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寺院一般以塔为中心,其他殿阁分布在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方形的庭院。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便开始出现了这种寺院布局,一直流传到公元10世纪以后的一些辽代寺院,而中原地区的寺院则在唐代后期开始转型,到宋代的时候已经完全成为另一种格局。那么正定的
天宁寺、
广惠寺、
临济寺都是建于唐代的寺院。虽经历代维修,但至今仍然保留了早期寺院以塔为中心的格局,在塔的前后又分别建有前殿和后殿,僧舍建在两边。
——寺院早期布局以塔为中心转向晚期以殿阁为中心的过渡时期则是在唐代后期。正定的开元寺就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宝贵实例。开元寺中轴线的最北端是一座法船殿(现已经仅存遗址),在法船正殿的左前方是一座唐代的钟楼,右前方是始建于唐代的雁塔。此种布局已经明显看出古塔已经由寺院的中心位置移到了主殿的右侧,殿阁已经升至主体建筑的地位。这种过渡时期的寺院布局,在全国仅此一例。
——宋代之后的寺院布局逐渐趋于成熟,塔已经不再是寺院的中心建筑,而殿阁则升至主体地位。大小建筑沿中轴线布局,形成若干个四合院。古塔则移到了寺院之外,另建塔院。正定
隆兴寺的布局则是典型的宋代寺院格局。十余座殿阁错落有致的分布在中轴线上,整个寺院纵深展开,殿宇重重,高潮迭起。院落空间时宽时窄,随着建筑的错落而变幻。尤其是大悲阁与殿前左右的转轮藏、慈氏阁所形成的空间,成为整组寺院建筑群的高潮,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