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部是
蒙古族最著名的部落之一,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在
北元时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其各
鄂托克的领主历来都由“
黄金家族”
达延汗的长子
图鲁博罗特(大部分鄂托克)和六子
斡齐尔博罗特(克什克腾鄂托克)的子孙承袭。明
嘉靖二十六年,察哈尔部达来逊
库登汗惧为俺答所并,率领所部十万东迁,移牧于
大兴安岭东南半部。不仅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罕有事件;由于移动的结果,在蒙古内部引起了重大变化,并使明廷辽东大为疲蔽,不久便形成清朝兴起的基础。这个事件对整个明清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史称
左翼蒙古南迁。
背景介绍
对“察哈尔”一词,一般史学界认为源于波斯语,其意为“家人”、“奴仆”、“卫士”、“宫殿卫队”之意。蒙古军队西征以后把这个名词带回到蒙古高原,融入蒙古语。
据史料和成吉思汗祭词记载,“察哈尔”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成吉思汗建国初期。成吉思汗于1211年对金朝发动战争,其中派往金朝传达檄文的使臣名叫“察哈尔火者”。另外成吉思汗生前把以“察哈尔”命名的自己一部分家人和贴身仆人赐给幼子拖雷之妻。以后,“察哈尔”一词又见于蒙古文史书《黄金史纲》、《黄史》中。在汉文史籍中见于《皇明九边考》、《武备志》、《登坛必究》、《国榷》等史籍中。在这些汉文史籍中“察哈尔”一词有几种不同的译写:察罕儿、擦汗儿、叉罕儿等。在蒙古族历史史诗《江格尔》中,“察哈尔”一词频繁出现,目前的汉文“察哈尔”一词从清代开始沿用。
发展历史
查阅蒙古历史文献,“察哈尔”有其久远的历史。1206年成吉思汗称汗,蒙古帝国从此建立。成吉思汗在赐封了各位功臣之后,首先扩充了号称“怯薛”的万人护卫军。
成吉思汗把这一万名护卫,分成10个千户。每1000名为一个集体,各有他们不同的职责。成吉思汗亲自为这一万名怯薛军制定了明确的分工和规则。这支怯薛军是成吉思汗保障自身安全和巩固其政权的一个重要支柱。成吉思汗为这支军队制定严密的护卫制度的同时也给予他们种种特权,并使他们直接归属于自己掌管和在嫡系亲信控制之下。成吉思汗之后的窝阔台汗,照例继承了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制度。元朝建立以后,也始终继承着这一制度,怯薛军由大元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其军队数额都保持在万人以内。据史料记载,在元朝时,有部分西域的钦察人、康里人、阿速人、唐兀人被编入护卫军内,这说明在怯薛军内还融入了西方人种。元朝灭亡,蒙古人退回漠北以后,蒙古人仍保留着其旧制,特别是到了北元达延汗时代,这一点更为明显。达延汗再度统一蒙古,在重新划分各万户时,依照成吉思汗的旧例,建立了自己的护卫军——中央察哈尔万户。这样,成吉思汗的怯薛军也就延续到了察哈尔中央万户。察哈尔万户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蒙古大汗贴身护卫军,同时也具备了军事和生产双重任务。
元朝灭亡,元廷北迁后,北元军队继续与明军作战,形成了北元与明朝的南北对峙局面,蒙古社会进入了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明朝对蒙古进行了为时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争。蒙古内部内讧时有发生,大大削弱了中央汗庭和黄金家族的权力和地位,使他们的权威逐渐衰落,蒙古异姓王领主的势力乘机崛起,兼并领地,并企图篡夺蒙古大汗之位。从此蒙古陷于长时期无休止的战乱、分化和重组之中。蒙古族人民,包括领主,对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各部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争斗深感失望。他们缅怀着祖先的辉煌业绩,更渴望巩固昔日大汗的正统地位。在这时,人们为了增强蒙古大汗身边的护卫军的崇高地位和激励士气,开始使用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出现的“察哈尔”之词来命名护卫军和大汗的直属中央部落。从此“察哈尔”一词名扬天下,使蒙古大汗直属部落又添加了一个神圣的光环,使得“察哈尔”部在蒙古各部中与众不同。从此以后,察哈尔部的传统特殊的地位,如同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被后人尊奉为“黄金家族”一样,继续被后人确认,一直居于蒙古宗主部的地位,成为北元大汗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时与大汗后裔相提并论,成了蒙古政权的代名词。
达延汗时代蒙古六万户重新划分的方式是完全按照成吉思汗时期的惯例进行的。达延汗把六万户分成左翼三万户和右翼三万户,大汗驻帐于察哈尔中央万户中。在察哈尔万户内部也划分为左右两翼,大汗驻帐于居中的老察哈尔营。这种划分与成吉思汗的中军及左右两翼的军事行政划分非常相似。
元朝末年,全国爆发了农民大起义,动摇了元王朝的统治。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建立了明王朝,同年8月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朝政权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元顺帝率领着黄金家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少数民族政权从中原全身而退的“奇迹”。这要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而元朝的中国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原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蒙古贵族退出中原后,仍保持着对蒙古高原大漠南北的统治,与明王朝相抗衡,这个政权史称“北元”。
元廷北迁后,元惠宗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不断进行收复大都的军事反攻。而明朝则打算乘胜消灭北元势力,统一全国,于是他们之间不断有战争爆发,双方势均力敌,谁也无法取胜。这样北元蒙古与明朝两个政权对峙局面维持了长达二百余年。然而北元方面由于对明战争的失利,以及统治层内部的斗争,使蒙古的实力大大削弱,难以恢复昔日元王朝的辉煌。
明初以北元大汗为中心的蒙古各部,居住在漠北、漠南的蒙古高原上,与西部卫拉特蒙古相区别称为“东蒙古”。北元大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裔,被视为蒙古的正统。但是元亡之后,北元大汗再也无力实现对各部的控制,西蒙古卫拉特部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388年西蒙古卫拉特领主与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相勾结,在土剌河杀害了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又拥立也速迭儿为蒙古大汗。在一百多年前,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曾与忽必烈争夺皇位以失败告终。百年以后阿里不哥的子孙也速迭儿起兵杀死了忽必烈的后代报了前辈一箭之仇,这在蒙古汗统上是一件大事。因为自元朝以来,无论汗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如何激烈,忽必烈家族的汗权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一事件的发生,使西蒙古卫拉特部进一步发展成为与大汗分庭抗礼,与东蒙古并驾齐驱的政治、军事力量,开始了与东蒙古的争霸阶段。蒙古东西部相争,明朝开始插手,形势变得复杂起来。也速迭儿不久死去,从1389年至1415年26年间相继有六位大汗走马灯般地上任,这其间充满着卫拉特领主与蒙古黄金家族的权利争夺,同时,蒙古军队同明朝军队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
1425年,北元大臣阿鲁台(阿速特部首领)拥立东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哈萨尔七世孙阿岱台吉为全蒙古大汗,称阿岱汗,阿鲁台自任太师。蒙古大汗之位在黄金家族内部由忽必烈元裔转到了哈萨尔系子孙,阿岱汗在位期间,与明朝和卫拉特部进行了几次大的战争。
1433年,卫拉特领主脱欢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与东蒙古争雄,另拥立黄金家族成员,元裔的脱脱不花为汗,自己以太师名义掌握实权,汗廷出现了太师专制的局面。而东蒙古的贵族们在阿岱汗统领下与卫拉特部抗衡,蒙古汗廷同时出现了两位大汗同时执政的局势。但是随后在1438年脱脱不花在脱欢的支持下袭杀阿岱汗于母纳山(今乌拉特前旗乌拉山),但实权掌握在卫拉特领主脱欢手里。于是卫拉特取代了蒙古的实际统治地位,称雄于蒙古高原,成为明王朝的劲敌。脱欢于1439年死去,他曾谋求自己登上汗位的遗愿最终由儿子也先实现了。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卫拉特部首领也先太师率部南下,对明王朝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明王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也先在土木堡俘获了明王朝的英宗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役”。在这之后也先暂时统一了东西蒙古。也先得势之后毫无顾虑地将脱脱不花在内的大批黄金家族成员逐一除掉,于1453年自称为汗,称大元天盛汗,卫拉特部势力达到了鼎盛时代。
1454年,也先称汗后,当时在脱脱不花汗时期任枢密院知院一职的阿剌因谋取太师之位未成与也先反目,遂起兵杀死了也先汗。从此卫拉特部势力瓦解,也先余部退出东蒙古地区。此后,蒙古各部相继争夺蒙古高原上的霸主地位,互相攻杀。在这一时期,蒙古汗位名义上仍由黄金家族占据。但是,实权落入喀喇沁部领主孛来和翁牛特部领主毛里孩(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之后裔)手中。继而称霸蒙古政坛的,是卫拉特部的癿加思兰。他们的相继登台,使全蒙古的统治核心再度多次发生政变和内讧,混乱局面交互出现。不过这个时期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权威再度衰落,从元朝灭亡以后开始的百余年的政治风云已将蒙古黄金家族扫荡得所剩无几。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汗死后,留下两个同父异母兄弟的儿子:摩伦与其弟马可古儿吉思,他们成为孛来和毛里孩争权夺利的工具。1455年,孛来起兵攻杀阿剌,拥马可古儿吉思为汗,自称太师。1465年,与马可古儿吉思不和,将其杀死,自己也死于毛里孩之手。毛里孩拥摩伦为汗,自为太师,掌握了蒙古的实权。次年,与摩伦汗反目,将其杀死,不久自己也被满都鲁、孛罗忽(巴延蒙克)等合兵诛杀。马可古儿吉思和摩伦汗都没有子嗣。
摩伦汗死后,汗位空缺八年之久。元室后裔只剩下脱脱不花汗的幼弟满都鲁和长弟之子哈尔固楚克。哈尔固楚克在亡命他乡途中被惨遭暗害。其妻子是也先的女儿齐齐克,她在丈夫死后,于1452年生下遗腹子巴延蒙克。为免遭也先的迫害,她将巴延蒙克送到斡罗出少师那里。后来巴延蒙克娶斡罗出少师的女儿锡吉尔做了妻子,于1472年生下一子,取名巴图蒙克,他就是后来中兴蒙古的达延汗。
1475年,满都鲁在巴延蒙克和癿加思兰拥戴下,即位称汗,封巴延蒙克为济农(副汗),并给予孛罗忽的称号,世称孛罗忽济农,癿加思兰任太师。但是好景不长,满都鲁汗和孛罗忽济农中了恶人的离间之计,相互猜疑。最终孛罗忽济农在逃亡途中被杀,癿加思兰太师的“族弟”亦思马因乘机掠取锡吉尔夫人做了自己的妻子。随后亦思马因联合其他领主,将癿加思兰杀死,自己继任太师。满都鲁汗于1479年去世,无子嗣。
察哈尔是世代侍卫蒙古大汗的一支特殊的怯薛军。它不是以血缘关系,而是以职业关系为纽带,由万户、千户、百户等大小贵族子弟和蒙古精英人物混合组成的军事组织。那么,怯薛军何时成为察哈尔部落集团的呢?据1958年从茂明安部发现的哈萨尔《圣主成吉思汗祭祀经文》手抄本中记载:对于成吉思汗的祭祀活动“全部赋役由察哈尔各鄂托克承担”,该祭祀经文形成于北元初期。另据蒙古文史书《黄金史纲》记载,“察哈尔”一名称最早出现于也先太师专权时期。达延汗祖父哈尔固楚克台吉被害后,其妻子(也先之女)生下了遗腹子巴延蒙克,为使儿子免遭也先的仇杀,她把儿子巴延蒙克与家中佣人的孩子以偷梁换柱的形式进行了掉换,裹在摇车中,瞒过了也先派来的侦探,保住了黄金家族的血脉。这名佣人就是出生于“察哈尔呼鲁巴特鄂托克”部的鄂台老媪。由此可见,察哈尔至少作为一个鄂托克此时已经存在了,察哈尔部的形成比此时应该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