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是唐代诗人
李贺创作的
乐府诗。此诗前四句写筵席之华贵丰盛;五、六句写动态的歌舞;七、八两句点明宴饮的时间;最后引用古人以反语结束。全诗语言瑰丽生动,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作品原文
将进酒⑴
琉璃钟⑵,琥珀浓⑶,小槽酒滴真珠红⑷。
烹龙炮凤玉脂泣⑸,罗帏绣幕围香风⑹。
吹龙笛⑺,击鼍鼓⑻;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⑼,酒不到刘伶坟上土⑽!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将进酒:乐府旧题,原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这里意为“劝酒歌”。
⑵钟:盛酒的器皿。
⑶琥珀:色黄净,喻指美酒。
⑷槽:酒槽。榨酒时用来承酒的容器。真珠红:名贵的红酒。真珠,珍珠,喻酒色的柔润莹洁。
⑸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
⑹罗帏:一作“罗屏”。绣幕:一作“翠幕”。围:一作“生”。香风:一作“春风”。
⑺龙笛:管首为龙形的长笛。
⑻鼍(tuó)鼓:用鼍皮制作的鼓。鼍,扬子鳄。
⑼酩酊:大醉。
⑽刘伶:晋代沛国人,“
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著有《
酒德颂》。
白话译文
明净的琉璃杯中,斟满琥珀色的美酒,淅淅沥沥槽床滴,恰似火齐珠的浓红。
煮龙肝,爆凤髓,油脂白,点点又似泪珠涌,锦乡帷帘挂厅堂,春意呵浓浓。
笛声悠扬如龙吟,敲起皮鼓响咚咚,吴娃楚女,轻歌软舞,其乐也融融。
何况春光渐老日将暮,桃花如雨,飘落满地红。
劝世人,不如终日醉呵呵,一日归黄土,纵是酒仙如刘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说梦。
创作背景
此诗为劝酒歌。
吴企明以“红酒”为江南特产,认定诗为李贺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南游时作。刘衍认为是李贺自抒怀抱,作于元和九年(814)告别长安友人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
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感官刺激。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目不暇接:“琉璃钟”“琥珀浓”“真珠红”“烹龙炮风”“罗帏绣幕”,作者用这样密集的华丽字眼描绘了一场华贵丰盛的筵宴。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简直无以复加。诸物象之间没有动词连接,就像一组蒙太奇镜头,将画面与画面按照内在逻辑顺序一一呈现出来。杯、酒、滴酒的槽床……这些具体意象的相继出现,给读者酒宴进行着的意念。这种省略叙写语言的手法,不但大大增加了形象的密度,同时也能启迪读者活跃的联想,使之主动地去填补、丰富那物象之间的空白。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四句写宴乐的鼓点愈来愈急,连串三字句法衬得歌繁舞急,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不仅让读者目不暇视,甚至耳不暇接。这似乎已不是普通宴饮,而是抵死的狂欢。下面的诗句作者开始解释这炊金馔玉,浩歌狂舞的原因。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青春正美,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曾在繁茂的桃花园中,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那真是令人目眩神迷的美。但每一秒的美丽,都是以死亡为代价的。何等奢侈的美丽。人们伸出手想挽留残春,但最终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枝头和指间的几片残红。在这凄艳的花雨中,在这渐渐拉长的日影下,愈转愈急的歌弦舞步是想追上时间的脚步,在时间鼓点均匀而无情的敲击声中,入唇的玉液琼浆己变得苦涩。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诗的前一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但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透露出一片苦涩幽怨的意绪。时光难逗留,诗人遂道,罢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既是壶中日月长,就多喝几杯,终日酩酊吧,无知无觉也就没有困扰了。何况哪怕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亦不可得。可酒并不是真的就能令人忘忧。刘伶“一醉一石,五斗解醒”也未必真的逃避了痛苦。狂呼痛饮,及时行乐固然痛快,但是,即使秉烛夜游,人生又有几何,再回首已百年身,酒闲人寂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沉的孤独和空虚之感。况且生时的辉煌更加衬托出死后的悲凉,正是前后这种极度的反差和不协调给读者带来极大的震撼。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终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过来表露出生的无聊,这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人生总难免面对差别,在差别面前,
庄子喜欢否定它,以求心灵的宽慰和淡泊;作者李贺则喜欢确认它、甚至放大它,以强化主体对生命、生活的敏感和执著。他为此宁愿悲愤伤感,宁愿陷入感性的深渊而不愿自拔。
这首诗前面极写美酒佳肴欢歌妙舞,人生之享乐似乎莫过于此,结尾突然翻转,出人意料地推出死亡的意念和坟墓的枯寞冷落。在巨大的反差中,诗人强调的是生的快乐和死的悲哀,而在生死的对比中,诗人着意表现的是由苦短人生所铸就的生命悲愁。
全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
名家点评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复斋漫录》云:长吉有“桃花乱落如红雨”之句,以此名世。余观刘禹锡云:“花枝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追红雨。”刘、李出于一时,绝非相剽窃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东坡诗“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十一言也。“我不敢效我之自逸”,亦可作两句:若长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八言,一句浑全。
明末清初·
周珽《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余谓“花落如雨”奇,“乱如红雨”更奇,同意虽同,而简练李觉胜焉。至“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见人世时物易于衰谢;有生得乐且乐,无徒博身后孤寂地下也。周敬曰:语藻见达人生究竟,意实可悲。
清·
沈德潜《
唐诗别裁》:佳句,不须雕刻(“桃花乱落”句下)。达人之言(末二句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太似鲍照,无可取。结,差可人意。
清·
宋宗元《
网师园唐诗笺》:悲咽,令人肠断(末二句下)。
清·
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此长吉诗之最接近人、最可法者。风 调从太白来。
清·
潘德舆《
养一斋诗话》:“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古诗也,上也。“珠帘幕卷西山雨”,律之古也,次也。“桃花乱落如红雨”“梨花一枝春带雨”,词之诗也,下也。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 。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
韩愈曾为之作《讳辩》。和沈亚之友善。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严羽《
沧浪诗话》称为“
李长吉体”。但也有刻意雕琢之病。有《
昌谷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