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 (Hance) Merr.)是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常绿灌木植物。嫩枝秃净,略有柔毛,纤细;老枝无毛,有皮孔;芽有褐色柔毛;叶薄革质,倒披针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上面绿色;叶柄极短;托叶短小,早落;花序轴有毛,片线状披针形;子房有星状毛;蒴果卵圆形,有褐色星状毛;种子褐色,发亮;花期为4-5月。蚊母树因其叶子易受害虫或真菌侵害而形成瘤状物,幼虫羽化后飞向天空,让人误以为是蚊母树招蚊子,故得名。
植物学史
蚊母树因其叶子易受害虫或真菌侵害而形成瘤状物,幼虫羽化后飞向天空,让人误以为是蚊母树招蚊子,故得名。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2米;嫩枝秃净或略有柔毛,纤细,节间长1-2.5厘米;老枝无毛,有
皮孔,干后灰褐色;芽体有褐色柔毛。叶薄革质,倒
披针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狭窄下延;上面绿色,干后暗晦无光泽,下面秃净无毛,干后稍带褐色;侧脉4-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网脉在两面均不显著;边缘无锯齿,仅在最尖端有由中肋突出的小尖突;叶柄极短,长不到1毫米,无毛;
托叶短小,早落。
雌花或
两性花的
穗状花序腋生,长1-3厘米,花序轴有毛,
苞片线状
披针形,长2-3毫米;萼筒极短,
萼齿披针形,长2毫米,
雄蕊未见;
子房有星毛,
花柱长5-6毫米。
蒴果卵圆形,长7-8毫米,有褐色星状绒毛,先端尖锐,宿存花柱长1-2毫米。种子褐色,长4-5毫米,发亮。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及广西等省区。常生长于山溪旁或河边。
生长环境
小叶蚊母树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酸性、中性土壤,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抗性强,防尘及隔音效果好。
繁殖方法
小叶蚊母树的繁殖方法为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
交通方便、道路畅通,排水良好,无季节性积水,土壤质地疏松、肥沃、酸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的地段做圃地。如果土壤是黏土,肥力不足,必须事先进行土壤改良,施入基肥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亩,另加磷肥50千克。第一次翻耕,采用深翻,深度25厘米以上,然后细耙1次,再第2次翻耕,床面平整。翻耕耙细、平整床面之后,进行开沟,在田块四周开边沟,深度50-80厘米、宽60厘米。在田块中央开中沟,与边沟相通,深40-60厘米,宽50-60厘米。做床,床面宽110厘米,床面土块整细,床面中央稍高,两侧稍低。每条苗床之间开步道,深25厘米以上,宽40厘米,步道中部稍高,两头稍低,保证沟沟相通,排水流畅。
移栽
移栽时间除7-8月高温干旱季节之外,其他时间都可移栽。苗床宽110厘米,横向栽3株,株距35厘米,行距35厘米,每亩3500株。要及时移栽,按株行距定点挖穴。移栽深度略深于原来植株根际部位,然后用细土覆盖于苗的基部,轻轻压实。
抚育
移栽后当天要浇透定根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要每天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如遇雨天,要及时排水。移栽后1个月内要架设遮阳网,透光度50%。1个月后可全光照管理。移栽后15天开始,每隔15天施1次尿素,4-9月份施尿素或复合肥。9月份复合肥中增加磷、钾肥的含量。施尿素或复合肥时,可配成0.2%浓度浇施,每次15千克/亩。10-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1000千克,开浅沟施于株间、埋施,并结合施肥,进行松土除草,做到苗床上基本无杂草。雨后晴天,要及时松土,以防止土壤表面板结。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
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危害嫩梢,使其发褐枯死。防治方法: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控制水量,增强生长势,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发病初期可喷洒疽休1000倍液或喷洒火把800倍液,每周1次,连续2-3次。
立枯病:由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引起,主要危害根系,使根系发褐腐烂,也危害枝,轻的使半边枝发病,严重的整个枝发病,使叶片枯黄萎蔫。防治方法:清除病梢、病株,集中烧毁;控制密度,适当通风透光;加强管理,增加磷、钾肥;发病初期可喷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每周1次,连喷2-3次。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小叶蚊母树具治瘰疬、解毒、抗癌等功效。
观赏价值
小叶蚊母树叶小质厚,是制作盆景的好树种;嫩叶及新发幼枝暗红色,叶表深绿色,宜做色块植物。
生态价值
小叶蚊母树是优良的色块、矮篱、高篱植物,特别在海滨滩地、岸坡地栽植,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