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封(拼音:fēng),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在土堆上种树。封的本义是种树。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即在所封疆土的边界上培土种树,故引申为边疆、边界。后来又引申指给予称号或官爵,再引申为禁止、限制等。由禁止、限制等意义引申为堵塞、封闭、包裹等。作名词指用于封装东西的纸包或袋子;作量词,则指包裹或封装起来的东西。
文字溯源
会意字。“封”最早和“(简体)”是同一个字,图1、2是甲骨文,即“丰”字,下像土堆,上为树木,全字为植树于土上之形。古代植树于土堆以为封域,丰字正像其形,可见“丰”即“封”之初文。西周文字继承商代文字的写法,如图3;有的字形开始增加“”符(图5)。“又”本义是手,表示用手种树。此“又”符到了《说文解字》小篆变为“寸”,成为“封”字的固定偏旁,延续至今。《说文》古文的写法与商周“封”字初形略同,见图4。《说文》籀文(图6)把“土”和“丰”分置左右,图14的写法略同。中山王鼎则增加“田”符(图7),属于叠加意符的现象,这种写法又省略为“𤰫”, 《说文》误以为“”字古文。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的表现。大约从战国开始,“封”左上角的树木形逐渐变得和小篆的“之”字相近,以至于许慎认为“封”字从“之”。隶书(图11-12)对笔画进行了整合,左部写作“圭”,右部写作“寸”。
封字的本义就是培土种树,如“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意思是宿(鲁国的季武)哪里敢不培育这棵树呢?
在古代社会,邦国的边界多植树以为标志。据考古发现,商周时已多用培土植树的方式来形成边界。商周时人们植树为界,分土建国,而所分土地的大小,依受封爵位的大小来决定。古代赏赐官爵,同时还必须赐予土地。按《礼记·王制》记载,公爵与侯爵的封地为一百平方里,伯爵是七十平方里,子爵和男爵则是五十平方里。现代人们常说的“封建”一词,就是“封土建国”的省略。既然赏赐官爵的实质内容是给予领地,而领地的范围又总是以植树(封)来划定,所以赏赐官爵便也自然要称之为“封”了。
古代诸侯受命建国后,即在所封疆土的边界上培土种树,由于古代帝王把土地分给臣下时,是要划出一定界线的,所以封字又引申出了边界、边疆之义。如《左传·僖公三十年》:“(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意即晋国向东扩张边界到了郑国境内,又想扩张它西部的边界。土地分给臣下并划有一定的边界,这是为了对臣下起限制作用。因而又产生了限制、局限等义,如“故步自封”。栽树必须封严,因此由此引申出了封闭、封合之义,如“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史记·李斯列传》)又如:封山育林,封口。这一含义也可以理解为限制、局限的引申义。现代人还常说“一封信”,这个“封”字就是由动词“封信口”的意思引申为单位量词的。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下】【土部】府容切(fēng)
爵诸矦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𡉚,古文封省。
𡉘,籀文从丰。
〖注释〗徐锴曰:“各之其土也。会意。”
说文解字注
“爵诸侯之土也”注:谓爵命诸侯以是土也。《诗》毛传:之子,嫁子也;之事,祭事也。庄子之人也,即是人也,然则之土言是土也,其义之土,故其字从之土。引申为凡畛域之偁。《大司徒》注曰:封,起土畍也。封人注曰:聚土曰封,谓壝堳埒及小封疆也。冢人注曰:王公曰丘,诸臣曰封。又引申为大也,又引申为?固之偁。
“从之、土,从寸”注:合三字会意。府容切。九部。
“寸,守其制度也”注:此说从寸之意,凡法度曰寸。尊字,寺字下皆曰有法度。
“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注:此用孟子及王制之说。所谓制度也。
“𡉘,籀文封,从丰土”注:从土,丰声也。
“𡉚,古文封省”注:无寸也,从㞢土,则与㞢部读若皇者同字,犹豕亥古文同作?也。艸木𡚶(妄)生字之在土上,之之本义也,爵诸侯之土字从之土,之之引申叚借义也。
广韵
府容切,平钟帮 ‖封声东部(fēng)
封,大也。国也。厚也。爵也。亦姓,望出渤海,本姜姓,炎帝之后,封钜为黄帝师。又望出河南,《后魏官氏志》云:“是贲氏後改为封氏。”府容切。五。
康熙字典
【寅集上】【寸字部】封;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6
古文:𡉘、𡊽
《唐韵》府容切。《集韵》《韵会》方容切,竝音崶。《说文》: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隶作封,从圭所执也。《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告后土。注:封,土地之事也。
又《大戴礼》:五十里而封。
又《前汉·刑法志》: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
又封疆之官曰封人。《周礼·地官》:封人掌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
又大司徒之职: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沟封之。注:封,起土界也。土在沟上谓之封,封上树木以为固也。
又大也。《诗·商颂》:封建厥福。《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
又封禅,祭名。积土增山曰封,为墠祭地曰禅。《孝经纬》:封於泰山,禅於梁甫。《白虎通》:王者封禅以告太平。金泥银绳,封以印玺。孔子登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馀封是也。
又聚土曰封。《周礼·地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树数。
又培也。《吴语》:封殖越国。注:壅本曰封。
又富厚也。《史记·货殖传》: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
又凡专利自私曰封。《诗·周颂》:无封靡于尔邦。《礼·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郑注:与民同财,不得障管也。
又缄也。汉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谓之封事。
又《前汉·平帝纪》:诸乗传者,持尺五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又国名。《礼·明堂位》:封父龟。注:封父,国也。
又州名。苍梧郡地,隋为封州。
又姓。黄帝时有封钜。
又贲氏改封氏。
又穿封,复姓。
又土精。《白泽图》:物如小儿手,无指,名封。食之多力。
又封豕,大豕名。
又去声。《广韵》芳用切,音葑。《书·蔡仲之命》:往即乃封。徐邈读。
又叶府良切,音方。韩愈《李道古铭》: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𡉚从寸作。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左下“土”的末笔横改提。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汇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汉语方音字汇》)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9 09:24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