙,前曰庙,后曰寝。《诗·小雅》: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商颂》:寝成孔安。注:庙中之寝,所以安神也。
又陵寝。《史记·乐书》:三代以前,未有墓祭。至秦始出寝,起於墓侧。汉因秦制,上陵皆有园寝。
又凡居室皆曰寝。《礼·王制》:庶人祭於寝。
又息也。《前汉·刑法志》:兵寝刑措。《唐书·裴度传》: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又寝丘,县名,在汝南。《前汉·地理志》应劭注:叔敖子所邑之地,後更名固始。
又叶衣检切,音揜。《诗·小雅》:乃安斯寝。叶上簟。簟音忝。
《集韵》:亦作𡩠。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𠬶”的上部是“彐”,中间横笔两端不出头。
【写法提示】❶“宀”的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端。❷下半部分左窄右宽,顶部和底部左右旁平;“丬”点在横中线;“𠬶”,“彐”的三笔都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末横在横中线;“冖”在横中线下侧,从“丬”起笔,比“彐”宽;“又”的两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相交于右下格,捺脚低于撇尖。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5:20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