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构图是影视构图的主要构图形式。60年代以前,影视
画面构图的完整、均衡是构图的基本要求。60年代以后影视构图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开放式构图有了明显增加。
封闭,就是用一定的界限把一些东西圈起来,不让它们与外界发生关系。当
摄影师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
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时,这时的摄影师就把框架看作一种
外部世界和框内世界的界限,把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等等视觉效果。
封闭式构图的心理基础主要源于传统的构图观念。这些在严谨的美学心理支配下的摄影师要求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观赏者的联想和延伸也都在画面上提供的元素中进行,摄影师对观赏者的导向性也相对的明确。
第一、封闭式构图对主体的处理习惯于把主体处理在
几何中心或
趣味中心,形成一种完整感,全景是如此,即使是拍特写近景也讲究画面结构的完整性,不会出现半个脸,半个身子等;
第二、封闭式
构图十分讲究构图均衡。如拍摄人物,人处在画面的一侧,另一侧就有一定的
视觉形象造成均衡格局。封闭式构图也可以把人物处理在画面四周任何一角,但他的视线是向心的,必须在视线前方留有适当空间。比如电视剧《一地鸡毛》局办公室的人物构图均属封闭式构图。处理
动态构图时,不仅起幅
落幅讲究完整与均衡,而且在人物或摄像机运动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均衡。封闭式构图的这些特点,也反映了传统的构图规律。处理双人构图
视线方向时,面对面、观众不会意识到
画外空间的存在;
第三、封闭式构图,一般讲究画面完整性。比如拍人和物的
特写镜头,虽然是表现人和物的局部也注意画面结构的完整性。处理动态态构图十分注意起落幅画面的完整性。而开放式杨构不受这种限制,经常处于完整与不完整性变化之中不把观众
视觉感受局限在可视的画框之内,而是有意引导观众突破画框,产生更广泛的画外空间的联想。
摄影中有两种不同的构图观念:封闭式构图与
开放式构图。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时,我们就把这种构图方式称为封闭式构图。把框架之内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天地,追求的是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等视觉效果。封闭式构图比较适合于要求和谐、严谨等美感的抒情性风光、静物的拍摄题材,对于一些表达严肃、庄重、优美、平静、稳健等
感情色彩的人物、生活场面,用内向的、严谨的、均衡的封闭式构图也是有利的。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
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
表现形式一是画面上和人物视线和行为和落点常常在画面之外,暗示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二是不讲究画面的均衡与严谨,不要求画面内的形象元素完成内容的表达,甚至有意排斥一些或许更能完整说明画面的其他元素,让观众获得更大的想像空间。三是有意在画面周围留下被切割的不完整形象,特别在近景、特写中进行大胆的不同于常规的切角处理,被切掉的那一部分自然也就留下了悬念。四是显示出某种随意性,各种构成因素有一种散乱而漫不经心的感觉,似乎回眸的偶然一瞥,强调现场的真实感。观众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是对观众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参与能力的充分信任。
开放式构图适合于表现动作、情节、生活场景为主题材内容,尤其在
新闻摄影、
纪实摄影中更能发挥其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