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
汉语成语
小心翼翼(拼音:xiǎo xīn yì yì)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大雅·大明》。
成语出处
先秦《诗·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小心翼翼”。
成语故事
在陕西渭河以北、岐山脚下,是一片黄土高原。三四千年以前,这里是周国的发祥地。周国人热爱这片国土,在这里划土田,设官吏,筑城邑,营宗室,建立起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姫昌在周国的历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国君,很有作为。《诗经》上说他做事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完全按照上天的旨意去治理国家,因而上天也格外保佑他。他改革周国的内政,努力发展生产,励精图治。几十年过去了,周国终于繁荣兴盛起来,邻国老百姓见到周国富庶,纷纷携儿带女来到周国。
周国的富强使姫昌理所当然成为西方诸侯各国的盟主,商朝只好封为他西伯,统一北方。后来商王对周国势力的扩大感到非常不安,一度把姬昌抓起来,囚禁在羡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由于其他诸侯和商朝的一些大臣说情和搭救,商王又不得不释放了他。
由于纣王荒淫无道,杀戮功臣元老,欺压百姓,引起朝野一致反对。姬昌积极争取奴隶主贵族的广泛支持,积蓄力量,准备讨伐纣王,可惜尚未发兵,就去世了,周国尊称他为周文王。他的儿子姫发继位,称周武王,率领军队灭掉了商朝。
成语寓意
凡是行动前能慎重考虑的人,往往容易达到目的。相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人,往往会失败。成语告诉人们,生活中要从小事做起,正所谓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成语运用
“小心翼翼”原指恭敬谨慎,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心脉》:“小心翼翼,细也。务时敏,紧也。有容乃大,洪也。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九九回:“看见贾冲伺候老人家,一向小心翼翼,若得他在路上招呼,自己可少烦了多少心,不如向老人家处要了他去,岂不是好。”
老舍四世同堂》九六:“他们小心翼翼地看护他,尽一切力量治好他。”
逸闻趣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由于父母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
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太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宋太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还召见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08:54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