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洞,位于苍山风景区。始建于明末清初,因建有将军庙而得名。将军庙是白族本主庙,本主神为公元754年唐天宝战争中阵亡的唐将
李宓。
景点介绍
大理将军洞,始建于明末清初,是白族本主庙,本主神为公元754年唐天宝战争中阵亡的唐将李宓。至今流传着许许多多李宓将军死后在当地显灵助人的传说,李宓将军从而被当地人尊为利济将军,是大理人民信奉的本主之一。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主要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厢房等,其中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雕龙画栋,十分雄伟壮观。门前的榕树已有千年历史,枝叶繁茂,如同华盖。
2013年2月9日,是我国农历年三十,举国欢庆,就在零点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全国各地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大理,年三十的夜晚爆竹声声,将军洞热闹非凡,是个不眠之夜。记者夜晚11点来到将军洞,这里早已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前往烧香许愿,希望得到李宓将军灵验庇佑。
文保信息
将军洞节日祭拜
1.大年三十
我国农历年三十,举国欢庆,就在零点的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全国各地用不同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来。在大理,年三十的夜晚爆竹声声,将军洞热闹非凡,是个不眠之夜。记者夜晚11点来到将军洞,这里早已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前往烧香许愿,希望得到李宓将军灵验庇佑。
夜晚11点的将军洞,大殿外燃烧香钱纸的香炉火光冲天,鞭炮声一阵接着一阵,此刻,已无法听见旁人说话的声音。只见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波接着一波涌上大殿内,对手持宝剑的李宓将军许下自己新年的美好愿望。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也到了祈福最旺盛的时候,整座庙宇内的鞭炮声震彻山谷。据大理市园林局下属将军洞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年三十到将军洞焚香祷告的约有4、5千人,一整夜到天亮都会有人来,最高峰是在晚上11点至凌晨1点。景区里的每个场所都有人专门负责,尤其加大消防安全保卫工作。来自湖南的李先生是到大理做生意的,他也带着“平安香”来到将军洞,他告诉记者,自己虽不是本地人,但到大理多年入乡随俗,只要不回老家过年,年三十的晚上都要到将军洞来祈福,再买一小把木柴回家,期盼来年如意、发财。
2.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在下关民间有着双重意义,即过中秋节与“赶”将军洞庙会。将军洞是俗称,正名应为唐李宓将军庙。庙在下关西北苍山斜阳峰麓,与“万人冢”同属
天宝战争有关的历史遗迹。李宓原系唐玄宗时的剑南留后、姚州都督,公元754年奉命南征南诏,在西洱河全军覆没,李宓阵亡。南诏阁罗凤收拾唐军阵亡将士尸体“祭而葬之”,诏曰:“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亡大礼”,表示以存旧恩。后由流散在民间的唐军后裔建祠祀奉,明代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刻碑:“大唐将军,领命南巡,至此即终”。明代建庙称“唐李公之庙”。清代又加扩充,到民国年间几次修葺,成为大理规模最大,香火旺盛的本主庙。李宓被封为“龙尾山泉利济将军”,管水利之神。李宓是历史人物,从祖国大统一,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白族信众把他看作忠孝两全,保护人民生产、生活的“本境福主”。喜洲白族文士赵甲南曾撰楹联:“马革裹边疆,尽孝全忠,姓字并传前战史;龙关留正气,御灾捍患,威灵犹仗故将军。”下关地区的汉族同样尊崇李宓为“忠君卫国,保境安民”的“将军老爷”。
李宓庙被称为将军洞,传说是因庙后有个石洞,通往漾濞,内藏兵书宝剑,有虎守候,人不得入。又有一说:李宓战败,他和五个儿子遁入斜阳峰麓的山洞,最后被南诏兵活捉,此洞被后人称为将军洞,在原址建庙祭祀。相传八月十五日是李宓诞辰,每年都由下关关迤龙尾街和中丞街的绅耆牵头,轮流主办庙会;上村村民亦称系李宓后裔,同样在这一天隆重庆祝。到时将军洞张灯结彩,搭松毛牌坊,摆香案,上刀山,请滇戏班子唱戏三天。洞经会有两起,龙尾街的感应社和巍山来的李氏后裔,年年必到。市区知名饭店都在庙前空地搭棚设摊,供应风味菜肴。还有凤仪人来卖“山林果”(山楂),果大肉厚,色泽红润,赶会的人都要买上几串,鲜尝之后可以风干做药用。儿童最感兴趣的是玩具木蛇、泥马、花脸壳(面具)、纸木做的剑、戟、刀枪。会期三天,滇戏每天白天演出,商贾、士绅的坐位在“八字楼”,类似今天的剧院包厢,一般民众就站在院内抬头观看。人很拥挤,小孩只能骑在大人肩膀上,很有鲁迅先生笔下《社戏》的味道。
将军洞庙会在下关居民和周边农村白族村民的心目中,是和大理“三月街”一样的
民族传统节日,几百年来长盛不衰。香火旺盛有多种原因,作为本主庙,早先住有“庙祝”,世代相传的白族巫觋。他们是人神之间的中介,专为来烧香还愿的人家祈祷,有难则逢凶化吉;有病给点香灰、草药,名“神药两解”;出门清吉平安;经商则人财两旺。1950年之后,参军、升学、求婚、求子者,多来庙中磕“平安头”。再有一项奇特的风俗“拜寄”。由庙祝代李宓为还愿人取个姓“李”的名字,即寄名于“将军老爷”名下,成为李宓的子子孙孙,受到神荫保佑。因之不少人本不姓李,经赐名张贴“红榜”后,本名之外又有一个“李××”的异名。有的人在1950年参加工作后,因这个“曾用名”,在“审干”中被带来麻烦。不了解民俗,就说不清这个问题。
将军洞还有与庙同龄的两种古树名木,银杏和大青树。银杏俗名白果树,共两株,分植八字楼前院心,“大跃进”时被砍伐。现存庙门外的大榕树,高达40多米,树龄已有500多年,是大理最古老的名树之一,成为将军洞的“地标”。庙内财神殿前原有一座“混沌楼”(方志误为混混楼),是大理历史上名楼之一,文人墨客中秋赏月之处。明代杨和曾写诗:“将军在何处?混沌起孤亭,关路通盘石,松根隐茯苓,月明山雪白,风细水云清,乡国元朝梦,沿流入紫溟。”现楼已不存,由于将军洞山清水秀,有古庙、飞瀑、巨榕,环境优美,离市区近,交通方便,即使不逢“八月十五”,也是市民休闲、健身、背水的好去处;外地游客青睐的好景点。
传说故事
将军洞俗称将军庙或利济将军庙,坐落于龙尾关西北斜阳峰麓。
传说此地有洞可通漾濞,洞内藏有兵书、宝剑,洞口有老虎守护。有说洞口在李宓将军塑像下,又有说在山后或庙前大榕树下。未建庙以前,李宓将军牌位原设在下村的龙王庙内,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宓族裔呈请朝廷,获准后方建“唐李公之庙”。“将军洞”座西向东,背靠苍山,俯视龙尾关,万人冢,战街(鸳浦、紫云街),千人冢,与庙宇同在一条轴线上。在庙北侧有一溶洞,清泉涌出,常年不断,灌溉着上村、下村、打渔村的千顷田地。几个村的民众受益后,呈请封李宓将军为“利济将军”,成为管水利之神,有诗作证:“灌溉良田数千顷;利济美名万古存。”将军洞庙宇的建筑形式虽经明、清、民国和现代多次修建,但整体布局未变,气势雄伟、庄重。
将军洞泉水潺潺、林荫蔽日,令人神清气爽,是绝好的游览胜地。游将军洞,要先攀登32盘陡坡石台阶,南面山峰壁上,险象横生,路旁溪水淙淙,登高望远,下关城全貌尽收眼底;庙前有高约40多米,树径4米,树龄500多年,树冠幅600多平方米的大榕树一株,枝叶茂盛,几乎覆盖了整个庙门前广场。将军庙三进院,一进为门楼,正门楣题匾“唐李将军之庙”,门墙两边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撰书“与河山同寿,为天地立心”八个草体大字。门楼上为戏台,重檐出角,雕花架斗,色彩鲜艳,并刻有剑川县人杨延福撰写的“山鬼国殇,邓子龙题诗解怨;京观庙食,阁罗凤重义存恩。”对联。二进为八字楼,有如包箱雅座,正对东面戏台,天井南北原有两株柏果树,曾有诗人写《白果行》诗立于“混混亭”旁,混混亭,又称混混楼,现已毁,是每年一度中秋赏月,祭祀李将军诞辰时,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其中还有御笔朱批石碑一块,横刻“圣旨”二字,直刻“好知道了”四个大字,岁月沧桑,亭倒碑毁;三进为大殿,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高大轩敞,殿内挂有一对楹联:“忠孝难两全,惟将军一堂继美;峰烟虽万里,在斜阳百世流芳”。中央塑李宓将军神像,两侧塑有伽兰神及他的儿子和部将。
唐李宓将军何以死在西洱河上?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为南诏王并袭云南王,按南诏礼节,携妻妾拜会云南太守张虔陀,岂料张虔陀贪淫无礼,侮辱阁罗凤之妻,还加倍征收南诏赋税,阁罗凤怒不可遏,发兵攻打张虔陀,张兵败自杀身亡。唐天宝十年(751年)朝廷派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攻打南诏,阁罗凤一再申明自己冤屈,但横行霸道、偏激寡闻的鲜于仲通,置之不理,南诏将士不得已在龙尾关前的西洱河上与唐军决战,唐军战败,鲜于仲通只身逃回京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蛮子朝歌》中写道:“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阵全军殁。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骨枯”讲的就是这件事。到天宝十三年(754年),朝廷再次派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率兵十万攻打南诏。又被阁罗凤联合吐蕃夹击唐军于西洱河上。唐军千里奔袭,给养不足,饥饿疲劳,又染疾患,缺乏水战经验,结果大败。主帅李宓受伤沉河而亡,唐军尸横片野,血染西洱河,十分悲惨。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诗曰:“……皆因前去征蛮者,十万行人无一回”这就是史称的“天宝之战”。战后阁罗凤下诏说:“生虽祸之始,死及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用宽厚仁慈之心,收敛唐军尸骨“葬而祭之”。并筑“京观”(胜者收集败者尸体筑冢掩埋称京观)于现天宝街“万人冢”和地石曲“千人冢”以存恩恤。在《焚古通记浅述》中阁罗凤说:“此天子之将也!当以礼祭之。吾所杀者仇人!所祭者天之将也。”
相传李宓将军是农历八月十五日诞辰的,与中秋佳节同时。旧时,每年都由下关龙尾街、中丞街的绅耆牵头轮流主办盛大庙会,会期三天,摆宴设席邀请地方军政首脑、商界人士及佳宾参加祭祀。庙会期间张灯结彩,搭牌坊,摆香案,表演上刀山,唱滇戏,弹洞经,莲池会斋奶念经诵文。饭店搭棚设摊,售卖凉油粉、米线、饵丝等地方小吃,还有小贩及民间艺人叫卖山林果,儿童玩具、木关刀、宝剑、活动木蛇、泥人,彩绘纸糊面具(花脸壳)等等。每天近万人参加赶会,人如潮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即便遇秋雨绵绵,赶会者仍激情不减。
将军洞庙会,最具特色的是“上刀山”,准备工作各村都有固定安排:经载庄,负责破篾子;下村、打渔村负责竖刀杆、绑刀架;上村负责磨刀任务,由有童男子的人家磨,务必把36把刀磨得锃亮锋利。刀山杆长3丈6尺,为三十六天罡之数。钢刀多为平绑,刀刃向上,也有几把绑为斜十字架形。跳神和上刀山者,被视为神的使者,敢上刀山下火海的英雄!他们勇气百倍,脚踏利刃,如履平地,踩完三十六把钢刀,上到刀山顶上,还表演绝技及向四方抛丢小包子。还有一些善男信女出钱给上刀山者,背着自己儿孙穿戴过的小衣帽,经过爬刀山视为“过关口”,儿孙即可长命百岁,永保平安。还有“摆桌子”节目,由营头村、营中村、水碓、红土坡、中丞街、龙尾街、小井巷、上村、下村、打渔村等十甲人,各家借出珍藏异宝、古字画展览,使赶会人大开眼界,流连忘返,并能吸取广泛知识。
现今的将军洞已从本主庙的性质延伸为市民休闲、健身和游客常到的名胜景点。将军洞及庙前500年古榕树被大理市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市龙尾古城保护协会 供稿)
相关新闻
大理有了百字长联
最近,大理市七里桥镇阳南村私营业主李忠祥自己撰写并花费2000余元,刻制了一幅148字长联,赠送到大理将军洞风景区内的灵瑞庵(招鹤楼),引起了省内外游客和本地文人墨客的浓厚兴趣。这幅长联的内容如下——
上联:登斯楼乱云飞渡,把酒凌空,往事注心头。东盟石城,南诏试剑,西战昆仑,北断铁桥;五百余载,祚移七姓、沧海桑田,凄凄惨惨、轰轰烈烈,多非天意。今留得,短话长书,巷尾闲题,庙馆亭堂骚客议。
下联:古叶榆胜境物华,遥山近水,极目收眼底。春绿岸堤,夏红菡萏,秋橙硕果,冬银丰兆;十九峰前,雄踞二关、明珠澄现,滔滔渺渺、景景情情,妙幻趣奇。览不尽,乾坤聚秀,归来游子,风花雪月任人评。
这幅长联不算标点符号就有148字,上下联各74字,全联比大观楼长联仅少32字。上联写的是南诏大理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变迁,下联写的是大理的风景名胜和旖旎风光,情景交融又不失哲理,耐人寻味;且能很好的运用马蹄韵、叠字等技法,平仄有致、对仗工整,富有文采又朗朗上口,令人过目不忘。
李忠祥是一名长期从事建筑业的私营业主,虽然只有中学文化程度,但近三十年来,他一直酷爱诗词书法;每到一处,他都非常留意当地的人文景观,特别是对风景区的楹联诗画有着深厚的兴趣,每次见到都要仔细揣摩并认真抄记下来。他敏感的注意到,大理虽然有诸多的风景名胜,却没有像大观楼一样的长联,于是他决定填补这一空白。为了作这幅长联,他先后翻阅了《蛮书》、《大理野史》、《中国长联选萃》等历史典籍和相关书籍。力求用典得当,平仄、格律等技法合乎长联规范。长联作成后,先后征求了多人的意见并反复进行修改,花费2000余元方刻制完成。李忠祥谦虚地表示,自己制作这幅长联的初衷是为家乡的景点增添一点文化品位,由于是第一次作长联,难免有错漏和不妥之处,他很希望与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切磋交流。(辛向东 滇池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